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凤仪待他们一直不错,如今还让他们在城卖山货,因为生意好,大家也不用去山下打劫肥羊了。说来,都得感谢亲王殿下,于是,对秦凤仪颇多奉承。秦凤仪笑道,“以后咱们南夷只会越来越好,只见你们来城里,怎么不见你们的妻女过来。我家王妃也在城内,倘你们妻女过来,倒可与王妃说说话。”
阿花族长道,“她们都是粗人,怕不合王妃意,万一吓着王妃就不好了。”
秦凤仪哈哈一笑,“本王的王妃,武功盖世,曾力败北蛮三王子,比严大姐的武功还要更好。当年比武,你们也是见过的吧。”
这么一说,阿花族长更糊涂了,道,“当天不就严大姐是女扮男装么。”
“还有一位也是女扮男装,便是本王的王妃。”
诸人皆露出惊叹之意,别看他们对秦凤仪这里一向很有心眼儿,但,一说到李镜的盖世武功,大家极为赞叹佩服,均说王妃娘娘本领大。尤其是,他们都下山做生意了,家里孩儿们也送官学念书了,与山下的联系越发紧密,既然亲王殿下这般说,当下应承,下回来城里就把妻女带上,给王妃娘娘问好。
秦凤仪晚上就与媳妇说,“待土人各家的族长媳妇们来了,招待她们吃饭,然后,带她们去看看蚕桑之事。”
李镜道,“以后要教导他们桑蚕之事吗?”
秦凤仪道,“这且不急,得看他们是不是诚心归顺。西边儿山蛮势力不小,他们虽是不同族群,说来都是土人,我虽有心收拢,也得看他们诚意如何。”
“是啊,土人的事勿必要谨慎。就是山蛮那里,你也要留心,咱们这里一向穷困倒罢了,如今,越来越好,当心山蛮眼红。”
秦凤仪道,“眼下兵马日日训练,我防的就是这个。”
夫妻俩说一回话,转眼就到了押送粮税入京的日子,章颜的奏章也写好了,上呈秦凤仪。秦凤仪一瞧,直说章颜,“这封改粮税为税银的奏章写得很好,这封让你叫叫苦,怎么写得这么不苦啊。”
章颜唇角直抽,“已是很苦啦。”
“还不够。”秦凤仪亲自要了笔墨改的,添了几笔,让赵长史重抄一遍,之后,秦凤仪签上自己的名字,两本奏章交给谭经历一路带到京城去。
这回,谭经历深觉责任重大啊。一路辛劳自不必说,待秦凤仪的奏章呈上,景安帝看后,私下还给景川侯瞧了一眼,景安帝指着那两句半文半白的“贫窘之际,咸粥亦无,只得望西北,灌两口海风裹腹。”,与景川侯道,“估计就这两句是那小子自己写的。”寻常人写不出这种奏章来。
景川侯都不知该用什么表情了,景安帝便问,“可有书信?”
景川侯原就是带着书信来的,他闺女写给他的信,这位皇帝陛下也要看的。景川侯原想着,好像不当这时候呈上,但,陛下要了,景川侯只得自袖中取出,恭敬呈上。
景安帝一看就知道哪部分是儿媳妇李镜写的,哪部分是秦凤仪写的,先不提秦凤仪的字儿,就那字里行间的口气也不大一样,那叫一个吹牛哦。是的,秦凤仪现在虽然还是嘴硬说“不与岳父来往”啥的,但他在南夷干得风生水起的,没个人炫耀能憋死他。于是,便打着给祖母李老夫人写信的旗号,经常性的炫耀他南夷的辉煌。秦凤仪写的是,先照例夸了回南夷的山水,又夸南夷的海鲜,因着风季到来,海上多海风,渔民都不出海了,他很久没吃到海里的大鱼,只有一些小贝壳类的东西可吃。然后又说南夷如何热闹,荔枝随便吃,遍地都是。又夸自己在南夷搞的工程建设,新城估计六月招标,七月就要开建了云云。那一通的吹牛炫耀,景安帝看得都唇角不自觉的翘了起来,端起茶盏呷一口,道,“他这城建的够快的呀。”哪儿来的银子呢?
