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由于电影题材冷僻生涩,柏林电影节参赛作品的海外发行权交易市场一向不尽如人意,完全比不上戛纳和威尼斯,但柏林的观众热情和支持却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柏林电影节多年以来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一次一口气卖出十六万张电影票,这不仅刷新了电影节观众人次的记录,而且轻松完爆去年“只有”十一万名观众进场的戛纳电影节,数据之骇人着实堪称惊世骇俗。
这一切辉煌都使得第四十六届柏林电影节得以载入史册,也许这不是经典佳片最多的一次电影节,也许这不是参赛影片质量最高的一次电影节,就连媒体人数、观众人数的记录在未来都会被不断刷新,但这届电影节却让全世界都对柏林投去了关注的目光,如此待遇以前只有戛纳和威尼斯能够获得,现在柏林也享受着站在聚光灯之下的美好和幸福。
这一届柏林电影节,不仅仅是雨果吸引了无数眼球,“死囚漫步”也成为了话题焦点。
柏林电影节的官方场刊“展映”在满分四分的评判之中,给出了三分的超高评价,目前落后于“理智与情感”和“教室别恋(Lust。Och。fagring。Stor)”,暂时高居第三位!
“这是一部充满思考的电影,罗宾斯的镜头抛出了一个悲伤而沉重的话题,宛若一滴苦涩的泪水滴落在大腿之上,但却没有告诉你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只是留下了久久的深思。如果这听起来并不具有娱乐效果,那么你的感觉是正确的。这显然不是一部轻松娱乐的作品,它具有更加的含义:它利用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来引入了一个宇宙悲剧的核心思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
两位演员的演出都堪称精彩,萨兰登的表演细腻动人,那双饱含泪水的眼睛里闪烁着神圣的光辉,她身上所展现的错杂和挣扎不仅仅是神职人员的担忧,恰恰也是每一个普通人会必然会面对的争议,这一切都因为萨兰登而变得真实可信起来。
而兰开斯特精彩绝伦的演出让这一话题更加富有深意,也更加具有诗意,举手投足之间的强硬、脆弱、恐惧、担忧、痛苦、挣扎让死刑的意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在那双无助的眸子里所透露出来的晦涩光芒,让复仇者的舌尖也变得苦涩起来,每一个观影者的愤怒都在最后时刻成功地被兰开斯特所挑起,足以令人灵魂颤栗。毋庸置疑,这是兰开斯特职业生涯里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一次演出!”
从“展映”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柏林电影节官方的态度了,他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赞,而且对整部电影的核心内容更是进行了展开分析——当然隐隐约约还是透露出了德国人反对死刑的立场;更为重要的是,整个欧洲的主要媒体们都对这部作品赞不绝口。
法国的“电影手册”在评论之中如此说到,“演员表演与故事剧情的完美结合,让电影具有罕见的素质:更多的人性关怀!”评分方面则是给出了两点九分,与“展映”基本保持了一致。
英国老牌电影杂志“视与听”给出了三点二的高分,与“理智与情感”持平,“一个复杂的、具有多方面可能性的艺术作品。萨兰登和兰开斯特的表演,在罗宾斯的引导之下,提出了一个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这使得‘死囚漫步’成为了一部具有非凡想象力的戏剧。”
德国的“柏林早报(Berliner。Morgenpost)”评论说到,“一部安静的、勇敢的戏剧,兰开斯特的演出沉静而充满力量,萨兰登的表演挣扎而富有光辉,在观影过程之中悄无声息地引发震撼!”三点三分的评价不仅是最高分数,而且也是他们在今年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分。
美国的“时代周刊”居然也抵达了柏林,第一时间做出了评价,“这是一个复杂性的量尺,兰开斯特和萨兰登在表演之中都展现出了他们灵魂的挣扎和抗争,通过这两位演员的表演,在电影的最后时刻,汹涌而来的情感直接将我们湮没。”二点八分的评价也依旧十分不俗。
除此之外,欧洲各大媒体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一部由苏珊…萨兰登、雨果…兰开斯特成熟的表演所支撑起来的精彩佳作”、“电影最后时刻的画面是一个极其富有感染力的瞬间”、“这种智慧、平衡、毁灭性的电影放在我们面前,不亚于一场善与恶的较量”、“罗宾斯的执导和剧本几乎完美无瑕,关于死刑从来不会有简单的答案,而这部电影让这个话题变得更加痛苦而有力”、“精彩绝伦的演出,真实细腻到骇人的眼神”……
