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名明显就是菜鸟的记者依旧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但他的同行却不会让他有发言的机会了,因为这只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狼狈。
“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第一个就开口说到,“请问你对这一次‘低俗小说’的角色有什么看法,和之前饰演的角色有很大区别吗?”这才是大报纸的资深记者风范,虽然紧急时刻提出了一个比较普通的问题,但是他却干脆就跳过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话题,而且把问题紧扣在电影本身,还可以顺便引申一下正在热映的“辛德勒的名单”,确实十分出色。
果然,雨果这次没有给“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使脸色,很配合地就回答了。
整个记者采访环节持续了四十五分钟,但记者们要在雨果身上取得一点突破却是难于登天,无论是记者们千方百计想要把雨果和乌玛凑在一起讨论,还是说记者们随后又把关于荣耀至死、关于俊杰音乐节的话题再次提起,但雨果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却愣是让记者们找不到任何空隙进一步挖掘,这着实是让记者们颜面扫地。
不过这对于记者们来说算不上什么,最近因为雨果而掀起的“女巫审判”狂潮漩涡之中,记者们依旧正在努力的洗白自己,所以眼前这一点小挫折根本就不能算是大事。只是,就连尼古拉斯都不得不感叹,雨果现在应付起记者来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只怕未来记者们想要在雨果身上挖掘出新闻,难度必然是成倍增长的。
一部八百万美元成本的电影吸引了近五十名记者,召开了四十五分钟的开机仪式采访,这对于“低俗小说”来说实在是一个意外的开局,当然,这也让针对“低俗小说”的讨论越发热闹起来,只是结果可能不是昆汀希望看到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雨果要栽跟头了。
但正如雨果所说,结局到底如何还是要等“低俗小说”拍摄出来才知道了,所以这也让整个剧组都憋了一股气,就是想要让那些专家们跌破眼镜。
第597章 幕后英雄
等记者采访环节结束之后,记者们一脸纠结地想着新闻应该怎么写,现在采访雨果可是越来越麻烦了,要构思出一篇有卖点又不会被读者骂的文章可没有那么简单;但是雨果却是一脸轻松地转身离开了,他依旧讨厌记者,即使他现在可以从容面对记者,可是他对记者的排斥已经没有改变,不过雨果现在懂得如何对付记者了,这也让他越来越轻松。
乌玛看着轻描淡写就把她所希望的“重点”转移开的雨果,内心的烦躁却是越发无法控制,这让她不得不转身朝另外一个方向离开,希望自己能够冷静下来。
雨果和塞缪尔两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朝剧组休息区的方向走去,身边却是有一个人快步跟了上来,“刚才的回答很是巧妙。”回头一看,居然是哈维…韦恩斯坦。
“这群乌鸦的呱呱叫总是让人烦躁不已,我已经尽全力了。”雨果耸了耸肩,他可不认为自己就已经制住了记者,在娱乐圈里,记者就是永远无法摆脱的一个群体,现在看起来是雨果占据了上风,未来只要雨果出现了一点纰漏,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上的,想必这群记者就会立刻蜂拥上来将他啃噬干净了。这是雨果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亲身经历的结果,所以,雨果不会轻易就放松警惕,更不会得意洋洋。
塞缪尔听到雨果的形容,哈哈地就笑了起来,“乌鸦,嗯,乌鸦。”
哈维的反应倒是没有那么大,但也是呵呵地笑着点了点头,“呱呱呱,这群乌鸦永远都不知道停歇,即使今天闭嘴了,下次有任何事发生,还是可以听到他们又再次喋喋不休的。”
雨果深以为然。哈维看着雨果的表情,回想一下雨果在过去三年时间里的经历,从“哈德森之鹰”的坠落,到上个月“辛德勒的名单”的崛起,确实是不可思议,而雨果面对记者从慌乱、拘谨成长到今天的沉着、冷静,更是让哈维十分感兴趣。
哈维已经可以想象,“低俗小说”尚未开拍就已经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这对于制作人来说就意味着焦点,还意味着宣传费用的节约,他自然是再高兴不过了。
“乌鸦,这种形容我已经听一位资深的长辈提过,他也把这些该死的记者形容为乌鸦。”哈维笑呵呵地说到,“可惜的是,他现在已经退休了。”
