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至圣-第20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极少数的礼殿官员包藏祸心,各种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最后竟然推断出方运十恶不赦,罪大恶极,若是不杀掉方运,人族必然会遭遇灭顶之灾。
  礼殿官员的考察结果,在阁老的决策中,至少占三成的分量!
  礼殿本来要大张旗鼓惩罚方运,甚至严加调查,现在弄出这么个结果,全都成了笑话。
  那些阁老愤怒归愤怒,并没有失去理智,他们也知道,方运的许多做法是对的,但是,为了守护儒家圣道,为了守护礼殿的尊严,他们必须要这么做,必须要遏制刑殿。
  就在礼殿举棋不定的时候,由杂家组成的文信院宣布,鉴于景国众多杂家弟子偏信法家,违背杂家圣道,从现在开始,文信院中断与景国杂家读书人的一切合作。
  同时,文信院宣布,将向景国派出杂家官员进行考察,若是发现杂家官员背弃圣道,将会动用杂家圣道文宝,将其逐出杂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2489章 圣道镇封
  杂家竟然开始对景国动手,这是所有人都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之前工殿之所以惩罚庆国,那是因为庆国的行为影响了工殿的发展,是庆国逼工殿那么做。即便如此,工殿也只是撤走工殿本身对庆国的援助,并没有惩罚庆国的工家人员。
  但文信院的做法,则比工殿激进千百倍,甚至比礼殿的性质更加严重。
  无论如何,礼殿依旧按部就班调查,并没有一定要与景国决裂,只是想惩罚方运等人,只是为了对抗刑殿和法家。
  文信院若是真驱逐景国的官员,那便是与景国完全决裂。
  文信侯,是吕不韦当年的爵位。
  景国众官得到消息后,全都慌了神,立刻不断上书,奏请开启大朝会。
  仅仅两个时辰后,太后便宣布,晚七点召开大朝会,让所有七品或以上的官吏尽快抵达圣庙附近。
  各地的官员纷纷回返,尤其是在外的将领,马不停蹄赶往附近的圣庙。
  时间一到,一声悠扬悦耳的钟声在皇宫上空响起。
  就见文武百官如同早朝一般,进入皇宫,进入奉天殿。
  随后,国君的玉玺外放淡淡的白光,整座京城轻轻一震,景国各地的圣庙仿佛连成一体。
  就见奉天殿内部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官员的立体影像出现在奉天殿中,与真人毫无二致,仅靠肉眼完全无法分别出真假。
  不多时,景国绝大多数的七品及其以上的官员出现在奉天殿中。
  数以千计的官员在场,奉天殿中竟然没有丝毫的杂音。
  奉天殿有些沉闷。
  在场的官员中,主修杂家的官员超过三百人,辅修杂家的官员超过千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若是庆国将这些人驱逐出杂家,主修的三百余人运气好只是文宫崩溃,变成普通人,若是运气不好,当场死亡。
  至于那辅修杂家的官员,运气最好也是文位下降,运气不好甚至会祸及文胆,文位终生无法进步。
  相对于水殿对庆国禁水,逐出圣道的惩罚更加严重。
  当年驱赶柳山一党的官员,许多经验丰富的官吏都被调走,景国捉襟见肘,若不是方运携大胜之势压下所有矛盾,景国必然会出大问题。
  现在,若是这些杂家官员被驱逐出杂家,那景国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深陷危机,仅仅维持各地官署运行都做不到,必然会出各种乱子,只有等过几年后新的官吏熟悉后,国家才会趋于安定。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如此多的官员被驱逐出杂家,景国的国力会一落千丈,国运必然会萎靡不振,其间若是爆发危机,景国难以承受。
  仅仅是把官员驱逐出杂家,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若景国真的没有杂家在官署任职,那么,杂家就可以对整个景国施行圣道镇封。
  圣道镇封的后果是,凡是任何涉及杂家圣道的力量,在景国都会寸步难行。
  官员无法理解政令,百姓无法遵从政令,国家的运作将会变得异常迟钝,官员之间甚至连基本的沟通都难以保证。
  很多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圣道镇封之下,都会发生。
  这只是杂家的圣道镇封,若是工家的圣道镇封,机关都会莫名其妙生锈,工人会莫名其妙误操作,完全悖逆常理。
  历史上,一些在乱世中建立的小国因为与蛮族交往过密,甚至重用一些有蛮族血统的蛮人,曾经遭受过全面的圣道镇封。
  全面圣道镇压的后果非常之严重。
  所有孩子都学不会文字,所有人说话都含含糊糊,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所有人都特别容易生病,而且生病后极难治疗,只要病情稍微严重,必然死亡。所有地方的庄稼都歉收,而且气候紊乱,面临各种严酷的天气,许多人没了廉耻,也不懂法律,经常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各种形式的犯罪……
  全面圣道镇压下的地区,人族简直如同妖蛮。
  即便仅仅是杂家的圣道镇压,也能让景国的朝廷官署陷入半瘫痪状态。
  所有官员都在思索杂家圣道镇压的严重性。
  过了数百息,太后的声音从垂帘之后传来。
  “应众爱卿之请,哀家召开朝会,为何无人说话?”
