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春和惜春自然是已经知道了的。
但湘云之前倒似乎没有注意这个,此时和青玉一起集中了注意力。
王礼湘终于忍不住的插口道,“你们竟然不知道吗?听说,殿下是打算将这个赌约,变成和群芳宴类似的活动呢。”
黛玉的脸色到底有些古怪起来,“我想,总不可能是邀请宗室、勋贵、仕宦子弟一起参加,让京城的贵女们来做评判吧?”
王礼湘笑道,“‘淑女之才,限于诗书;丈夫之能,可见沙场。’听说太孙是这么说的。且太孙还说了,自韩奇一案以来,京城中人不敢妄言狩猎,以至京郊周围屡闻野兽伤人之说,也该让京城男儿一展身手了。”
黛玉听懂了。
太孙的评价先让她蹙了蹙眉,然后她才有心思考虑其他——
也就是说,太孙确实有意将之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狩猎活动。且多半有可能以宗室子弟为主。
这倒是个限制作弊乃至于伤人的好手段。
但要说和群芳宴对应,却是不见得。至少目前还没人说要请闺阁女儿来评判胜负——黛玉觉得这也基本没可能。
单看太孙的说法就是……“限于诗书”啊!
只是,若说那些将近婚龄或者已到婚龄的姑娘们,这次的活动,倒真有可能让她们多一个观察的渠道,多一份谈资。
那些公子哥儿们的表现,也会成为评判的标准。
难怪他们关心。
可是……
黛玉也知道,以自己的身份,不可能联姻皇家、宗室,她的年纪也确实是还小。但她仅仅知道太孙打算干预,对具体细节却这么迟钝……这仅仅是因为和她无关吗?
从她父亲这段时间的表现看来,黛玉觉得,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父亲也没能知道!可是,她的父亲虽然忙碌,却一直都在朝堂,又为什么没人向他透露?
明明连京城的闺阁都已经传遍。
她的心一点点的沉了下去。
尽管这是早有预料之事,甚至可以说前生已经经历过一遍,但是,当太孙……未来的皇帝的疏远浮上水面时,她的心中到底还是有些沉郁。
第二百三十章 竟成现实()
这一日的贾家年宴,并无其他可叙之事。
黛玉一直都待在姑娘们中间,倒也很快就亲身验证了探春和王家兄妹的所言不虚——大部分的姑娘们都已经得到了春后那场赌约的消息,对此兴致勃勃、议论纷纷。
可再兴奋,身为大家闺秀,她们也不认识将会参加狩猎的大部分人,是以大多都是毫无根据的猜测,就算是有所分歧,也没有什么好吵的。
整个宴会,基本上就在一个个小团体的私语中度过。
莫说什么琴棋书画了,就连往常的宴会里极受欢迎的酒令也无人记得。
做主人的迎春本就不擅长这个,虽她是无心宗室的,却也没有提起。而宝钗,她到底只是副手,并不擅做主张不说,本人看来也和几个姑娘聊得颇为愉快,未管其他——连和黛玉青玉,都不过只是抽空说了两句。简直更像是贾家请来的客人。
不过黛玉还是觉得,如果没有群芳宴,凭着大楚近年来逐渐形成的“无才便是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风气,只怕姑娘们也不会那么兴奋,那么满怀指望。
这么看的话,群芳宴虽然出了些大事小事,但对京城闺阁还是有好的影响。且那些事故既然不曾大肆宣扬,群芳宴的消息传到地方上,以京城引领潮流的能力,或者在地方上也会有群芳宴开办……
当然,也许很多士大夫不会认为那是“好的影响”也说不准。
此后宴散。黛玉这才去见了难得得空的贾母。之前因来了不少勋贵、宗室的诰命,如北静太妃一类,连贾母也不能不亲自接待的。
而贾母等到那会儿,早已经倦了。
问了几句林家的年事,又问了几句林如海的姨娘,便也没有多留黛玉。
但黛玉到底还是见到了王夫人。王夫人并不是一个善于掩饰的人,她的脸色果然相当不好。甚至她都几乎没和黛玉说话,连招呼也不过是一次点头了事。
黛玉不好多做耽搁。且天色已晚,她和青玉两个就告辞离开了贾府。
青玉比黛玉的年纪更小,且她如今也知道了黛玉的行为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因此,她压根儿就没把宗室、勋贵和自己扯上什么关系,一点儿也不认为自己会嫁给这等人家。
且王夫人的神情,连青玉也知道不对。她又不像黛玉那样,之前就有了猜想。
等到上了车离开贾府,四周又安静下来。没有了什么行人——她们自然是最晚离开的人之一——青玉便毫无顾忌的掀开了帘子,差点儿探出了头去的先问一边策马而行的墨玉,“二舅母今天是怎么啦?不是说宁府那边宴请宗室、世交。荣府这边招待亲戚和女眷么?都是往来熟惯的。出什么事了?”
