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梓杨往前走了几步,用灯光照着石壁上的图案继续解读:“你们再看这里,天坑里突然爬出一些长着翅膀的怪物,它们开始袭击这些秦兵,在这里有个士兵倒在地下,旁边站着一个怪物,跟人的比例差不多大,下面还有更多的怪物爬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长翅膀的怪物跟秦兵大战,秦兵伤亡惨重。
然后是这幅图案,你们看,这个将军模样的人正带领着众人在天坑边拜天,从他们前面摆着的东西来看,这应该是一种献祭的仪式——看到他们献祭的是什么东西了吗?”
梓杨讲解到这里,示意老王跟苏睿仔细观看壁画上的祭品。
老王凑过去眯着眼睛哼哼唧唧地说道,“牛呀、羊呀、猪呀……咦,好像还有两个小人儿!”
梓杨点点头,面色沉重地说道:“没错,这是童男童女。这些秦兵以为被袭击是因为自己遭到了天谴,天坑里的怪物是天神派下来惩罚他们的,所以用献祭的方式来为自己赎罪保平安。”
老王摇摇头说道:“这些小人儿是面团捏的吧?再说这些秦兵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上哪儿找小孩献祭啊?”
梓杨哼了一声说道:“所以说要注意细节!你看这里将军和手下的服饰,跟刚开始的时候是否有些不同?没错!说明他们在这里呆了有些年头了!这些童男童女要么是他们在外面掳掠来的,要么就是……他们自己的后代。”
老王长大嘴巴说道:“把自己的子女送给怪物吃?哪有这么残忍啊?我不相信!”
梓杨说道:“为了生存人们什么事儿都能干得出来。不管你信不信,这事儿就是这样发生的。你看,献祭之后,怪物没有再出来,两边和平共处。
我们再往后看,秦兵——的后代,隔一段时间就要举行献祭仪式。除了童男童女之外,平时打猎的猎物也要献一半出来给怪物。”
梓杨指着一处壁画,上面一个猎户模样的人脚下有半条野猪,手中的另一半正往天坑中抛去,天坑的底下白骨累累。
老王凑近看了看咋舌道:“真的是从中间一劈两半,你看他手中这半只还在滴血呢。”
梓杨点点头:“接下来就是老王说的‘外敌入侵’这部分了——你看这批新来的部队都是骑兵,戴着皮帽、穿着皮袍,最显眼的是他们手上的长弓——这种装扮有没有让你们想起历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兵种?”
老王还在抓耳挠腮的时候,苏睿轻轻地说道:“蒙古骑兵!”
梓杨点了点头,“没错,这批闯入的部队正是蒙古骑兵。”
“切~”老王一脸嫌弃的样子说道:“搞了半天你也在编故事,讲的跟真的一样!苏睿咱不听他胡诌了,挖宝去!”
梓杨皱眉道:“我怎么胡诌了?”
老王努着眼说道:“秦朝跟元朝隔了几百年,他们两支部队怎么会打在一起?你以为这是起点作者写穿越呢!”
梓杨恨恨地说道:“首先,秦朝跟元代差了1400多年,不是几百年。其次,我再强调一遍,注意细节!睁大你的狗眼仔细看看,跟蒙古骑兵作战的这些人,服饰装扮上是不是又有了变化?”
老王又仔细看了两眼说道:“就、就算你说得对,那刻这壁画的人怎么知道几百年来秦兵平常都穿什么衣服、怎么打扮啊?”
看着梓杨不说话,老王得意洋洋地说道:“怎样?你这故事编的有漏洞吧?”
梓杨默默地说道:“传承。”
“啥玩意儿?”
苏睿解释道:“梓杨说的应该是一种集体记忆吧,像秦兵这样纪律严明的部队,他们即使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聚居,肯定会保留一些军旅习惯,他们会想办法把历代祖先的事迹记录下来,通过壁画、或者口述的方式传承给后代,在建造这所宫殿的时候,又专门地整理在一起刻在这里。”
梓杨点点头:“所以这幅壁画刻得如此精致、庄重,说明这些东西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三个人正低着头讨论,突然在他们身后的宫殿中发出了一个异样的声音!
