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境外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消费自然是好处多多。首先,人民币在境外成了硬通货,作为中国人自然备感自豪。另一方面,使用自己国家的货币在境外消费也确实方便。看着要买的东西,再也用不着进行两种货币之间的换算,很容易对比出各种商品物价的高低贵贱。其次,由于出境不用兑换外币,对老百姓来说也就减少了汇兑损失,节省了开支。最后,目前人民币继续坚挺,对美元利差为正,并且预期有升值的可能,出境不用兑换外币还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和损失。可以说我们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还有很高的地位的。
就这要吃有人很早以前就提出的大中华经济圈。
大中华经济圈,是指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完全实现自由贸易区,倘若把CEPA与正在进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联系起来,可以进一步看到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斑。在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将构成最紧密的核心层,东盟和东北亚国家是紧密联系层。这位专家指出,中国作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还是从地区战略的角度,都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世贸组织146个成员,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占了4席,这种一国4席的局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是复杂的历史因素造成的。
很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大中华经济圈的设想。这个设想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近几年又有人提出来。不过,这个设想应该叫做大中国经济圈比较合适。这个经济圈的关键,乃是两岸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没有两岸经济的融合,大中国经济圈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以前两岸政治关系近年颇多曲折,甚至一度剑拔弩张,现在就好了。台湾问题解决了。这理想完全可以实现的。
虽然如此,大中国经济圈的经贸融合,在台湾回归这几年之际,却显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兆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经过几年的时间,两岸在WTO问题上的敌意完全消除。两岸驻世贸组织的代表,还曾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进行过沟通和协商。气氛是融洽的、建设性的。可以说两岸现在是按照同一个步骤前进。
其次,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对台湾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台商这几年来西进大陆步伐,一直以来势头不减,台湾问题的解决,使得大家都能更好的合作。不必在担心政治问题。
第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大中国经济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链布局,这有助于大中国经济圈的形成。有的跨国公司,在自己的公司结构中,安排有大中华区,而这个大中华区的总部所在地,有的在香港、有的在上海、有的在北京,不一而足。根据记者的观察,不少跨国公司将台湾作为研发基地、将香港作为金融服务基地、将大陆作为生产基地。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积极因素的促进,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大中国经济圈,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综合最新发展来看,大中华经济圈的内涵和外延正在日益扩展,中国的磁吸效应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周边经济体纳入进来。
中国经济目前已被公认为亚洲经济的动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被国际舆论议论的中华经济圈轮廓日益明显。
目前香港、澳门和内地都已在CEPA的框架内进行整合,台商对内地的投资持续不断。目前长期居住在内地的台湾人已逾100万,并呈快速上升趋势。
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两岸四地的经济界限已经被打破,正在朝者构成了大中华经济圈的核心的方面发展。
在中国的西部,是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的中亚“斯坦”国家。这些国家正受到中国经济的强烈吸引。
沿着顺时针方向,在中国的北方,蒙古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天津是蒙古的主要出海口。
蒙古在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热的时候,同俄罗斯的关系则愈来愈冷。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蒙古正迅速变成中国的加拿大,成为中国的一个北方资源。
同样在这个方位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也日益向中国靠拢。虽然俄罗斯方面忧虑中国移民等问题,担心远东地区被中国从经济上控制,但是俄罗斯落后的经济无法阻止其远东地区围绕中国进行经济整合,这些地区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在中国的东方,朝鲜目前基本上仍处于闭关自守的状态,但已显示出改革开放的迹象,在当前地区局势下,朝鲜经济发展脱离了中国是不可想像的。
就韩国而言,中韩关系在投资、贸易和地区合作上越来越密切,韩国企业赴中国已经成了潮流。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就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减慢增长速度,韩国将受到重创。
此外,随着主导东南亚经济的华人社区和中国沿海省份联系不断加深,新一波的中国人下南洋潮流已经形成。
东南亚各国15%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本来就是富有企业主;40%新移民是努力攒钱准备创业的商人;另有30%是技工和管理人员、教师、记者和出版商等,泰国北部一些地区街头出现中文路牌,学习中文也成为潮流;在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一个华人商业阶层也正在形成。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公路边商店的中文招牌比高棉语的招牌大得多。除了这些民间自发的行动,官方也在加紧深化双边关系。
东盟中的中南半岛四国与中国接壤,中国在这些邻国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中缅甸对中国来说尤其具有战略性意义。中国的铁路网建设展开具有地缘政治背景的布局,其中中缅铁路是重要一环。
中国从云南的东、中、西三路建设通往印度洋方向的铁路,西段中缅铁路现在广大线(成昆线上的广通站至大理)已经通车,从广大线上祥云站向西南建720公里,经孟定口岸到达缅甸腊戍,向南直达仰光或实兑港进入印度洋。
铁路、公路和石油管道建设代表了经济力量的渗透,将把双方紧密结合起来。经济力量的潜移默化比政治和军事的渗透性更强,也更持久。
第四章 对策
“但是我们人民币距离人民币国际化还是有段距离的,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的中华经济圈的实现还面临着很大困难,而这些因数里面最重要的是美国在这里起了很坏的作用。特别是这些年来美国政府不段的在外汇市场打击人民币,在国际上,美元大力出击。打击人民币的国际化。不过我看美国人是在帮助我们。到一定时候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就少花时间了。我们中华经济圈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完全。”陆昊笑道。
“是啊!
中国经济是“一枝独秀”,世界经济风声鹤唳之际,独我们的经济情况很好。
农耕时代是“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现代社会则是“国有外汇,心里不慌”,1998年以前人们还为“谁来养活中国”惴惴呢,现在我们却为外汇多了怎么花而忧心了———短短时间出现这样历史性巨变,委实可喜可贺。
一系列措施也在显示底气十足:资本项下购汇限制放宽了;对企业的外汇贷款增加了;个人因私出国购汇额度提高了……也因此,欧元贬了、日元贬了、替代金本位几乎成了“本位”的美元也贬了,人民币还一个劲地升升升。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想不提高都难,所以香港、澳门,台湾三个特别行政区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可以实际流通了;在一些周边国家人民币成了硬通货,像我们的美元一样当外汇储备了;甚至欧美一些国家的货币兑换点,人民币也可以自由兑换了。一时间,人民币国际化似乎不是遥不可及,而成了现实。
但是,起码在三个层面上,我们还存在根深蒂固的“隐忧”:其一是人民币所植根的经济环境。货币就是货币,是价值符号和交换尺度,其价值基础是它所代表的实物财富(GDP?综合国力?还是其他的什么玩意儿?)。
中国经济固然潜力无穷,可现在对真实财富水平怕也不能过于高估。
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努力。美国人过的提前消费的日子,他们的就处于借债过日子,但是他们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所以他们不怕任何的挑战,但是现在他们感觉到自己提前消费的日子已经行不通了。而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就是人民币的崛起。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要是不把人民币打垮的话,那他们经济就会处于崩溃的状态。在经济方面他们斗不过我们。现在只有在军事方面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