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人在城下伤亡太重,他们都已杀红了眼,皇太极就是想阻止也得考虑军心,只好默认了部下的屠城,何氏兄弟虽然见到了吴三桂,吴三桂当然不会发兵,还把两人软禁起来,三天后,锦州城破的消息已传到了宁远,何氏兄弟得到消息后,悄然而去,吴三桂也没有派兵阻止。
满人在屠光锦州后,才向宁远进发,到了宁远,所有的满人都傻了眼,他们由于在锦州城下担搁的时间太久,吴三桂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竖壁清野,他们在宁远城下找不到一间房子,一粒粮草,而且攻城的炮灰也没有,望着宁远高大的城墙,想起锦州城下的伤亡惨重,所有地满人不由有了惧意。
他们此时才想起不该将锦州的老幼屠尽。否则逼着那数万炮灰攻城,远甚于要自己硬攻,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攻城,否则。在城下耗着。一定是他们的粮草先尽。
李鸿基坐在唐王府地大厅内。看着唐军中的重臣陆续到齐,示意贺景把得到的情报念出来,众臣顿时议论纷纷,三年来,满人一直老老实实,唐军中地重臣都快要把满人给忘了。没想到满人又重新来了,而且竟然第一次就屠城。
和明军与满人交手屡败不同,唐军只和满人交过一次手,而且对上地是满蒙联金地主力。那次几乎将满蒙联军歼灭了一大半,如今蒙古人已被唐军赶到了北方深外,他们原先的栖息之地全部被唐军占领,而满人相距太远,唐军暂时还没有精力顾及,但唐军上下对满人都有不屑一顾的感觉。
武将们马上反应过来,马维兴起身道:“殿下,满人屠我汉人城池,此仇不可不报,臣愿领兵前往,势将满人消灭。”
卢象升也主动站了起来,道:“殿下,马大人说得对,满人野蛮,屠我汉人城池,殿下当发兵对其迎头痛击,臣愿充当此次先锋。”
卢象升被迫投降唐军,虽然看出唐军势大,心中对朝庭却还有几分不舍,若是唐军能出兵攻打满人,还可以间接帮上朝庭,才如此积极。
文官马上反对,周凤梧道:“殿下,满人要对付的是朝庭,此仍天赐良机,我军可以乘机发兵北上京师,一举灭明,岂不比直接对付满人要强。”
洪承畴也道:“殿下三思,不可把精力放在满人身上,此时朝庭腹背受敌,正是伐明良机,我军灭明易如反掌,臣愿作先锋,领兵伐明。”
卢象升马上反唇相讥,道:“洪大人莫要忘了满人正对中原虎视眈眈,此时灭明,若是让满人冲入中原,我汉人岂不要死伤惨重。”
洪承畴道:“若满人敢进入中原,那是他们自己找死,到时正方便我军将其一举围歼,至于百姓的死伤,为做大事那也是难免,我军一统中原之后,对各地受到满人侵害的地方减免数年钱粮便是。”
卢象升冷笑道:“在洪大人眼中,这些百姓地性命只值点钱粮,人死了,减免钱粮又有何用。”转向李鸿基道:“殿下,我强明弱,殿下若要伐明,有的是时机,何必趁现在这个时候,若是百姓认为我们和满人一起窜通好的,那殿下的声誉岂不要大受影响。”
洪承畴一直盯着卢象升,等他一说完,马上反驳:“卢大人此言差矣,谁不知我军和满人已仇深似海,现在整个中原各个茶楼酒馆还在盛传着我军大败满人地评书,又有谁会认为我军与满人勾结,眼下我强明弱是不错,可大明三百年的江山并不是一下就能灭亡的,若能用最小的代价灭明,又何乐而不为。”
李鸿基听着两派人马的争执,心中也正在盘算,到底是助明还是伐明,李鸿基对皇太极也是佩服不已,没想到遭受到如此大的挫折,不到三年,又回复过来,若是此时伐明,李鸿基对攻下京师还是有把握,只是满人会不会乘机进入中原,当再次和满人对上时,唐军还会不会赢得象上次一样轻松,若是万一输了,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这冥冥之中会不会有天命,天命又是什么,他又为何会来到这明未,正因为李鸿基知道后世的历史才迷茫起来,若是现在伐明必定要和满人对上,唐军若败于满人之手,那和以前的历史可就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明亡的时间提前了而已。
