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统一的结合。当观众满以为这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浪漫爱情故事的完美结局,林克莱特又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情理之中的开放式结局。
男人和女人相互道别的最后一刻,他们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而是约定在六个月之后的同一天在维也纳火车站的同一个站台相见。虽然观众很意外,但却完全符合这两个年轻人喜欢复杂化的浪漫特点。但问题是,林克莱特没有告诉我们两个人在半年之后到底见面了没有。
林克莱特留下的悬念伴随着电影最后的那组空镜头回归了平静,就彷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般。在撰写剧本时,兰开斯特跳出了一般爱情故事那种‘从此幸福过一生’的老套路,试图以爱情故事的形式探讨更多形而上学的东西,爱情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男人和女人的邂逅、相识、相知与相爱,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之时,他们会不会有‘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感概呢?但时光终究不能倒转,所有的设想只能停留在观众的心理,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人生阅历来补充完善。
女人在夜晚对男人说,彷佛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只属于我们,那是我们自己的创造,肯定像是我置身于你的梦中,你置身于我的梦中。
电影结束了,观众的回味才刚刚开始,这才是兰开斯特赋予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
最后不得不谈一下两位演员的表演功力,影片的大量长镜头和对话是巨大的考验,但这不仅没有让导演和演员露怯,反而是完美地展现了两位演员深厚的艺术把握力,堪称经典!
整部电影都是围绕他们展开,镜头完全跟随着两个人展开,但却没有给观众任何一丝不真实的感觉。台词的流畅彷佛日常生活的常态,从互相陌生的彼此牵引,到离别的恋恋不舍,表演的尺度控制得恰到好处。
我尤其喜欢两个人在唱片店里的那场表演,在试听室那个狭小的空间里,镜头一直保持着从下而上的拍摄角度,我们在这样一个‘空气稀薄’的镜头中看到两个人的互相吸引而又矜持的保持距离,一边享受着对方的神情注视,一边也忍不住捕捉对方眼神的点点滴滴,整个站立在一个长镜头中体现地淋漓尽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怦然心动的浪漫。
在一个又一个长镜头的考验之下,兰开斯特和塞隆两位演员向所有人展现了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而那些小细节更是令人拍手叫绝,兰开斯特因为头发的遮挡而看不到塞隆时抬手将塞隆的头发掠到耳朵后的小动作,仅仅是这样一个小细节就让人悸动不已,这也正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兰开斯特又一次奉献了让人拍案叫绝的演出,男人的随性、不羁、童稚、潇洒、忧郁、纠结在他的眼神和嘴角中被细腻而生动地勾勒出来,在意识到之前就会深深地为他着迷;而塞隆的表演则称得上是一大惊喜发现,女人的性。感、慵懒、小脾气、娇俏、洒脱、成熟在通过那一双迷人的眼眸迷倒了无数人。
爱情到底追求永恒还是瞬间?电影里两个人来不及选择就被时间在彼此之间划上了一条深沟,他们追赶时间,希望在这一刻成为永恒;他们也在等待时间,因为已经说了再见,再见已经成为必然结局。他们享受着如梦境般不真实的相遇,他们也在现实的压迫下不断挣扎呼救。
这是时间的张力,也是现实的力量。兰开斯特用一部爱情电影展现了如此真谛,这就是剧本的意义,这就是电影的意义,回味悠远。”
第1074章 剧本深度
罗杰对于独立电影一向青睐有加,不是因为独立电影佳作众多,事实上正好相反,其实现在独立电影依旧没有发展成熟,所以佳作的数量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多,倒是经过近一个世纪沉淀之后的好莱坞,虽然由八大电影公司完成了垄断,电影陷入了一个缺乏新意的商业套路,但电影的质量和完成度确实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罗杰却认为,独立电影即使质量不够出众,但它的存在却是对好莱坞的一种提醒:把电影的商业意义剥离之后,电影本身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依旧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才能保持持续活力。
在罗杰看来,不是说好莱坞太过商业,而是好莱坞习惯了套路化之后,厌倦了创新,认为老一套模式就可以取得成功,以至于变得懒惰。但是独立电影却能够持续保持创造的活力,这对于整个电影发展是有重大帮助的。