雨果颇为意外地看向了哈维,“哦,是谁?”其实雨果脑袋里想的是凯瑟琳…赫本的,因为上一次在百老汇和凯瑟琳见面时,她也是把记者称作乌鸦的。但哈维却给出了一个雨果绝对没有想到的答案。
“恩斯特。”哈维满脸怀念地说到,“这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者。”
“谁?”雨果这一次是真的意外了,他甚至停住了脚步。因为他第一次听说“乌鸦”这个外号,就是金球奖之后,住在二楼的恩斯特——那个暴躁的小老头提起来的。
哈维和塞缪尔往前走了两步才注意到雨果落在了他们身后,哈维转过身看向了雨果,“恩斯特…莱赫曼,不要告诉我你不认识。”
雨果依旧是一脸茫然,他当然知道恩斯特…莱赫曼,那个住在他楼下的脾气糟糕的老头,但他却又不知道恩斯特…莱赫曼,因为他以为恩斯特…莱赫曼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头而已,可现在哈维提起恩斯特时却好像是一个伟大人物——而且还是娱乐行业里的人物。
这次,塞缪尔也是一脸好奇地看向了哈维,这让哈维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嘿,伙计们,不要开玩笑了,你们不认识恩斯特?”
娱乐圈的行业人员何其多,不要说幕后人员了,即使是站在幕前的演员要全部都认识,这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而且,同名同姓的人也数不胜数。想到这一点,哈维也就明了了,“不过你们不认识也正常,他1977年之后就没有写过任何剧本了,准确来说,他的辉煌时期是六十年代,你们出生之前的事情了。”
哈维也有些感叹,他比雨果大了十五岁,这就是两个时代的差别了,不过塞缪尔是1948年出生的,比哈维还大了四岁,所以当哈维逐渐提起这些细节时,萨缪尔立刻就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说的恩斯特是一名编剧,他的职业生涯只创作了不到二十个剧本,但却佳作不断,”哈维简单地解释到,试图唤醒雨果的共鸣,“‘龙凤配(Sabrina)’、‘西北偏北(NorthBy。Northwest)’、‘西区故事(West。Side。Story)’、‘灵。欲春宵(Who’s。Afraid。Of。Virginia。Woolf)’、‘你好,多莉(Hello,Dolly)’、‘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
伴随着哈维每说出一部作品的名字,塞缪尔的表情就越发明朗——显然他已经知道恩斯特到底是谁了,而雨果的表情则是越发惊讶。
“见鬼的上帝!”这几乎是雨果唯一能够说出的话了。
哈维所说的这些作品每一部都是影史经典,这些作品无论是奥斯卡还是影评人,亦或者是漫长的电影历史,都证明了它们的价值,绝对称得上是佳作。而这所有的作品编剧名单里都可以看到“恩斯特…莱赫曼”的名字,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雨果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恩斯特和他们家楼下的那个应该不是同一个人吧?可是仔细想想,雨果却又觉得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当初恩斯特在金球奖事件之后对雨果说出的那番话,明显看起来就是一个圈内人,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说得出来的体验;而且,恩斯特对于百老汇的研究十分到位,雨果之前站在门口就看到了恩斯特家里又不少百老汇的海报,原本雨果还以为这只是恩斯特的业余爱好而已,但现在看来,却是恩斯特的工作——他所创作的剧本大部分都是改编自百老汇,部部经典。
恩斯特之所以会在七十年代末退休,就是因为他赶不上社会进化的脚步了。电影产业以1967年的“雌雄大盗”作为一个分界点,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百老汇的故事已经很难跟上市场需求,大量的原创剧本,还有黑社会电影、动作电影、科幻电影伴随着市场需求涌现而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恩斯特在七十年代几乎没有贡献出值得一提的作品,整个十年他只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tchcock)合作了一部算不上成功的“奇案(Family。Plot)”,这是希区柯克的绝唱,也是恩斯特的封笔之作。
这样一想,雨果楼下的那个老头看起来的确就是哈维口中的恩斯特了,孤僻一人住在日落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