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愿意妥协,配合你们,请你放过他们吧。”
眼看自己的大儿子和喜爱的孙子,就要被拖出院外了,石青华还是撑不下去了,选择了妥协。
冷锋听到石青华的妥协后,举起手示意正拖着石墨出去的黑衣武士,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一抹冷笑。
“石知府,早就这样不就行了,干嘛非得让咱们撕破脸呢。”
“放开他,让他取官印来。”
随即,冷锋将一份早就准备的文书,放在桌子上,对石青华说道:“盖上你的知府官印,签上你的名字。”
石青华之前已经看过这份文书了,乃是以他登州知府的名义,向李子霄求援,围剿登州周围的匪患。
其实,按照大明律法的规定,石青华的这种向李子霄求援,其实也是不符合规矩的。
可是,李子霄才不会去管这些呢,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出兵登州的理由而已,符合不符合大明律的规矩,根本不要紧。
很快,冷锋就带着那份石青华签了字,盖了官印的文书,领着手下黑衣武士们,离开了石府。
临走之前,冷锋冷漠的对石青华说道:“石知府,咱们的戏还没演完呢,你可别想着自杀。
你要是死了,就凭很快你的家人,也会下去和你团聚的,你要好自为之。”
说完这句话后,冷锋便带人离开。
“卑鄙,无耻!”石青华被冷锋气的吹胡子瞪眼的,怒吼道。
“派人将这份文书送给大将军,登州城很快就是咱们的了。”
离开石府后,冷锋将文书递给一个亲信,嘱咐道。
而很快,远在金州的李子霄,也正是因为收到冷锋的文书后,立即离开金州,乘坐陆远的海军战船,前往登州港。
而同时,陆远也用一支海军舰队,一起将三千士卒运送过来。
第二天上路,一支船队就出现在登州港,冷锋带着于友兰等登州城内大小官员,在港口码头恭迎李子霄。
反正,此时登州府衙,已经发出通知,登州城内人都知道,要有一支朝廷军队过来围剿乱贼。
所以,这个时候于友兰这个登州守备,当然要过来名正言顺迎接李子霄了,不用偷偷摸摸的。
三千白龙军士卒(全部为城防军),在港口码头登陆,然后驻扎进登州城内,然后便强行接管了登州的防务。
至于原本登州城内守备于友兰的士卒,李子霄根本就没打算用,这些家伙一个个坏毛病一身,他用着不放心。
“大将军。”冷锋亲自迎接李子霄下船。
“冷锋,这次任务完成的不错。继续努力。”
李子霄下了船后,便看到了冷锋,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多谢大将军赞赏,属下将会继续努力。”
“入城吧!”随即李子霄便领着冷锋,他们进入了登州城。
这个时候的登州城,早就失去了十几年前的繁华,港口船只稀少,街道上商铺也冷清。
“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将重新繁华起来。”
看着登州的萧瑟场景,李子霄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在心里兴趣满满的说道。
“石青华怎么样了?不是说此人脾气倔强,对大明忠心耿耿嘛?冷锋,你怎么让他妥协的。”
李子霄在入城的路上,好奇的对冷锋问道。
“嘿嘿,回禀大将军,这还不简单,石青华虽然对大明忠心,但同样在意他的加入,在意他的孙子。
只要他们全家老小都在登州城内,石青华就不得不和我们合作,除非他能不顾自己儿孙们的死活。”
冷锋在李子霄面前可不敢摆架子,微笑着对李子霄进行解释。
听得冷锋的话后,李子霄基本上就已经能猜到,他是怎么逼迫石青华就范的,人越老,在意的事情也就越多。
不过,李子霄并不在意冷锋,是否用了狠辣威胁的手段,逼迫石青华成功的,他有看重只是结果。
“子龙,秦震,你们两人带一千人马出城,将登州周边的所有贼匪,全都给我扫荡驱逐。
咱们既然因为这个借口而来,怎么也要为登州的百姓,做点什么吧。”
