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娘娘早上好-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罗一看就觉得他又在憋什么坏主意,便追问,“陛下打算怎么做?”
  “现在说了就没意思了,阿罗看着便是。”李定宸也不遮掩自己要使坏的意思,“这一回准保要让朝中诸公都大吃一惊。”
  “陛下快饶了他们吧,当心吓多了给他们吓出毛病来。”
  李定宸信心满满道,“这阿罗就不必担心了,年迈的几位老臣都已经回乡去了,如今朝中留下的都尚算年富力强,不用担心会吓坏了。军国重臣,岂能连这点担待都没有?”
  越罗为之绝倒,也只好在心里同情一下几位大人,同时在他们开小朝会的时候,多多的令御膳房准备了好克化的茶食点心,中午这一顿赐宴也必是丰盛的席面。
  她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但回到当下,赵靖的提议虽好,但李定宸最后还是决定一步一步来,先将常平仓的摊子铺开了,若是没有问题,那么就按照他的建议来做,如此朝廷手中可周转的银子,就更多了。
  而这些银子,又必然都是要花出去的。——百姓们不舍得花,朝中诸公却不会不舍得。
  如此一来,也算是间接的让百姓们手中的银子都流通了出去,又足可以养活许多人。而这些人,又会创造出更多的东西,丰富市场和百姓们的生活。
  李定宸把自己要推动发展商业的心思藏得很深,朝臣们都没有发现。
  定下了这个章程,就开始将事情公布出去了。之前只有开小会的人知道,虽然在李定宸的授意下,外间也传出了一点风声,但具体如何,却一直没有定论。如今公布了,也可以听听民间的声音。
  谨慎起见,内阁打算今年在四京先做试验,若是运转没有问题,就再推广到各地,若是出了问题,那就先将问题解决,以绝后患。
  天泰十三年十月,四京各县张贴出告示,常平仓对外平价收购粮食。
  这个时候,朝廷的税已经收完了,所以愿意到常平仓来卖粮食的人不多。卖的也都是地里多收上来的那部分,把口粮扣出来了。如此,卖出来的钱,就可以多添置别的东西。
  可见若是没有朝臣们加上去的用银钱交税的建议,这个常平仓很有可能会十分冷清。
  很多百姓倒不是不相信朝廷,只是更习惯将粮食放在自己手中,更安心。再说,如今交通不便,从村子里入城一趟也要费些功夫,虽然卖粮买粮价钱都是一样的,但对住在乡下的农人们而言,其实并不省事。
  这是个大问题。
  住在城里的百姓,其实大多数已经没有土地了。而真正种地的人,则一整年很少会进城一趟。若是常平仓并不能方便到他们,收不上来粮食,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最后,解决的办法是下面的小吏们想出来的。
  他们从城中采买了油盐酱醋糖和布匹之类的生活用品,推着大车到乡下去收粮食,有不愿意卖粮食的,就用这些生活用品来换,总算将仓库填满大半。
  这不是长久之计,但眼前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多费一些功夫了。
  而这个问题,也给李定宸提了一个醒。
  他的许多想法都是好的,本意是为了方便百姓。但他毕竟没有在民间生活过,许多方面设想并不周到,若是一味的想着改革,或许反而适得其反。
  步子该放慢一些。
  李定宸不知道这算不算挫败,但这的确让他再一次意识到,许多事并不会按照他的意志来发展。
  不管做什么事,妥协与退让永远都是主旋律。
  ——即使朝中如今已经没人反对他的政见。
  他对越罗感叹,“朕总算知道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皇帝,总会变成昏君。”有时候糊涂比精明幸福,享乐比做事痛快,放弃比坚持容易,即使对于皇帝来说,也是这样。
  站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发现自己并没有变成超人,仍然是个普通人,会被规矩束缚,会有无数阻碍等在前面。
  但最令人无奈的,还是这世上有些事,人力不可及。就算想得再多,也只能徒呼奈何。
  他只能将自己许多想法深深地压进心底,不到可以实现的时候,不会说出来。
  以有涯之生,而行无尽之道,但只走好眼前的路罢了。


第115章 军事演习
  李定宸不光自己想通了,他还给远在家乡的王霄写了一封信,详细阐述了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
  这封信他甚至连越罗都没给看,一度让越罗怀疑他是不是在信里写了某些会让人不愉快的内容,还劝他,“王先生年纪大了,陛下可别把人给气出个好歹来。”
  李定宸气结,“原来在阿罗眼中,朕便是这样的人?”