景安帝都好奇的紧。
景川侯道,“喝西北风攒出来的银子吧。”
景安帝险喷了茶。
第293章 解忧~~
不论景安帝; 还是景川侯; 抑或是方阁老,对于新城的修建现在仍持观望态度。虽则秦凤仪在信里是把自己的南夷吹的不得了; 不过; 大家都知道; 秦凤仪就是这幅性子; 不要说他的藩地了,他家啥都是极好的。
不过,自南夷州很痛快的送来了与往年无二的粮税,还有五十盆的荔枝,虽则南夷州来人很在郊外码头做了回荔枝生意; 很赚了一笔,景安帝只当不知道了。谭经历也不是全做的买卖; 起码还是按亲王殿下的交待; 李方两家各送了两盆挂果将熟的荔枝树。剩下的,谭经历都卖掉了。然后,京城的差使结束后,看李布政使直接就在京致仕了; 谭经历便带着大家伙坐船回了南夷。其间不是没人同谭经历打听南夷的事儿; 谭经历都是“先时大家伙儿日子苦; 待殿下到了; 就不苦了。”,进行统一答复,其他再多的; 一律没有。
这很是个嘴紧的人。
办完差使,他便走了。
景安帝则在斟酌江宁织造送上的密折,上面说方悦奉镇南王殿下之命过去他那里,又要织工又要匠人师傅,打算在南夷开办南夷织造局的事。这位织造大人不愧景安帝心腹中的心腹,连带三成干股的事也一并说了。景安帝只是不解,南夷那样荒蛮的地方,就是景凤仪去了略好些,可景凤仪现下修路、建城,纵是秦淮在扬州干了多年盐课,身边顶多两三百万,再加上朝廷拨的五十万两,那小子先把银子用来修路,这一点,其实景安帝还是有些个感触的,他就知道那孩子不是个短见的性子。许多藩王因皇位无望,便多耽于享乐,哪个管藩地死活。景凤仪不一样,他出京时估计也没多想南夷的事,但,半路就开始动脑子了,先是收拢饥民充盈人口,再忽悠了许多商贾一同前往,直接带了好几万人过去。难得的是,这么多人一下子涌入南夷城,可南夷硬是没出什么大乱子,这就很见本事了。当然,景凤仪大年初一带着老婆孩子坐着花车带着一万亲卫军巡游的事,景安帝也是知晓的,景凤仪这震慑手段,景安帝见着消息亦是要翘唇角的,既出风头又用兵力震慑了南夷城,很符合景凤仪的性情。
只是,景凤仪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些?
景安帝其实有些个犹豫,要不要让江宁织造局出人,他倒不是在乎那三成干股,是有些担心景凤仪摊子铺得太大,最后收拾不住,直接瘫了。
不过,景安帝最终还是在江宁织造的折子上批了个允字。景凤仪的性情,景安帝十分了解,倒不是别个,景凤仪是属于那种认准了事,必要做成的人。你不答应,他无非是另想法子,但他绝对不会不做,与其如此,还不如允了。就是最后栽个跟头,也全当买个教训。
与景安帝想法相似的,便是方阁老了。
方阁老原是让孙子过去,看秦凤仪这城能不能建起来的。结果,孙子叫秦凤仪使唤到了江宁去江宁织造那里借人。当然,方阁老之所以会知道此事,是因为,孙子写信回家时提了一句。
在方阁老看来,秦凤仪接下来的要务是建城啊,如何又要办南夷织造局啊。就南夷那穷山穷水的地界儿,倘是方阁老说,倒不必大张旗鼓的办织造局,那里纺织落伍,自湖杭之地寻几个有手艺的织工,过去教导当地百姓,学些先进的织锦技术,这样子,慢慢由小到大,何需直接大手笔的办织造局。织造局可不是好干的啊,先期投入便是极多。
只是,秦凤仪都开口给江宁织造三成干股了,想来,陛下便是为着缓和一下父子关系,也会允了此事。
但,在京城的方阁老,更加的为自己的弟子担心了。
远在南夷的秦凤仪却是收到了方悦的好消息,江宁织造那边已然妥当,接下来就是建南夷织造局的事了。
秦凤仪虽则心喜此事办事,心下却也有些不得劲,有些个别扭。不待他把这别扭劲儿过去,李镜与他道,“先时咱们说山蛮之事,你不如上折子给朝廷,让朝廷多派拨兵器。”
秦凤仪将织造局的事搁心里,道,“这折子不必上,上了也是白上,去岁咱们刚来,且不说有一万亲兵,刀枪都是齐全的。现在上折子,一准儿没戏。”
“就是没戏,才让你上。”李镜道,“织造局的事,瞒得过那些消息不灵通的人,但,这样的大的动静,瞒不过那些个有心人。你上一道要兵器的折子,朝廷必然驳回,那些个有心人,也便放心了。”
秦凤仪不由面露厌恶,“真是放个屁他们都要闻一闻。”
李镜道,“让赵长史写这折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