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鹭听见这么说,便站定了笑道,“姑娘真是多虑了。我听夫人说,老爷这巡盐御史一职也做不了两年。日后也是要调任的。就没有今日这回事,难道我还撇下姑娘留在扬州不成?”
会这么说,是因朱鹭的父亲乃是林家产业在扬州的一个掌柜。
“我也不说陪姑娘一生的话,可若要这么出去了,那才要一生不安呢。”
她说完了,见黛玉有些出神,到底不敢让黛玉劳累,便出去了,自在外间守着。
朱鹭不知,这后面的话,黛玉在前生却是没听过的。那时候她真正是初初丧母,又弱不禁风,哪里有这个精力来问丫鬟们的心声?
她自走后,黛玉还在床上躺着思量了一番。
其实,真要是带了朱鹭朱?去,便是过了一两年,王夫人动了什么心思,她也是不怕的。因为现在的她,对王夫人已经彻底没了敬老之心,只剩下了戒备乃至于厌恶。
而有些事情,她不喜欢也不想做,但不等于她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等于她不会做。
比如说,和自己的舅母勾心斗角。
前生她和宝钗合好之前,却也很是彼此试探了一番。若是带了朱鹭她们去,难到为她们做点事情还不行了?
&
接下来的两日,黛玉却没能肯定那林墨玉是什么样的人。只因林如海精神不好,林墨玉也颇要应付些外面的事,并不能常与妹妹相见。
黛玉只是确定了一点——
林墨玉年纪轻轻,接人待物已是极有章法,算得上是少年老成、年轻有为了。
且他对自己虽说客气疏远,却也当真是没有什么恶意。
加上他过往的坎坷经历,黛玉算是对他的为人放了不少心。但更让她放心或者说惊喜的是,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林如海也只得请了石太医来给自己调养身体,黛玉听见的说辞,却是比前生好上许多!
而且,几乎每天一次,在碰触父亲的时候,她都有一种“玉佩吸收了什么东西”的感觉。在父亲变得更好的面色证明下,黛玉觉得,玉佩吸收的,应该是病气一类。
此外她仔细观察玉佩,发觉在她喝药之后,玉佩的成色看着总会微微的变好些,但在吸收了父亲身上的东西之后,却又会变差一点……
故此,黛玉的口气便松动了,只是非要在家中多留一段时日,等父亲的身体养好了再走。
林如海在这点上总拗不过她,幸而他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身体在好转,便自写了信回复贾家。
最终,黛玉定下的上京之日,比她记忆中要晚了近半个月。而在她的记忆里,那时候可是因为她的身子弱,才耽搁了日子。而那时候她会答应去京城,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不想成为父亲的拖累,让父亲为她病弱的身子操劳。
而和黛玉记忆中不同的另一点变化是,她的座师贾雨村因起复之事要上京,林如海却不好耽搁他太长时间,便先写了荐信送他上京。
没了座师护送,女眷不好单独上京,就有了林墨玉的自告奋勇。不但林如海借此多派了几个家人护送,于黛玉姐妹来说,和兄长同行,自然也比和座师同行要好不少……
&
“姐姐。”青玉撩开了挡在舱房门口的帘子,走进了黛玉所在的舱房。
一见之下,青玉就略有些惊讶。
只见黛玉正坐在一座小案边,岸上摆了不少青玉说不上名来的精巧之物——木质或者瓷质的小瓶子、小罐子、小炉子,小勺子、小称子和细著等物。
黛玉正扶着袖子,在一个小盘子上调和着什么,而整个舱室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姐姐你在做什么?”青玉就忘了自己的目的。
黛玉不答,只凝神净气的继续自己的事,手上的动作时疾时缓,或如云烟轻掠,或如挥笔急书……虽是小小年纪,却透出一股子娴静优雅的气度来。
只是也显然是无暇他顾。
倒是朱?在一边答道,“是合香啊二姑娘。”
“合香?”青玉心中纳罕,只得在一边坐了。
她知道红楼中的黛玉长于诗词,却不知道什么叫做合香。只好在一边静候。幸而,没花多少时候,黛玉便住了手,将调好的香粉倒在了一块小小的、不知什么材质的香盘上。
“姐姐。”青玉忙再次开口,满是好奇,“这是合香?什么香?”