以唐军现在的军力对上满人若说会失败,恐怕唐军中人没有一个人会信,李鸿基自己也不信,可是当年的闯王率军六十万与满人交战,他恐怕也不相信自己会失败吧,大明对义军围剿了十几年,义军越打越强,可为什么一和满人交战,失败一次,义军就再也无翻身之力,这里面又有什么古怪。
见众人还在争吵不休,而宋献策一直没有说话,李鸿基不由向他道:“宋爱卿,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宋献策清了清嗓子。道:“殿下,伐明有伐明地好处,只是若先消灭满人也并无不可。还请殿下栽决。”得,宋献策等于没说。
李鸿基的目光又转向了顾君恩,道:“顾爱卿。那你说说。有什么看法。”
顾君恩在草原用了三年的时间。连筑数十城,将草原牢牢控制在唐军手中,功不可没,如今已受封为中书令,在文臣中与周凤梧,宋献策并列。在武臣中与马维兴,高立功同级,都是正二品地高官,如今草原上只不需要这样一个高官作镇。李鸿基就将他调回了西安。
顾君恩在草原三年,此时年纪虽轻,脸上已有了风霜之色,见问道了自己,回道:“殿下,臣以为此时无论是伐明和助明都有不妥。”
两派正争执不下,两边都有一个正两品的高官赞同,正需要其他人支持才能取得优势,宋献策却油滑的很,两边都不得罪,众人顿时把目光都集中到顾君恩身上,顾君恩一开口,现场顿时嗡嗡声大作,没想到他竟然两边都不赞同。
李鸿基“哦”了一声,却大感兴趣,道:“为什么都不妥。”
顾君恩道:“殿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何不坐观其变,做那渔翁,又何必急匆匆地加入进去。”
众人顿时默然,唐军每攻下一座城,都是严守军纪,武将们听到满人屠城,才热血沸腾,想要教训满人,文官们却一直认为满人只是癣疥之疾,一统中原才是大事,听到武将要助明,才提出不如伐明,都没有考虑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坐观其变,等双方打到一定程度,再出兵不迟。
李鸿基呵呵一笑,道:“顾爱卿此话深得我心,大家还有其他意见没有?”
众人不由面面相觑,唐王既然说了深得他心,众人还争什么,何况既然两派谁也不能说服谁,坐观其变也不错,周凤梧首先开口道:“臣以为顾大人所说是正理,臣赞同。”
洪承畴也道:“臣无异议。”
李鸿基道:“好,既如此,就这么定了,不过,目前辽东军力太弱,朝庭不敌,传我命令,命高立功退出宣府,后撤三百里,让那里地明军可以前往辽东与满人相拼。”
李鸿基一发话,此事已成定局,不管愿不愿意,众臣都齐呼道:“殿下英明!”
等退出了唐王府,周凤梧找到宋献策,道:“康年兄,此时正是伐明良机,你刚才为何不表态。”
宋献策摇了摇头,道:“伐明良机吗,未必,未必。”宋献策精通术数,最善察言观色,他早就看出李鸿基心中摇摆不定,才会如此回答。
宋献策先献图谶,又编出歌谣,说唐王才是真命天子,唐军上下都坚信不疑,把宋献策当成了大明开国地刘伯温,能掐会算,见宋献策摇头,周凤梧一惊,道:“莫非此时天意尚未到灭明之机。”
宋献策哈哈一笑:“天机不可泄,不可说,不可说。”
望着宋献策远去的背影,周凤梧一脸苦笑,也无可奈何,此时唐军上下都有一种骄横的心理,无论是满人还是朝庭都不可虑,恨不得马上出兵,将朝庭和满人通通灭了,唐军早日一统天下,又何必要等什么鹬蚌相争,只是此话可不敢当着唐王的面说出来,否则必定要挨一顿训,道骄兵必败。
高立功接到唐王的命令,马上让出了宣府,带兵退入了草原,官军一路跟进,收复了宣府,依托长城,重新构筑了完整的防线。
尤世威和祖大寿接到吴三桂地来信,得知满人数万大军进攻辽中,都大惊失色,辽中是他们的根,那里有他们的家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若是把辽中丢了,他们地军心非乱不可,再强大的军队,军心一乱,也会烟消云散。
虽然他们恨不得插翅飞往辽中救援,但对面的唐军威胁着京师,他们动也不能动,只得把满人进攻辽中的消息隐瞒下来,防止军心动摇,此时唐军已退去,两人松了一口气,马上请旨,返回辽中救援。
此时宁远城已被满人攻下,宁远虽然城高墙厚,吴三桂又作了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