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至圣-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民所止表面之意是人族居住之所,内在之意是人民安居乐业,但《诗经》原文前后两句却涉及商朝疆域。这篇经义若要得上等,必然要明白出题半圣真正的用意,仅仅这一步,就足以把秀才分出高下。”
  “维民所止其意,若取下,则是人民安居;若取中,则是人族疆域永固,不为妖蛮侵略;若取上,则是人之所及皆为我人族疆域!先解其意,后破其题!”
  破题之法有六,明破、暗破、顺破、逆破、正破和反破。也分为破意、破句或破字。
  方运想了想,决定暗破其意,缓缓在草稿上写下破题之言。
  “天命在人,然天无尽也!”
  此句中以人代民,以天代止,是典型的暗破,而其中的“无尽”把“维民所止”前后两句的疆域都包容进去,但又没有跑题,因为破题的中心是“天命在人”。
  天命在人是说人乃天地间最优秀的生灵,那么人民自然应该安居乐业,而天地无尽,所以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安居。
  大儒能感应祸福,至诚之心可以前知,而写完此句,方运只觉心中大定,仿佛冥冥中契合了一种圣道,心神、文胆、文宫等高度的统一,全身的力量在这一刻全被调动,才气快速燃烧,文胆的力量不断在文宫内震荡。
  方运看到,自己的文宫中竟然有无数金色大字飞舞,瞬间组成一篇众圣经典又瞬间消失,然后又组成新的圣文,不过眨眼间,所有众圣经典都在文宫中闪过。
  那些所读过的书籍化为无形的力量,让方运的神念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强大。
  破题之后就是接题。
  方运继续书写接题,进一步解释自己的破题。
  “夫天命者,以智论序,人为其上……”
  方运先解释人为什么得天命,然后再深入讨论怎样才能算安居乐业。
  方运先以自身为例,与杨玉环相依为命,贫寒心安,但有柳子诚出现,居所不安。然而等自己走出济县,到大源府直面柳子诚,居所反而安定。
  接着,方运又以孔子下四海上妖界为例,并进一步阐述自己经义的核心论点,认为既然人族天命在身,那就应该开疆扩土,以“无尽之天”保护“有尽之住所”,利用最彻底的方式让人族安居乐业。
  然后又引用孔子的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把“安居乐业”和“无尽之天”统一起来。
  这是经义,关注的是宏观大局,到此为止即可。若是写策论,方运就必须要细细写明人族如何在保护圣元大陆的同时,派遣优秀人才去征服古地等等。
  畅快地写完草稿,方运才发现一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所有的汗水正缓缓地被龙珠的力量排开,但龙珠排水的速度极慢,那汗水如水银般沉重。
  方运低头看了看衣衫,心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心之所尽,汗水成汞,每一滴汗水都蕴含着读书所得,那是精神和智慧的力量。
  方运用笔蘸了蘸墨汁,正要改稿,却发现身体虚弱无力,心中讶异,神入文宫,才发现自己的才气和文胆的力量几乎耗尽。
  方运大喜,文章若能消耗自身的才气和文胆,那就是典型的“近圣道”,普通的文章绝对不能让人消耗半分力量。
  “幸好我得五次才气灌顶,又有文胆代替才气,若是普通秀才写完这样的经义,至少大病三天,但三天之后则才气满溢,身体更壮。若是童生写出这种文章,最少会躺半年。在孔子之前的读书人体弱多病,被笑称手无缚鸡之力,就是因为全身的力量用在读书和写书上,没有才气弥补。”
  方运不再看草稿,而是大量喝水,吃了一些干粮后上床便睡。
  在科举中写文和平时练习完全不同,因为科举和圣道息息相关。
  平时练习只是学习圣道,科举则是触摸圣道!
  科举的试卷,都是思想与圣道交汇的产物。
  请圣言或诗词还好,而经义和策论的每一个字都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这次又耗费了才气和文胆,方运一直睡到第二天早八点才清醒,足足睡了六个时辰。
  一觉醒来,方运吃完饭重新看自己的经义文章,发现竟然改无可改,这篇草稿完全可以当正式的文章。方运心中疑惑,于是仔细回忆,愕然发现一个问题。
  《忆乡》诗成于午后,用便宜的军中时间算,是下午三点左右,自己又思索了两刻钟,这《维民所止》不过千余字,按理说最多写到下午五点半就可写完。可在记忆中,写完经义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至少是晚七点半。
  “中间那一个时辰去哪儿了?”