李子霄对着身后的赵子龙和秦震两人,命令道。
“是。”两人领兵离去。
“陆远,你们海军也在这里建个军港吧,日后从这里到旅顺,就方便多了。”
“是,大将军,属下正有此意。”陆远笑着说道。
进入登州城后,李子霄差不多见到了登州全城所有大小的官员,但唯独就没见知府石青华。
为此李子霄也没有生气,估计那老头这会儿正恨的李子霄咬牙切齿的呢,怎么可能回来见他。
石青华不来正好,李子霄也索性将其无视,登州同知沈章,则顺理成章的,暂时接过登州城的大小事务。
而沈章和于友兰一样,这个时候早已经倒向白龙军,自然得听从李子霄的吩咐。
李子霄借助沈章的名义,在登州推行他的政策。
首先,李子霄在登州第一项命令,就是解除了海禁,不仅允许百姓出海捕鱼,也允许商人出海经商。
不管是渔民还是海商,只需要缴纳并不算很多的税赋,便可随意出海。
李子霄有意在登州设立新的市舶司,可惜他没这个权利,但这不妨碍他暗度陈仓,反正只要不挂市舶司这个名字就好了。
李子霄在登州重新设立一个部门,就是专门负责登州港口出入船只的登记、收税等事物,其实就已经相当于扬州的市舶司了。
没过多久,李子霄手下白龙军进驻登州的消息,也总算是传开了,纸终究是保不住火的!
而李子霄也准备好了,等待崇祯派人过来的责问。
反正他的人马已经入驻登州了,既成事实,崇祯想仅凭一张圣旨,就让他撤出去,可没那么容易。
(本章完)
第568章 崇祯的悲哀()
569崇祯的悲哀
【这是十一之前最后一次加更了,接下来几天内要攒搞,十一回家,无法码字,不然到时候就要断更了。】
崇祯十四年七月末,大明京师皇宫养心殿内。
砰砰砰!
“李子霄,他这是谋反,大逆不道,朕要诛他九族。”
“这以为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没有朕的命令,他擅自出兵进驻登州,这就是造反,真以为朕不敢下令杀他嘛!
朕真要下圣旨,诛他李子霄九族,让山东总兵刘泽清立即前往登州,抓捕李子霄。
他要是敢反抗,就让刘泽清直接杀了他。”
崇祯在咆哮,到现在为止,这一天内崇祯已经不知道摔碎多少青花瓷了,却依旧难以平息他的怒火。
李子霄出兵进驻登州的事情,依旧没有瞒住多久,便被朝廷知道了。
虽然李子霄提前做好了功课,在朝廷上有大臣弹劾他,擅自出兵进驻登州,无视朝廷法令,形同谋反之时。
他便提前派人,向崇祯送去了奏章,声称乃是收到登州知府石青华的求援,才进驻登州剿匪的。
这个借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如此一来,崇祯便无法给他安上一个造反的罪名。
崇祯得知这个消息后,让他本来因为国内乱匪横行,以及洪承畴在前线战事失利等,一连串烦心事,已经震怒不已的他,更加怒火中烧。
这个时候,洪承畴在松锦前线战事失利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师,崇祯在震怒的同时,也是一阵心慌。
要知道,洪承畴这次指挥的这支明军,可谓是大明国内最后的精锐了,为了支持洪承畴打这一战,崇祯可谓是掏光了所有的内帑。
崇祯本指望着,洪承畴可以打赢这一战,让鞑子未来几年内,都没有机会继续南下叩关。
如此一来,崇祯便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中原的匪患。
崇祯也没想让洪承畴一战,就消灭鞑子,他知道鞑子现在已经尾大不掉,想要彻底消灭鞑子,任重而道远。
首要的,他就得先平定国内的乱贼,然后休养生息几年,到时候以大明恢复的国力,足以消灭鞑子。
而且,崇祯也不是睁眼瞎,前面几次大明军队都有机会,消灭国内的贼寇。
可是,每当大明军队即将消灭李自成等乱贼的时候,鞑子就会在这个时候入关,威胁京师,被迫让明军撤军勤王。
崇祯只要不是瞎子,不杀傻子,他就绝不相信那是巧合,而且还是一连数次的巧合。
这也是让崇祯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