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人如此,古人更甚,中国最好的风水地就是龙脉,而邙山就是一条龙脉,而且是一条主龙脉。
中国一共有三条大龙脉。
上有北龙。从昆仑出,经过青海甘肃山西河北东三省,最后蔓延到朝鲜半岛。有些风水师甚至认为,北龙运势连日本都管。
在北龙脉上,有一个城市占在龙眼,就是北京,北京从战国时期的燕国就在此定都。
这之后金朝定都北京,称为中都;
元朝定都北京,称为大都;
明朝定都北京,称为顺天府;
清朝定都北京……接下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
与北龙脉对应的是南龙脉。
南龙脉经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而入海。
这条龙管的地盘很宽,北面的上海南京都算,南边还管到了香港广州。
两条龙脉南北相望,各有运势。北龙脉主山,南龙脉主水。
山川为山龙,江河为水龙。山龙主贵贱,水龙主贫富。
所以北京为山龙聚之地,呈官贵之气。
而上海为长江水龙吐息之地,呈财富之气。
所以自古以来有一种风水说法就是,北龙管政治军事;南龙管经济金融,从历史各朝各代的展来运势可见一斑。
而中龙脉,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陕西河南等地都是其主要区域。
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
根据风水专家的统计,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黄河流域中岳嵩山一带;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丰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
之所以有这么多龙脉,是因为龙脉的具体位置无法确定,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但有一点就是,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每一个王朝都有一条龙脉,这似乎成了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必要条件。
从秦始皇被称做“祖龙”汉高祖称自己是“龙种”之后,龙就成了君主帝王象征比附的对象。
于是,龙脉就有了另一个喻义,即指那些出过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
于是,就有了当政的帝王花大力气为自己“寻龙探穴”,即为自己也为后代找一块安葬“宝体”的“万年吉地”。
既有龙脉,那么也有断龙一说,既所谓的“埋金更名建寺庙,挖断龙脉泄王气”。
每一次王朝的更替,似乎都是龙脉改势,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里,都相信天授神权。而龙脉则是神权的喻示和象征。可见其性。
而黎天明的老家邙山,就位于中龙主脉上。
邙山所在的洛阳是四山拱卫,河洛悠扬。
邙山是其龙脉聚结处,而且宽广浑厚,是十足的帝王风水。
旁边又有四水:伊洛瀍涧四水。
所谓风水风水,靠山面水,自然就可以藏风聚气。
正是因为邙山是龙中之龙,所以从周朝开始,帝王就开始在此建都,周平王就从镝京搬到了这里。
后面秦朝崛起,中龙在陕西雄起。咸阳以及长安成为最鼎盛的城市。这时候的洛阳有名,但还没达到长安的高度。第一个让洛阳跟长安并起的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从刘秀开始,洛阳就成为一千年里中国神权领域里最耀眼的明星。历朝历代多位帝王建都于此,是谓十三朝古都。
帝王术跟风水术息息相关。
风水一说奥秘高深,普通人难得一窥究竟。而寻龙点穴又是风水师的不传之秘,所以所谓的“风水宝地”也是凡人难知。
中国龙脉有那么多,偏偏唯有邙山独树一帜,名震天下,成为全中国人都知道的风水宝地,个中缘由,恐怕也是拜那些文人墨客所赐。
韩愈写过一《赠贾岛》: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白居易写过《浩歌行》: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
曹雪芹写林黛玉之死,一声叹息:小小年纪,便做了北邙乡女。
陶潜《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辏г恕栋Ы细场罚骸肮眭荃钣诒壁讼籼跤诙小!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一手西江月也提及北邙,这词因为格致大气,寓意深厚,也成为很多传统相声的开场词。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因为这样的名声,那些帝王文豪土豪纷纷把墓地选在了邙山,当然,老百姓也想在邙山给自己撅个坑儿,不过没那个条件。
就像现在的北京上海一样,全国有点梦想的人死命往里挤,那么大一点城市,一下子堆了23千万人,地上都没处住了,地下室里都住满了人。
邙山的情况比这还要恶劣,上千年来葬在这里的大人物越聚越多,邙山虽大,但也顶不住人多。
大家葬来葬去,好地方就都被抢了,难免形成碰头的情况。
从唐朝开始,这里就满员了,基本上往地下捅一竿子,就能戳到一处墓穴。人称“几无卧牛之地”。
唐代诗人王建就写过一《北邙行》,上面就描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黄金无置处。”
西晋时张载就说“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明人就直接说都是坟上坟了:“北邙山上朔风生,新冢累累旧冢平。富贵至今何处是,断碑零碎野人耕。”
因为邙山古墓多,而且葬的都是大人物,所以也间接地培养了一种地方特色,盗墓行业。
有句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人生展,跟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你家如果住在海边,那么你从小就会游泳。
你家如果住在山下,那么你自然就会爬树。
你家如果住在邙山,那么你打小儿就会盗墓。
住在这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盗墓的手艺。但是能盗出名,盗出风采来的,那就凤毛麟角了。
黎氏就是有名的盗墓世家,而且独门独派。
中国从古代起到现在,墓葬的历史有多久,那么盗墓的年代就有多长,展到今天盗墓也是分门分类,什么南派北派。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属辽沈帮热河帮昌平帮洹洛帮雁北帮关中帮鲁南帮。
还有分关内关外的,还有分京派和地方派的。
盗墓的手段也是花样摆出,什么分金定穴搬山卸岭……工具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洛阳铲老鼠衣……
而黎氏之所以在盗墓之乡能独树一帜,是因为他们不属于门派,而是自成一派。
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因为黎氏家族的掌门人黎镇北,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的!
第一三零章:黎氏五虎()
虽然精通各路盗墓技巧,黎镇北却不屑于与其他盗墓贼为伍,他甚至那些传统的盗墓手艺人,用他的说法是“不够大气”。.んM
邙山虽然古墓成群连片,但是经过千百年来的盗掘,基本上有价值的已经被挖绝了。
而且千百年来的墓葬主和盗墓贼都在研究同一套风水术,基本上也算是知己知彼了,有偷就有防,该盗的盗光了,剩下的大墓就隐藏的非常秘密了,仅仅利用寻龙点穴的方法已经无法探掘。
这种隐蔽性极强的墓葬,采用的是“反风水术”,基本原理上是你说南,我却往北,你指东,我却撅西。
做这种反风水术的人,历史上大有人在。
就像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王朝一样,他们做的比较绝,你懂风水,我比你更懂,你通过风水来找穴位,我偏偏就葬的让你找不到。所以元朝的陵墓很少有被掘的。
而近代明清两朝的皇帝则没有这种危机意识,都觉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