  方运仔细回忆,恍然大悟,自己写完破题后,文宫中浮现所读的所有众圣经典,自己感觉不过一瞬间的事,但实际过了整整一个时辰。
  “真是奇妙。孔子曾经发奋读书,不知不觉发现自己老了,以前觉得只是一种比喻,可现在才明白,当年孔圣恐怕沉浸在圣道之中,甚至连时光都可能发生变化。”
  方运又摇摇头,总觉得孔子在封圣前做不到那种程度。
  方运没有大意,反复默读自己的《维民所止》经义卷,逐字逐句推敲,发现真的改无可改,脸上浮现淡淡的微笑,隐约明白了那瞬间过去的一个时辰是什么道理。
  “这篇经义若论层次,和秀才试的那篇《非礼之礼》应该相仿。不过《非礼之礼》中蕴含了这个时代不应该有的道理,所以引发异象。而这篇《维民所止》中的道理,众圣经典中已经出现,所以价值不如《非礼之礼》,故而没有引发异象。”
  方运心中欣慰,写完此文,自己的经义水平更进一步,说明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尤其是圣墟的磨砺,若是没有与十国举子交流,若是没有圣墟和妖族门庭的经历,不可能有如此深的感悟。
  方运心情舒畅,并没有直接去看后面的策论试题,而是去修改自己的诗。
  正改着,就见几个差役匆匆路过,不多时,差役抬着一个昏迷的秀才向外跑。
  考场处处有叹息。
  方运却是见怪不怪,秀才试的时候差不多是十多人出现状况,这举人试才过一天,就差不多有七八人出事。
  而之后的进士试堪称水深火热,因为进士试不仅考言,还考行,十分复杂,不是答完试卷就结束。
  科举乃是思想与圣道的碰撞交鸣,稍有不慎就可能心神受扰。
  还有两天的时间,方运决定用一上午来修改诗词,最后的一天半用来写策论。
  上午很快过去,方运见到二十余年轻的秀才主动离开。


第362章 似曾相识的策论题
  仅仅方运所在的位置就能看到二十人离开,数千考房不知道多少成空。
  方运不觉得那些人失败,关系人生前途的科举中,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无限放大,从而让人放弃,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后卷土重来。
  第二日的午饭和前一天没有什么不同,在圣庙的力量下,所携带的食物可以保证三天不变。
  吃完一根腊肠,方运喝水漱口,然后闭目养神午休。
  午休之后,方运翻开最后的策论题。
  策论题的题目有十道,足足占据了五张纸,方运把五页一一摆在桌子上。
  按照惯例,策论的第一题是必做题,考生要在第二道到第十题中选两道自己擅长的题目,旨在选拔擅长有一技之长的考生,像农家、工家、医家等考生都会选适合自己的考题,只要答得好,中举中进士的机会反而更大。
  方运看向第一题,仔细阅览。
  看到一半的时候,方运的目光轻动,看完全题后,方运露出回忆的神色。
  方运清楚记得,考中秀才上书山之时,在第五层失败,然后被传送到神秘大殿中,最后进入一片草原。
  书山老人出现在那里,要求方运用区区一千人灭一个万蛮部落,最后方运凭借对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了解,终于完成使命,从而得到无上文心,才高八斗。
  而就在不久前,那些计策已经对妖蛮实施,但无论是人族还是妖蛮都没有传出风声,甚至连李文鹰、颜域空等人都不知情。
  这策论的第一题是要求考生另辟蹊径,以不战之法,削弱草原的所有蛮族,也就是俗称的草蛮。
  方运立刻想起,自己离开书山神秘草原的时候,那老人曾经说过一句当时他并不在意的话。
  书山老人曾说:“若是以后科举策论涉及灭蛮,你可以今日之事为题献策。”
  方运感到考房突然变冷,难道那书山老人早就知道举人试会考这一题?难道这次的策论题是老人出的?或者只是一个巧合?
  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