罗杰对于罗伯特…雷德福创建圣丹斯电影节的举动一直都是支持的,因为他知道,迟早有一天好莱坞会感谢圣丹斯,他们会需要圣丹斯。就好像当初“雌雄大盗”石破天惊地宣告了新好莱坞电影浪潮汹涌而来的契机一样。
“雌雄大盗”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美国社会喧闹不安,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少数种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在美国社会舞台强势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激烈的社会动荡让激进的青年们产生了与传统对抗的情绪,对现有体制和生活状态的疑虑,反抗主流神话成为他们运动的目标。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了嬉皮士,从爵士乐中演化出了摇滚乐,相应的,当好莱坞黄金年代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当时,一批年轻导演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尝试。
这批导演试图通过电影来反应与旧的生活观念相冲突的年轻一代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强烈的“反文化”色彩。他们传承了好莱坞传统的明星体制以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在体制内进行了大胆新奇的尝试,赋予了电影更具现实的内容,并在其中发展了各种电影类型的表现手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将已经死气沉沉的好莱坞拖出了泥泞,实现了两代电影人的全面交替,再度令它充满了新锐的光芒。
新好莱坞的创作体现为走路体制内去寻求自身,它附着在体制之中,却是旧瓶装新酒,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局。“雌雄大盗”借用了传统强盗片的模式,却改变了原有模式,打破了案发、反复追逐、大结局的三段式情节,产生了新的对原有模式具有针对性的文本。
电影以邦妮和克莱德这两个反道德的人物替代了传统强盗片中道德化的英雄人物定位,通过冗长平缓、日常生活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物的对话、行为细节以及生存和心理状态,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物的深切同情,将犯罪的原因归咎于社会和家庭对青年人的忽视和残害。
电影结尾处被影史反复称颂的枪林弹雨的洗礼将这一悲剧升华了,它道出的事实是政府、法庭和警。察对两个鲜活生命的屠戮。而克莱德这个人物以“性。无能”的形象反复出现在影片的几个段落中,他没有像传统强盗片中匪徒一样滥杀无辜,没有凶残冷酷的表情,有的只是在邦妮面前的软弱。
故事中社会大萧条带来的是经济贫乏而拍摄电影的六十年代所面临的是精神层面的困扰,克莱德的形象暗讽的是社会的性。无能。由此也是对传统强盗片对于意识形态缺乏反思和批判的维护做出了一次反抗,冷静地审视背后饱含着对社会的反省。
所以,“雌雄大盗”在影史地位是十分特别的,划分了好莱坞的前后两个时代。旧时代的许多好莱坞从业人员都因为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脚步,惨遭淘汰,进入新时代之后,整个好莱坞重新大洗牌。台前幕后都是如此。
恩斯特…莱赫曼就是旧时代被淘汰的一员。
事实上,许多演员在进入新好莱坞时代之后都与社会脱节,虽然不少演员在新好莱坞时代还是延续了自己事业的巅峰,但在整个好莱坞行业内部,所有人都一致公认横跨新旧好莱坞时代的巨星只有一个,那就是马龙…白兰度,这也是他在影史上始终具有特殊地位的重要原因。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好莱坞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甚至超过了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第一次巅峰时期,因为在九十年代诞生了无数经典佳作,除此之外,北美电影票房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年代,从而诞生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票房巨星,商业元素和艺术元素的融合、平衡成为了这个时期好莱坞的主旋律。
但罗杰却清楚地知道一点,盛极必衰,这是自然发展的正常规律,虽然现在整个好莱坞看起来繁花似锦,可是好莱坞作品却又再一次陷入了套路模式化和恶性循环之中,长则十年短则五年,好莱坞又必将面临再一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