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探春到底不是王夫人的亲女儿、迎春更是被嫡父嫡母忽视……
有些东西惜春知道而她们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事。
而那些东西,想来不会是什么好的。
宁国府当年被抄,暴露出来的东西简直让她难以置信。在那之前,她就是做梦,都没想到宁国府居然乱到了那种程度。
见过了那些,惜春是不是早就看到了家族败落之后,女儿家的悲惨境遇?
那时候虽然没有如今这个“赵光案”,可因为皇室之争,被牵连的勋贵官员一样不少。
黛玉正想着,一个教养嬷嬷却是笑着打破了沉寂,“四姑娘何必这样。以往虽见过,如今身份到底不同。有圣旨发卖的,我们买到家来,就是奴婢,还能再摆姑娘小姐的架子不成?四姑娘是姑娘,只安心受着就是了,何必有什么尴尬不自在?倒失了大家姑娘的气度。”
另一个教养嬷嬷也道,“莫说今日,就是以往,那等没根底的小官儿家的女孩子,又如何能和姑娘们比尊贵?原也不该由姑娘们惦记着。”
惜春听了,就只捏着衣角,不再说话。
黛玉却是心底冷笑,心知这话还有些针对之前说“尴尬”的青玉。这等公侯勋贵之家,连下人们也是眼高于顶。他们从来也不曾弄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尊贵。
也亏得惜春是个自小聪慧的,听着这些话长大,竟不曾轻信。
只是她心里的担忧,只怕也是不好说的。
当下黛玉倒是也跟着劝了一句,“当今最是仁慈,只看那入罪的官员女眷就知道了。外祖母让琏嫂子买了来,不也是心里明白的缘故?”
黛玉话中有话。只因有些话不好明说,却也并不认为惜春能够听懂。
可惜春听了,却是抬头望着黛玉笑了,拉了黛玉的手道,“姐姐说的是。”
黛玉心中倒越发的诧异起来。
要她说,虽贾母如今的斗志远比她记忆中的前生要更为强烈,没有半点“及时享乐”的模样,可想要挽救宁国府,可能性也是很低的。
惜春的命运想要改变,能指望的或者只有……宝玉?
想到这儿,黛玉的心中一沉。
——她的外祖母斗志如现在这般强烈,又何尝不是因为宝玉?
&
是的,因为宝玉。
黛玉在前一日那样配合贾母,固然是因为贾母对她的疼爱,但其实也是因为想明白了贾母那番作为的缘由。
在她前生记忆中的贾母,即使没有王夫人倚势夺权,她也做不了什么了。毕竟去外面做事得靠男人,贾府……却没有了能让人依靠的男人!
贾珍贾赦只会让人绝望,贾政虽然性格正直孝顺,却失于迂阔,才干不足。
就连天生异象的宝玉,或者到底是溺爱之错……
在后面几年,贾母已经做好了贾府败落的准备。那时候她和黛玉在暗地里说起老皇帝以“仁宗”为目标的话,语气十分之不恭敬,却也是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此了。指望有那一位在,贾府的男丁就不会被赶尽杀绝,能保留东山再起的希望!
但现在不一样了。
改变的宝玉,让贾母看到了保住贾府家门不坠的希望。何况,宝玉也能作为她意志的执行者。
她不能让王夫人连累了宝玉,所以才打点精神,要将王夫人给打压下去!
而相对的,在黛玉的记忆里,在同一个时间段,王夫人对贾母的态度,远比现在要恭顺得多。现在却隐约有进退失据的感觉,连黛玉记忆中的才智也赶不上了。这同样是因为宝玉……
自己的儿子摆明了更亲近祖母而疏远母亲,做母亲的能心平气和的对待么?
&
在黛玉的思忖中,几个姐妹一路走到了贾母起居的正房。
大约是要去刑部的缘故,熙凤难得穿得素淡了些,只穿了一身银红撒花的褙袄,浅青的褶裙,并联配饰都减了许多。
她带着她的大丫鬟平儿和章儿,身边还跪着两个身量娇小的女孩子。那两个小女孩已经换上了贾府小丫鬟制式的青缎袄子,但无疑就是熙凤买回来的丫鬟了。
熙凤见了几个姑娘,也是难得的没有大声谈笑,只点头招呼过了,继续道,“……老祖宗圣明,我们家竟是去得极早的。连他们家原本的大丫鬟也还剩下好些。我记得老祖宗的吩咐,就买了王家的四姑娘和钟家的三姑娘,一个十岁,一个九岁。老祖宗看着改个名字,活儿暂时是做不了的,可是就放在老祖宗这儿调/教?”