黛玉倒完了香粉,这才回道,“是家中流传下来的凝神香。这方子我还不能做得好,不过捡起来熟手罢了。幸而我如今也不用日日吃药了,到了外祖家,便是吃成药,只怕也是麻烦事……日常调些香燃着,也能起些调养的用处。”
青玉依然一脸惊奇。
黛玉已经见怪不怪了。
几天下来,除了贴身丫鬟之外,她自然是和这个庶妹的接触最多。以她的眼力,虽有些事情还不知过往缘由,却将这庶妹如今的情形给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青玉对她的亲近喜欢,应该是真的。只是在她的眼里,她这个做嫡姐的,似乎有不少地方与她所知的不同。
黛玉也不知她是太敏感了还是怎样。
她和以往有些不同也是当然之事,但贴身丫鬟如朱鹭朱?,可都没怎么惊诧的样子。显然觉得她只是“长大”了。
比如这合香的手法,虽说她前生在贾府时碰得不多,但怎么着也有些研究,肯定比真正的六岁时进步不少。朱鹭朱?却是一点儿没觉得惊讶的样子。
第九章 闺中之乐()
这也是黛玉在醒后第二天发现的事。
便是她不喝药,玉佩也能吸收些东西。从药香和熏香中。不同的“材料”,吸收到的东西也有差别。这才让她重新动起了合香的主意。
只因便是黄花梨、檀木这等木头的木粉,日常断然不会入药的,对玉佩竟也有些用处。
她心中越发笃定这玉佩的变化和通灵宝玉有关。而答应上京,宝玉的缘故占了几成,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只是她知道,若是以往的她,多半不会用心做这些事。
她到底受父亲的影响深些。而儒者,都是“敬鬼神而远之”的。
如林如海一般的正统儒臣,对佛道都没什么好感。林如海虽然不至于像宋时文坛座主欧阳修那般,把“和尚”当做阿猫阿狗一般的贱名丢给自己的孩子,林府中却也素来是禁绝僧道往来。
他也早就教过黛玉,道,“但有圣人之言在心,何须求外力庇佑?”
前生到了贾府之后,因贾府内宅对佛道的尊崇,黛玉难免也受了些影响。可等到贾府败落,那些原本攀附着贾府的僧道寺庙那翻脸不认人的嘴脸,又将这些影响给抹消了。
——打着神佛的名号,却与世间反复小人并无二致。
姑且不论神佛,黛玉此时对天下大部分僧道的看法便是这般。
而就算是受到贾府影响之时,黛玉若是发现了通灵宝玉的灵异之处,多半也不会去深究。
如今生死间走了一遭,又经历了那般奇异之事,有些想法终究是变了。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要改变的,难免多了几分思量——当初怀璧其罪、沉疴难治,一些事做了也是无用。但若一切从来呢?
谁愿意就那么寂寂无闻的在少年时便死在深宅大院里?
谁愿意失去父母?
也就是还弄不明白这具体的功效及缘由,黛玉心知此时不能告诉父亲,这才自己摸索。而就是这么做了,此时的她也不会再将之归于佛道之力、虔信之功。
想起那在一片虚茫中响起的声音,她还曾在心中暗暗冷嘲——
若当真是什么神仙佛祖,哪有不趁机要人纳头便拜、磕头还愿的?若不曾收了好处,也不肯做事。
可惜,这等对神佛不敬的言论,和父亲说说还成,可旁人却是不好说的。自己这个庶妹,黛玉也并不认为,她能有圣人之言在心。
“我记得越姨娘也通些诗书,但看来倒不通这合香一道。”黛玉见青玉那回不过神来的模样,便继续道,“可我林家先祖,却是代代喜欢摆弄的,家中少说藏了两三百张的方子,其中不乏有世间失传的。听母亲说,京城的女儿家也多有喜欢这些的,这次上京,多半也要学上一些。”
青玉听着,终于有些反应过来了。
她的脑袋里面,浮起了几个大大的字——
这就是“红袖添香夜读书”啊!
林家似乎是以书香传家为傲的,这个“香”难道是合香么?
而且,她以前虽也知道进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