可以看得出来,与美国相似,出席了柏林电影节的媒体对于“死囚漫步”也抱有相似的观点,无一例外地送上了自己的赞誉,关于死刑的讨论也再一次喧嚣不已,成为了柏林电影节最为火热的一个焦点。
聚集了世界各国媒体的柏林电影节,最终给这部作品打出了平均分三分的成绩,这也基本可以说是“死囚漫步”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位置了,与北美媒体综评八十七分相比,柏林电影节略微逊色一些,但也相差不多。
目前来说,除了“理智与情感”、“教室别恋”之外,“死囚漫步”毫无疑问是得到赞誉最多的作品,而且还是观众讨论程度最高的作品,恍惚之间,让人们看到了当初“低俗小说”君临戛纳电影节时的盛况。
虽然说目前从评分来看,“死囚漫步”仅仅位居参赛电影中的第三,但与奥斯卡、金球奖不同,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是评审团制度,即使柏林的变化差异没有戛纳那么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评审团的个人审美对得奖结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今年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是来自俄罗斯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Mikhalkov),人们称他为俄罗斯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他的作品列表里,包括了“烈日灼人”、“十二怒汉”、“蒙古精神(Urga)”、“黑眼睛(Oci。Ciornie)”等佳作。
另外,评审团成员里还包括了两位女性华裔成员,陈。冲和许。鞍。华,她们对电影的态度也势必会对奖项走势产生影响。
万众瞩目、观众沸腾、群起赞誉的“死囚漫步”到底将会在柏林电影节上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这也引发了无数讨论,不过,从目前的格局来看,“死囚漫步”在德国的确是大受欢迎。
在颁奖仪式暨闭幕式来临之前,柏林电影节前期颁发的一系列奖项就率先锁定了“死囚漫步”,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德国艺术院线协会奖、“柏林早报”读者评审团奖、“柏林报”评审团奖、纽约电影学院全景奖都将奖项颁发给了“死囚漫步”,这也让其在即将到来的颁奖典礼上呼声骤起,一下就成为了金熊奖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第1436章 隔山打牛
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肯定不会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死囚漫步”在柏林电影节大受欢迎,如果这部作品在柏林拿奖了,那么金球奖就真是丢人现眼了。
客观来说,世界上的颁奖典礼数不胜数,每一个颁奖典礼的喜好各不相同,金球奖最佳影片不见得就可以在柏林大展拳脚,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得奖者也不意味着奥斯卡最佳影片稳操胜券,就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喜好一样,颁奖典礼之所以能够百花齐放,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审美都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金球奖和柏林电影节是绝对背道而驰的两个颁奖典礼——柏林电影节的审美取向一向都以剑走偏锋著称,金熊奖得主都很难在金球奖、奥斯卡上有大作为,比如说1994年夺得第四十四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因父之名”就在金球奖和奥斯卡得势不得分——提名拿了一大把但却全部空手而归。
如此说来,即使“死囚漫步”在柏林电影节登顶,这也和金球奖没有半美分关系。
但当前的情况却比较特殊,雨果拒绝金球奖出席了柏林电影节,这本来就显示出了雨果作为一名演员的艺术品位,这让金球奖颇为难堪;更重要的是,金球奖的得奖名单不仅仅是让雨果“不满意”——这是媒体推测的,而且也犯了众怒——大部分美国媒体都认为金球奖今年大失水准。
目前来说,金球奖一直装作不知道,坦然地面对一切质疑,表现出自己的沉稳和大气。可是一旦“死囚漫步”在柏林电影节上拿奖了,这就更加坐实了金球奖的得奖名单难以服众。即使不是绝对的,即使只是人们玩笑话般的谈资,这对于金球奖接下来的发展都会有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