贾家的规矩,新买的丫鬟往往要放到外院里学了基本的规矩,才有可能到内院里来做事。
但总归有例外。
如贾母、王夫人,乃至于李纨、凤姐,身边都是有嬷嬷专能调教丫/鬟的。
而一开始就被选到各个主子身边的丫鬟,起点普遍比普通丫鬟要高,升得往往也快些。
是以,虽贾母前一日就说了放到她房里,熙凤却还是要细细区分一番。只因以她的想法,这些犯官之后,在贾府做粗使丫鬟也就够了。若是在贾母身边升到一等,却是有些不好。
但贾母不置可否。
她让姑娘们依序坐了,半阖着眼睛听完了凤姐的禀告,毫无滞碍的道,“就都放在我这儿吧。”
又问那两个小姑娘,“你们叫什么名字?”
第四十一章 如何做客()
听见贾母问话,两个女孩子的身子都有些僵硬。
过了一小会儿,稍小些的那个女孩子才抬起头来,有些艰涩的说道,“……婢子,婢子原名钟悦。欢悦之悦。”
另一个依然低着头,也跟着道,“婢子原名王烟。”
贾母就叹了一声,又问,“可是从的兄弟的名字?”
两个女孩就先后应了一声“是”。
贾母就向几个姑娘道,“看着教养也是好的。”又道,“既如此,往后一个叫做悦梅,一个叫做烟竹吧。”
虽都保留了原本的名,但两个原本也是官小姐的女孩子,又如何能因此欣喜雀跃?两个女孩都谢过,依然是原本叫做钟悦,现在叫做悦梅的女孩子反应快些。但即使是她,也是谁都看得出来,并没将自己现在的身份视作当然。
贾母点点头,平静道,“谢什么?我知道你们心里必然不痛快。但你们的父亲犯了什么错,你们如今也该知道了。赵光案平反,你们父亲的罪过,却是难得有变了。你们的奴籍也是如此。早点学会怎么做事才好。”
悦梅和烟竹都应了。
她们在狱里待了几天,又哪里不知?“赵光杀妻案”曾轰动京城,如今靠铁证由御口平反,就轮到当初做下这桩案的人倒霉了。哪怕她们的父亲并非是主谋,当初只是因着锦乡伯府的人情势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收了礼物任由判决通过了而已。
贾母这才向熙凤道,“今儿辛苦你了。”
熙凤忙笑道,“不过是出门一趟罢了,何曾有什么辛苦。”
话虽这么说,但熟悉熙凤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外号“凤辣子”的熙凤,笑得不那么自然。贾母对此自然也心知肚明,却也不点破,让凤姐自去了。
此后,她又吩咐在一边站着,一个不言不语,五十出头的嬷嬷,“朱嬷嬷,这两个丫头就交给你了。”
朱嬷嬷应了,“既如此,婢子就先把她们领下去了。”
贾母点头。
可她们这番平淡的反应,却让其他目睹了这一切的人惊诧不已。
这朱嬷嬷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衣饰没有半点褶皱,再看其五官面相,一眼即知,这是个严厉的人。可贾家的人都知道,她虽已经不怎么做事,只跟在贾母身边,却无疑是贾母身边目前最得信任的人。
鸳鸯、琥珀这样日后摆明了能成为大丫鬟的丫鬟也正由她教着,原本的鹦哥,现在的紫鹃,也是她教出来的。
难道这悦梅烟竹两个,日后也能成为大丫鬟?
贾母却不再说那两个丫鬟的事,又笑着招手招呼了黛玉去坐她身边,问她,“你们都玩了什么?”
黛玉道,“学了叶子牌,我玩得不好。”
贾母笑了,“不过是消遣玩意,玩得不好就不好。难道你们还赌了钱?”
她这么说着,就往跟进门的嬷嬷们——每个姑娘跟了一个嬷嬷进来——身上扫了一圈。
黛玉摇头,“外祖母白担心,我们就是想玩钱,又哪来的钱好赌?就是日后陪外祖母玩,也要外祖母自己出钱的。”
贾母哪里不知?
当下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