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德王需要为李子霄,提供足量的粗盐,对于这些廉价的粗盐,德王还是能轻松拿出手的。
既然李子霄和德王达成了共识,其他那些盐商的意见,也就不是多么重要了,但怎么也得带上这些人一起玩,省的那些人暗中捣蛋。
李子霄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没时间总是防备这些人,既然他一个人吃不消这么一大块‘蛋糕’,那就众人一起分享起来。
而此时,在陕西南部,湖广,陕西西面,以及一个四川,如火如荼的起义大军,整和朝廷围剿的兵马血战着。
李子霄一方面时刻关注着这些乱军的行动,另外一方面也继续建设他未来的大本营。
在安顿流民,招揽人口,开垦荒地,修建水渠,李子霄一直非常重视,另外李子霄还鼓励农村百姓进行养殖业。
养殖超,也是李子霄在徐州近期的,一个重点发展的项目。
李子霄深知,如果想让军队保持充足的体力、良好的营养,肉食就必须要跟上。
那么,就要给部队的军士们,提供足够的肉食吃。
但是,依照白龙军此时全编制一万人的规模,即便是每人每天一两肉食来算,那么一个月也必须要消耗三万多斤的肉食,也就是三百头猪左右。
这么多的猪肉,显然不可能只从市场上购买,那不现实。
因此,李子霄就想到了后世的养殖业。
他不但自己大力发展养殖业,而且也鼓励民间的民众,自己饲养牲畜。
除了饲养牲畜之外,还可以饲养家禽。
李子霄让人在徐州城外,开辟了一片荒地,专门种植油菜、芜箐、紫花等蔬菜,还在水渠旁边挖了上百个池塘。
由于修好了水渠,这些池塘也没有了缺水的危险,修好了池塘后,他又在池塘边修建了百多个猪舍,以及一大片的养鸡场和养鸭场和菜地。
只要有了完善充足的水利资源,这里的养殖,就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李子霄大修水利的缘故之一。
李子霄虽然没有养殖的经验,但总归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后世类似的生态养殖圈的报道,他看得可是太多了。
比如,现在猪舍里那无数的小猪,就是吃着打来的各种猪草,军户们就地取材制成的各种饲料。
等到油菜和芜青及紫花等蔬菜长成后,小猪儿就可以吃这些易种易收的蔬菜了。
这么多猪拉下的猪粪,怎么办呢?
那可是好东西,它们不但可以用来肥田,养鸡场里的鸡和池塘里的鱼,还可以吃猪粪里的东西,而且容易长大。
那些鸭子到时候可以到池塘里,去吃东西,或是到河边去吃鱼虾类的食物。
像这般将家禽种植饲养,循环集中在一起,其实就是后世流行的,将农业、渔业、果蔬业,集合为一体的农副业综合经营方式。
这种经营方式,不但能够省时省力,而且可获得丰厚的利益,还可促进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平衡。
就这样,在李子霄的强制命令下,最先从徐州两卫所开始,办起了大型的生态养殖圈。
李子霄的计划,是这个养殖场进入正轨后,里面随时都在栏生猪六七万头以上,鸡鸭也是十万只以上,预计要在两年后,达到这个目标。
为此,李子霄不惜花了大价钱,派人去各地购买上千对的小猪小鸡小鸭等物,以及动用了大批的劳动力,构建猪舍、鸡鸭圈和开挖鱼塘。
单单是准备这些东西,就花了李子霄不下八万两银子,到现在却已经逐渐出了成果。
虽然现在距离李子霄定下的,这个目标还很远,可这仅仅过了不到半年而已,就已经初见成绩了。
这个养殖场已经为徐州两卫所,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益。
自从徐州两卫所开办了这个超大型的养殖场后,徐州两卫所所有的军户,每天都有了事情做。
青壮男丁们开垦荒地种田,妇女们则是大部分进入了养殖场,军户们这一次是死里逃生,逃过一劫。
(本章完)
第366章 部队换装()
366燧发枪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几个月过去了,此时徐州两卫的数千户军户,彻底从以前食不果腹,坐着等死的惨况中走了出来。
因为李子霄下拨的粮食,让他们不至于再挨饿,迅速那些军户官兵,除了开垦荒地之外,训练也比以前辛苦太多。
