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上朝,那数典忘祖的卫十一郎恬不知耻,仿佛对四周的目光浑然不觉,一脸没事人似地走进殿中,若是仔细看,还能发现他嘴角带着一抹若有似无的浅笑,看起来心情相当愉悦。
裴霄见他进来,远远朝他看了一眼,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些许失望又沉痛的神色。世家出身的臣僚,无论原先与他相熟与否,都拿这样的眼神看他,仿佛他不是结了门亲事,而是失足掉进了泥坑里。
卫琇敛起笑意,周身便笼罩着入定老僧般的平静,一双年轻的眼睛便如波澜不兴的古井深潭,若是他不愿意,谁也不能从其中看出丝毫端倪。
正如他所料,第一个发难的是御史中丞韦统,他和韦氏倒没什么私怨,不过韦氏一向最重阀阅,把士庶之别看得比天还大,于情于理都要出声的:“启禀陛下,仆欲奏阂中书舍人卫琇失婚非类,数祖忘典。卫舍人出自陈留卫氏,衣冠之族,胄实参华,曾祖楚,位登八命:祖昭,封琅琊郡公;父成,亦居清显。姜之姓族,士庶莫辨。卫家联姻,实骇物听。”
谏议大夫罗琼也附和道:“若此风弗剪,其源遂开,点世尘家,将被比屋。”君不见那些酤酒的、卖油的、砍柴的、卖汤饼的全都跃跃欲试,想着依葫芦画瓢复制姜二娘的奇迹?
秘书郎桓淳见者有份地踩上一脚:“臣风闻姜侍郎次女德行有亏,本不堪为配,何况士庶之隔,有如天渊。”
卫琇瞥了他一眼,桓、萧两家是世交,这桓淳与萧九郎过从甚密,见缝插针地诋毁姜二娘,即便不是萧九的授意,这笔账也得记到他头上。
臣子们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难为卫十一郎面不改色,八风不动,仿佛真是冷冰冰的玉石雕成的。
韦统末了总结道:“故而臣等参议,请以此事免卫秀官。”
天子听完,面沉如水,问卫秀道:“卫卿,你有什么要分辨的么。”
“回陛下,韦中丞所言非虚,臣确已与姜侍郎之女约为婚姻,更无别辞,臣已上表,求陛下俯赐恩旨,早放归田。”卫琇平平淡淡道,“惟度一事,恕臣不敢苟同,内子秀外慧中,德行无亏,于卫某恩同再造,请陛下明鉴。”
说罢扫了一眼方才大放厥词的桓淳道:“若有人罗织构陷,辱她清名,卫某虽势单力微,亦不敢惜命。”
桓淳冷汗直冒,连道“不佞失言,还请卫舍人见谅。”他不过是浑水摸鱼地替萧九郎出出气,谁知道只是随口一句话就触了卫十一郎的逆鳞,虽说他递了辞呈,可天子允不允还是两说,何况卫氏衣冠尚在,他何苦给自己找这么个家大业大的仇家?
韦统本以为他会反唇相讥,至少要拖此前与姜家差点结亲的萧氏下水,没想到只是这么爽快地认下,还有备而来,先一步上了辞表,原本准备打一场硬仗,敌方一上阵便缴械投降,不战而胜的韦中丞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天子沉吟半晌,看了看卫琇镇定自若的脸庞,又扫了殿中的臣工们一眼,冷笑一声道:“卫舍人的家事容后再议,孤这里另有一桩棘手之事,关涉万千黎明百姓,望诸位与我分忧。张邵,你同他们说说!”
“是,”谏议大夫张邵便道,“前日青冀凌汛,大水决堤,冲垮村庄民田无数,致流民数千为寇徐州,杀害北海太守左宪一门三十六口。”
他说到此处顿了顿,若有似无地往卫琇的方向望了一眼,朗声道:“臣奏劾青州刺史陶谟,尸位素餐,玩忽职守,赈灾不力,请罢谟官,槛车征还京师。”
此言一出,便如平地一声惊雷——这位谏议大夫出自寒门,平日沉默寡言,不朋不党,几乎与殿中的柱子融为一体,方才众人围攻卫琇时他也是冷眼旁观不置一词,谁知一开口就差点把天捅出个窟窿。
青州刺史陶谟是裴霄的人。为了将左膀右臂安插到青徐,让卫琇的舅父毕澜腾出位置,裴霄当初也是殚精竭虑费了好一阵功夫的,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上任不到一年,还未做出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先遇上了天灾。
说完这番话,张邵望了卫琇一眼,卫十一郎便在众目睽睽下向他点了点头,仿佛生怕旁人看不出这是出自谁的授意。
这是摆明车马地向司徒钧投诚,而短短一个多月前,他还是个谦卑恭谨彬彬有礼的晚辈。
裴霄有生以来第一次拿正眼细细打量他,他仿佛第一天认识卫家这根硕果仅存的独苗——是他掉以轻心,把一只藏起利爪的幼虎当成了猫儿。
裴霄定定地看着他,仿佛要将他盯出个洞来,卫琇则若无其事地迎着他的目光,微笑着点点头。
裴霄要避嫌,不过自然不会少了替他打头阵的,立即有人跳出来为那倒霉催的青州刺史辩白,才说了两句,只听“啪”一声脆响,天子用力将手中一块玉佩往案上一拍,斥道:“谁替那蠹虫说话,孤先将他斩了以慰左太守一家在天之灵!”