“呼——”
像是有人在轻轻地叹气一样。
“谁!”梓杨转身惊呼道。
寂静的宫殿中突然发出这样的声音,瞬间让梓杨觉得头皮发麻,脊背冷飕飕的。
“什么谁?”老王回头看了看说道:“风吹过的声音吧?大惊小怪的!”
“这地方会有风吗?”梓杨看着苏睿问道。
苏睿两眼盯着壁画眉头紧蹙,似乎没听到梓杨的话。
“这些蒙古骑兵为什么会出现在秦汉村这样的地方?”苏睿似乎在自言自语。
“很简单,他们是来寻找龙脉的!”
看着苏睿跟老王震惊的眼神,梓杨继续说道:“还记得下水前你哼得那首诗歌吗?“
”忽必烈来到世外桃源,
下令建造雄伟堂皇的安乐宫殿,
圣河蜿蜒流过此地,
穿过深不可测的洞门,
直流入不见阳光的深海。”
苏睿把这首诗歌又复述了一遍,突然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忽必烈汗》是一首叙事诗?它记录的就是当年蒙古骑兵南征的情形?”
梓杨点点说道:“本来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那张星图的坐标位置为什么会出现在秦汉村这里?我曾经查过很多史料,成吉思汗时期秦汉村还属于南宋的领地,蒙古军队不可能跑到这里。
后来,听你翻译这首诗歌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
来到秦汉村的不是成吉思汗和他的部队,而是他的孙子——忽必烈!
这支蒙古骑兵正是忽必烈麾下的怯薛军!”
第二九二章:奇才异能()
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部落的末代可汗,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诸多儿孙中最有出息的一个,正是在他的统领下蒙古骑兵灭掉南宋,建立元朝。
忽必烈年轻的时候喜欢结识中原人士,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为主的文人说客,他们成为忽必烈的幕僚。
彼时的南宋王朝在蒙古大军的攻击下坚持数十年而不倒,双方战乱不断,南宋军民将士的顽强让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的蒙古铁骑也颇为头疼。
后来,蒙古贵族大臣们想出一个“奇招”:他们计划先绕道征服西南百越诸番,断了南宋的后路,然后再由南边的大理派一支军队,对南宋腹地发动攻击,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一举而灭南宋,最终一统中原。
公元1253年忽必烈受大汗蒙哥之命,与大将兀良合台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征伐百越。
忽必烈亲率中路军,于十月过大渡河,抵达金沙江,面对滔滔江水,忽必烈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后门,将其吹至鼓胀,用作渡江之用。
成功渡江之后,蒙古大军到达今天的云南丽江,最终击败大理守军,国王段兴智投降。在历史上存在了160多年的大理王朝就此覆灭,云南地区并入大蒙古国版图。
在昆明大观楼有副长联,有一句诗写道“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其中提到的“元跨革囊”指的就是忽必烈渡江这件事。
说到这里,梓杨指了指壁画上的两个小篆:“我没看错的话,这两个字就是‘百越’,‘百越’是先秦时代中原华夏部落对长江以南地区诸多部落的泛称,包括今天的大理。
我们所在的秦汉村,在古时也是百越之地。想必记载这些历史的秦民仍旧沿袭了祖先对西南等地的称呼。”
听完梓杨这番介绍后老王啧啧连声,“看不出来啊老李,你什么时候读了这么多书?连这种事儿都被你知道了。”
梓杨暗叫惭愧,如果不是为了研究这十二张星图的话,他才不会费劲去了解这些生僻的历史。
“我还有个问题,不是都说蒙古骑兵残忍凶狠吗?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屠城,那为啥蒙古兵来到秦汉村不仅不杀人,还跟当地老百姓好上了?你看,这俩不同部落的人在手牵着手,这个我没看错吧?”老王指着壁画上的图形说道。
“呆子,看历史要全面,不能选择性的记忆。蒙古骑兵喜欢屠城确实是事实,不过在忽必烈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小子不知道是不是受他爷爷的影响,开始重用汉人,那时候有一大批汉人为蒙古贵族服务——当然,这些人也被叫做汉奸,不过这些汉奸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忽必烈就采纳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