但这一切他们都觉得值得,因为只要他们认真干活,认真训练,每天都会吃饱,甚至他们的家人也能分到粮食吃饱。
更重要是,随着李子霄后续一系列政策展开,特别是养殖场的兴建,让那些军户家中的老弱妇孺都能到养殖场干活。
每天管吃不说,到了月底甚至还能给他们发几斗粮食,让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舒坦起来。
但为此,李子霄却付出了数万两银子的花销,要是再论起后续一系列开凿水渠,挖掘水井的支出,估计还需要不少银子。
不过,当李子霄再次视察两卫之后,看到恢复朝气的两处卫所的军户们,他感觉自己这银子花的值。
现在在徐州的三个卫所里,李子霄的威望,是前所未有的高。
这两处卫所的军户们,或许不知道当今的皇帝叫什么名字,但绝没有不认识他们李指挥使的。
这些军户们也都是穷苦人出身,他们全都很实际,谁给他们饭吃,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都知道。
这个时候,徐州各处军户们,对李子霄的支持和拥护,那可不是一般的高。
徐州地区所有军户,都站到了李子霄一边,这就让李子霄轻松获得了,未来他手下这些杂牌军们的效忠。
这些军户拥护李子霄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李子霄给的。
如果没有了李子霄,那么他们又将重新过回,以前那种行尸走肉的日子,只要是人都不会回到以前那种生活。
随着徐州卫所养殖场的兴建发展,两卫所军户日子好起来,各地的商家也纷纷来到徐州两卫所等地,开设商铺店面。
截止目前为止,入驻道徐州各卫所的商户店铺,已经达到了上百家,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的增加中。
毕竟随着两处卫所情况改善,这里生活的数千户军户,数万人口,那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其实更像后世一个大社区。
只不过,这个社区现在是半军事化管理,这些军户既要生产劳作,也要训练战备,他们是日后徐州地区的常备兵。
以前这些军户们穷的叮当响,连饭都吃不上,那些商人自然不会过来,现在则不同了。
养殖场兴建之后,军户不仅能拿到军饷,家中妇孺也能每月,也分到养殖场发的钱粮。
这让他们吃饱的同时,手里还有了余钱,可以为孩子购置一些衣服。
一些精明的商贾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楣货携银,到这里做生意,徐州本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他们带来了各种货物。
这些商贾运来棉花、布匹、茶叶、煤炭等物出售,他们或是捞一把就走,或是长期设店经营,置地建房。
商贾们的纷纷到来,让两处卫所们的市面,更显繁华。
卫所内不断有各种布庄,药店、餐馆,日用的油糖等杂货店铺开业,几乎每天都是鞭炮声不断。
而且在这里,李子霄首次尝试收取了商业税,这也是他进入徐州后,非常重要的事情。
此时,李子霄暂时无法掌控徐州官府,无法名正言顺的在全徐州境内,执行商业税政策,那他就暂时在两处卫所内试点。
李子霄知道,一旦他如此去做,一定会遭到那些商贾们的抗议,但李子霄知道这些商贾的尿性。
只要他还能有利可图,他们依旧会一头扎进来,抗议商业税,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贪心,想赚的更多而已。
至于私自收取税赋,是不是超出了他都指挥使衙门的权力范畴,李子霄压根就没去想,他可没打算规规矩矩给崇祯当臣子。
等到日后,他什么时候解决了邱广明,拿到徐州的民事权,到时候再随便他在徐州折腾。
李子霄将两卫所的税率,最终定在了一成的比例。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做什么生意,都指挥使衙门都要抽取百分之十的税率,其他的苛捐杂税,就全部取消了。
这可比他在永城执行的二十抽一的商业税,足足高出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