裴霄审时度势,司徒钧这回是铁了心要折他一臂,他毕竟占了君的名分,又羽翼渐丰,还有个姓韦的老酸儒伺机寻他晦气,这次只能弃卒保车了。
陶谟的命途定了,青州却还有个烂摊子等着收拾,不说别的,光是那数千流民就够喝一壶的了,再加上这两年天灾不断,西北又有兵祸,国库早已空虚,司徒钧眼下连赈灾的钱粮都拨不出来,可怜他风华正茂的年纪,鬓边已经愁出了白发。
一提到钱,满朝臣子都像是临时害了肚子疼,一个个愁眉苦脸,忧国忧民的场面话一套接着一套——反正不用钱。
卫琇却上前一步奏道:“臣愿输米十万石,粟米二十万石,币二十万匹,帛十万匹,虽是杯水车薪,庶几可解陛下燃眉之急。”
司徒钧从御座上站起身来,感激道:“卫卿毁家纾难,大靖有此忠臣,是黎民社稷之幸!”
卫十一郎带了头,其它世家也得有点表示,一个中书通事舍人拿出这么多米粮财帛来,八命三公总不好意思太寒碜吧,裴、萧、韦三家都结结实实出了一回血,别家还好,萧家人口多,子孙一个赛一个的能造,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萧家诸人差点吐出一口血来——你卫十一郎倒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拖别人下水你这是安的什么心!
作者有话要说: 弹劾那段参考了沈约弹劾王源的表章,有兴趣的小天使可以搜搜原文看看,写得很有文采。这个沈约就是“沈腰潘鬓”里那个以腰闻名的沈~
第138章
迫在眉睫的赈灾问题解决了; 天子接着问青州刺史的人选,韦重阳一系和裴霄一系都有荐举; 韦重阳和裴霄袖着手不发一言,气定神闲地看着底下的人争得面红耳赤。
裴霄当初一力保荐的陶谟才被免了官,这节骨眼上他还不知收手,俨然已将政柄目为他们裴家的私物; 司徒钧心中愤恨,手里握着半块玉佩; 手心被裂口扎出了血还浑然不觉。他深而缓地吸了一口气; 压了压怒火道:“此事非同小可,两位说的都有道理; 容孤再斟酌一番。”说罢命卫琇拟旨; 命乐安太守陈琼暂代青州刺史一职。
下了朝,卫秀正要转身离开,司徒钧在后面叫住了他:“卫卿请留步。”
卫秀随着司徒钧踱至宣德殿; 司徒钧随口寒暄几句,又问了问凉州的风土人情; 末了抬头望他一眼; 笑着道:“稚舒是性情中人,姜家娘子能得你的青眼相赖,也是福泽深厚之人。”
卫秀闻听此言心中有些不悦; 谁都觉得姜二娘被他挑中是莫大的幸事,仿佛她是个什么物件,合该叫人称量挑拣; 先是萧九,再是他——殊不知他才是那个三生有幸之人。不过这些话不必同外人说道,即便说出来,司徒钧这样的人大约也是不会信的,多半还要费心揣摩衡量半日。
于是他便揖了揖道:“臣替内子谢谢陛下。”
“婚期定了么?”司徒钧关切地问道。
“回禀陛下,尚未行问名之礼。”卫琇答道。
司徒钧笑意更深,似打趣又似试探:“稚舒恐怕已经等不及要将佳人迎娶回家了。”
卫琇垂眸一笑,像微风拂过水面带起的浅浅涟漪:“让陛下见笑了。”
“礼本于昏,这本就是人伦之重,稚舒不必害臊,”司徒钧一本正经地揶揄道,“依孤之见,不如早择良辰吉日,稚舒了却这头一桩心事,孤才好‘使卿劳’。”
他向卫琇迈了一步,拍拍他肩头,叹了口气道:“同你说句心里话,青州刺史之位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