虽这么问,但青玉简直没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
随行的紫鹃和蓝雀都不由得低下头去。虽黛玉和贾母之间的关系很是祖慈孙孝,但无疑,林家的兄妹,对现在贾家真正掌管大权,又正春风得意的王夫人都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除了面子上的功夫,也没有什么对长辈的尊敬。
而她们虽都是贾母身边出来的人,却也到底还是贾家人,连奴契都依然在贾家手上。对此难免还是有些尴尬的。
墨玉对青玉的大胆却是不以为杵。
虽说现在青玉的举止偏离了当今的闺训有十万八千里远,又不像黛玉那搬是“秉圣人之言行事”。但对墨玉来说,青玉如今的为人。却比“当年”要可爱太多!
——就人格魅力来说,率性总是比伪饰更容易讨人欢心。
自觉两个妹妹如今都挺顺眼——当然黛玉未免过于聪明了些——墨玉自然不会为王夫人做什么掩饰,“今天是宝玉拉着我,且按外祖的意思,年轻人也单开了一席。我们那边还好,不过另一席上,那叫王仁的,在席上就抱怨二舅母看不起他。”说到这儿,他微笑起来,“保不定也是怕薛蟠那混不吝的越席去打他?”
青玉瞪大了眼,“那个王仁……”
她虽然幸灾乐祸,可也知道,那个王仁居然在亲戚云集的宴会上这么说,是多么过分。这对他自己的名声固然不会有任何好处。但王夫人的名声,也肯定会有一定的损害。
——这算是“极品亲戚”了嘛!
青玉暗地里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不过,她早没了雄心壮志,对于“斗极品亲戚”这种事也没任何兴趣。而对王夫人,她也不怎么同情得起来。
还是黛玉接了一句话,“后来呢?就没人拦一拦?”
墨玉道,“自然是有人拦的。王家家主当场就骂了王仁一顿,说他酒后胡言,还让人先把他送走了。然后等酒宴过半,王家家主就离席了,听说是找了二舅母。宝玉想去旁听,还被他王家表兄给拦住了。后来王家家主也就没回来。”
因王子腾如今正是回京述职的时候,已经卸了九省统制一职,身上没有差使,正等着禅让大典后的派遣,故此墨玉以“王家家主”之名称呼。
这当然是合乎礼仪的,却是半点也不亲近。
当然,林家和王家也本来就没什么直接的姻亲关系——王子腾并不是进士出身,而是萌官做起来的,和林如海这样的进士出身本就有先天的隔阂。不过……
黛玉若有所思的问道,“王家家主没找你说话吧?”
墨玉笑得淡淡,略有些嘲讽,“王家家主看来可不怎么喜欢文人。”
黛玉在心底轻叹一声,将目光转向了外面的黑夜。引路的灯笼,带来的不过是渺茫的微光。
——与其说是不喜欢文人,不如说是已经看透了他们的父亲的处境吧?
王子腾的话,肯定有这个眼光。他们的外祖母也是。
黛玉对贾母何等熟悉?林如海提出禅让的事情传到贾府之后,贾母待她依然亲近,可她的疑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黛玉时不时能从她的眼中看到一闪而过的遗憾之色。
贾母早前,是很希望让她嫁进贾家的。
后来,因她和王夫人近乎反目,和宝玉的关系也不算亲近,贾母将这桩心事耽搁下来,心意却并未改变。
但在她父亲提出禅让之后,贾母的态度就变了。
纵然喜欢她这个外孙女,但在贾母的眼里,宝玉依然是贾府中最重要的希望。她要他的仕途尽可能的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