  又过了好一会儿,吏部尚书黄宗裕轻叹一声,上前一步,走出重臣队列。
  十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吏部尚书由主修杂家之人担任。
  黄宗裕以前是鸿胪寺卿,主修杂家,辅修纵横家,原本负责外交,而在柳山倒台后,他直入吏部,成为吏部天官。
  “臣黄宗裕启奏,杂家之事,还请国君、太后和诸位同僚慎重对待,万万不可轻视。”
  所有官员都看出黄宗裕的无奈。
  杂家针对谁,所有人都明明白白。
  只要方运妥协认错,杂家必然会收手。
  但是,黄宗裕不能直说,他是杂家读书人,但也是景国读书人。
  太后轻叹一声,道:“哀家也已经知道,杂家之人已经陆续出发,不过和刑殿不同,他们从水路而来。第一批官员抵达象州,大概需要十天的时间。十天之内,我们需要讨论出一个章程。”
  不用太后点出,所有人也都知道,杂家之所以没有立刻派遣人抵达景国,不是为了节省才气,也不是用不起飞页空舟,而是给景国一个缓冲的时间,让景国提出条件,然后大家坐下来谈判。
  短暂的沉默之后,礼部尚书盛博源上前一步,道:“依微臣之见,我们首先要剖析杂家此次行为的意图。微臣不才,愿抛砖引玉。”
  “盛爱卿请讲。”太后道。
  “这第一,目前宗家执杂家牛耳,而宗家在庆国,那么,文信院和杂家的第一要务,便是解庆国之围。庆国遭遇水殿禁水,又遭到工殿封锁,对庆国造成莫大的损失,所以杂家必然首重此事。”
  “这第二,便是《定府条约》,条约重重,几乎让庆国丧权辱国,所以,杂家必然想要重修条约。微臣猜测,这两条乃是杂家的底线,若是这两件事不能谈妥,其余皆难以再谈。”


第2490章 祸起之源
  “至于第三……”
  盛博源望向方运,徐徐道:“杂家与庆国对方虚圣恨之入骨,若方虚圣不能认错,杂家绝对不会收手。不过,杂家向来以利益为重,杂家的底线应该是方虚圣在私下认错。此事之所以列在第三,如此重要,是因为老夫怀疑杂家中不少人宁可不要利益,也要方虚圣认错。”
  “第四,杂家见我景国深受革新好处,许多方面蒸蒸日上,定然要求在庆国开办新式学院、要求景国出售新工家技术等等。这一条,他们定然不会太过贪婪,应该只是公平的交易。”
  “第五,应该还是涉及方虚圣。宗家和庆国大批官员文胆蒙尘,即便宗圣也难以轻易解除。普天之下,只有方虚圣一人可解决此事。所以,杂家定然会要求方虚圣至少解除一部分重臣的文胆蒙尘。”
  “第六,理当是要求圣院各殿院对庆国一视同仁,不得因为景国而惩罚庆国。”
  “除此之外,应当都有谈判的余地,算不得特别重要,老夫也不再浪费时间。”
  众人徐徐点头,解除封锁,修改条约,方运认错,换取好处,驱散蒙尘,再加上不受惩罚,应该是杂家最想谈判的事。
  盛博源扫视众人,又道:“不过,老夫要说一件最重要的事。这些话可能伤到杂家同僚,但实话实说,即便所有杂家同僚离开朝廷,只有其余同僚齐心协力,还是能保证景国不乱。但是,若杂家因此降下圣道镇封,则景国必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