  “陛下本不是这样小气的人,只是遇上了王相,就不好说了。”从来李定宸对王霄是有一点心结的,即使变得再成熟稳重,一旦涉及到这位恩师,好像年纪都倒回去了。
  “便是有天大的气性,他都已经贬官回乡了,朕难道还过不去?”李定宸哼了一声,“到底是朕胜了,不至于连这一点气度都没有。”
  又解释道,“阿罗何不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还能收到京中的来信,就说明他虽然被贬,却也不是没有圣眷。那些拜高踩低的人见了,自然更客气,王先生乡居的日子也好过些。”
  这倒也是,于是越罗就让他将这封信发出去了。
  王霄很快回了信,表示他正在写一本书,希望将来能够留给后世人,对他们多少有些用处。至于李定宸的种种想法与做法,半个字都没有评价。
  李定宸对信沉默了一阵,摇头失笑,“王先生这还是心有忌讳。”但也没再说什么,将张德叫来,让他从秘书省那边挑一批用得上的书出来,让人翻印了,给王霄送去,权作参考。
  这一来一回之间,就到了年关。
  这一年风调雨顺,九边安泰,自然是个好年景。李定宸的贺表从正月初一收到正月初八,估计能装满两个麻袋。到正月初八这日,正逢天元节,李定宸便也开了宴席,携江太后、越罗和两个孩子出席,与群臣同贺。
  席上又收到了数不清的青词,这一回连江太后,越罗和两个孩子都有,种种太平词句,夸耀不尽。
  等文臣们尽了诗兴,李定宸朝武将们示意了一番,参谋部的官员们便起身上奏,言道经营和今年入京贺寿的江南路驻军为庆贺皇帝寿辰,准备了一场军事演习,请李定宸临场观看。
  这样的好日子,又是以祝寿的名义,就算文官们不喜这种做法,此刻也不好开口反对。
  于是銮舆起行,前往京郊大营,顺便还将女眷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并捎带上了。——带上冬生,是因为他毕竟是要当太子,将来当皇帝的,这种阵仗总该提前看看。以李定宸对女儿的偏爱,既带了他,就不可能将年年一个人丢在宫里,索性一并带上。
  其实从天泰十一年裁军,将各地驻军统统梳理过一遍之后,李定宸便下令每年都要召一路军队入京,既是检测他们日常训练的结果,也是展示天家恩宠。同时也可以让各地的驻军跟京营的官兵们演习较量一番。
  因为后来参谋部制定的军衔提升标准之中,演习成绩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军队对这件事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可有可无便成重视。去年和前年,都进行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演习。
  可惜李定宸为了掩饰自己对军事的偏爱,也为了避免刺激到王霄,所以并没有前来观看,只让参谋部的官员负责此事。
  而今年,他终于可以亲眼看看这两年军中的变化了。
  说起来,虽然李定宸有个当将军的梦,对武事也一向比政事更偏爱,但这还是他头一遭进入军营。
  李定宸本以为自己会很激动,但不知道是不是期待的时间太长,所以感觉也淡了,真到这个时候,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在意。能够检阅军队,的确是件令人兴奋的事,但并无自己期待的热血沸腾之感。
  尤其是他全程被文官们簇拥着站在台上,离着下头演习的两支队伍远远的,也就只能看个大概而已。
  京营就建筑在山上,所以演习场也是这一座山,两军抽签决定攻守,一支占据高地,一支发起冲击,正面作战,打得硝烟味十足。即使早知道是演习,旁边的江太后还是有些不安,“这不是真的打?哀家怎么瞧着有人倒下了?”
  “娘娘放心,用的都是没有箭簇,绑了白布沾了石灰的箭,不会伤到人的。只是射中要害,就得主动倒下,扮演尸体。”参谋部侍郎躺赢立刻低声解释道。
  他头发胡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