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次接风宴上符长宁就看到了骠骑大将军,当时她还在想这骠骑大将军因什么就悄没声息的回来了呢,这下沈从景又提起来了,于是她好奇问道,“那骠骑大将军为什么回来?”
沈从景听她问这个,脸色好似就不大自然了。“也没什么”支支吾吾的,后来让他给岔了过去,“也不知荣国的人是如何知道骠骑大将军离开边境的,那会儿没多久就开始滋扰不断的试探了”
见沈从景并没回答她骠骑大将军的事,因不是关系自身,所以符长宁也不很在意。
她点了点头,又听沈从景舒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后来再就听说峡北的赈灾粮草和棉衣都被盗了”
一说这话,符长宁心道一句晦气,蹙眉说道,“失窃了?这可真有意思的,峡北那样一个地方,谁敢公然断了百姓的活路?再说那么一大批粮草,一般人家也是藏不住的。”
“可不就是这个理儿。”沈从景显然也是鄙夷极了,冷笑道,“那帮人打得好算盘,先让峡北内讧呢。只是今年雪下得早,这会儿应急的物资还在路上,也没到达。”说到这里,沈从景又叹了一口气,“皇上倒已经下旨,叫最近的胡孤岭派车去支援,可最近也是要翻过几道山头的,这会儿又下了大雪封了山,再冻死了人,人心乱了再多些山匪盗贼,就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赈灾资源能到了”
符长宁心中也是沉甸甸的。
这都是人命。每年受灾的都是那么几个地方,土地贫瘠,人民不开化,没办法管得更好。尤其是边境,骠骑大将军是让荣国胆寒的一个存在,但他也就是一个人,一旦像现在这样,人回来了,边境就又是岌岌可危了。
“但是”符长宁蹙眉想了想,问他,“今个怎么刚下了雪,就冻死了那么多人?”
这么问是有道理的。惯常是下雪不冷化雪冷,百姓都知道。符长宁虽在温柔乡中长大,但上一世她还记得在荣国时,荣国皇宫的女子惯常是喜欢在小雪靡靡的时候打马冬游的,反倒是积雪成堆之时,倒没什么人出去游玩了。上一世她做皇后,为了树立威信,在苦寒之地有人冻死之时还拨了赏银过去。但因不及时,到底也没减轻多少伤亡。那个时候就有宫中的老嬷嬷告诉她,“但凡救人的,要在雪下的最大的之前过去才好,这样才能赶得上化雪以后最冷的时节。”
故此符长宁才如此疑惑,有此一问。
沈从景听她这么问,也冷笑道,“就是,惯常不会这么冷的,更何况是边境受灾严重的地方,百姓比我们这样的人还有几分耐受力的,怎么就刚下了一场雪,全冻死了呢?”
听他这话,再傻,也知道其中有猫腻了。
符长宁沉默不声。
沈从景恨恨的说道,“荣国人忒也心狠了些不是,就那么”他说不下去了,却是将手狠狠一攥,那已经凉透了的汤婆子都被他这一下攥的变了形。
沈从景走的时候,还是沉着脸。符长宁心中也不好受。
她在心中暗自决定,自己这仇,是非要报了不可。不为别的,单说荣国心中全无人命,是就该灭亡的。
因这么一出儿,符长宁吃饭都有些魂不守舍的了。她总想着边境百姓不堪其苦,自己却还在这里大鱼大肉,屋室里温暖如春,就有些心中不大好受。
不过当下,却想不了那么多了。因为还有三四个月,就要过年了。而皇宫里头的过年,可不同于平常民间百姓。百姓家里头准备东西,提前个一二个月足够了。但是在皇宫之中,还差四个月过年,就得开始准备过年一应事宜了。
大家都习惯了。
因是年关,一切别的事情还得都先放放,就等着把年过完了,再作打算。
建蒙国的皇宫之中过年,其实也和天岚国不差许多。大抵是年俗习惯都差不多,所以这会儿符长宁也没有十分思乡的异样感觉。倒是过完年以后,就是册立太子的大典了,这件事倒好似更加重要一些了。
临近年关,各地都开始进宫朝贺了,就连拜访皇后的命妇,也是人数骤多了起来。这几日符长宁日日跟着皇后在后宫中理事,其他看着符长宁眼生的,在皇后含着笑介绍了一句,“这是慎敏公主。”以后,大家就都想明白了。
第五十八章,万事伊始(一)()
其实说符长宁这身份好猜,但凡知道一些的人,若是肯仔细想上那么一想——这宫里头也没听说有新公主诞生下来,就算是诞生也不能一下子生这么大个姑娘。想想其他几位公主,封号也没个是叫慎敏的。联系之前那些风声一想,不难猜出这就是以后的“准太子妃”。所以这次,来巴结符长宁的人竟也不少。
符长宁以往做荣国皇后的时候,这些接人待物的事情都是她来做。所以皇后让她打下手,这简直是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轻松容易得很。就是李皇后她自己,这时候也不禁对符长宁有些刮目相看了——咦,这位公主倒是生的好灵慧,凡事一点即透的么。当然了她也知道,这里面肯定也大部分归功于天岚国周皇后教养的好。于是愈发觉得,果然不愧是世家姑娘么,一般人,那肯做到这样?
这位李皇后对符长宁愈满意,那些内外命妇的都看在眼里,也就愈发的不敢小瞧于她。
故而这一个年关过去了,符长宁倒是在京都内外的夫人口中,都成为了个一等一的人儿了呢。
这些符长宁都是不知道的。
皇后要做的就那么点点儿的事儿,拿了大方向就行,其他的还有她那么多的心腹婢子们去帮她做呢。只不过近日来,皇后的心情却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爽利。
符长宁因常在凤鸣宫呆着,所以很听到了那么点儿的风声——是良妃要晋位了呢。
不过是良妃居然要晋位?
本来么,现在后宫之中,别说是贵妃皇贵妃了,就是四夫人,也就只才一位。这些年皇帝生不出儿子,愈发懒怠大肆选秀,他觉着,纳了再多年轻貌美的小妾,也不过是对他的一种讽刺,所以这就叫个破罐儿破摔了。因皇太后也早死了,更没人去管他。故此后宫人数才如此凋零。
朝堂上,谁敢说什么呢?照着原来来说,还是有那么几个人敢于劝谏皇帝迎新纳妾,不给李皇后的面子。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少的人有这么大的胆子了——谁还敢呢?但凡有人说一次,皇帝就动一次怒,倒也不是明面儿上来,但他总是给你小鞋儿穿,这谁受得了啊?时间一久,日子一长大家也就发现了,这是皇帝不想纳妃呢!
得,那还说什么呢?有个皇太后也能镇压镇压他,可是现在皇帝都人到中年了,皇太后她老人家更不知道在哪方世界神游呢,谁来管啊?
于是选秀纳妃这事儿,就这么搁置下来了。
要说,后宫里头就这么几个人,也掀不出什么大风浪来的吧?但就是很有那么几个人,总爱作什么款七八糟的幺蛾子。
比如,抱夏殿的那位美人,良妃。
近日朝堂上,不论是皇帝还是准皇太子的沈从景,都是颇有那么几分焦头烂额的意思。一个是因着荣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滋扰,另一个就是因冬天才刚开始,各地就已经开始冻死人了。尤其是峡北峡东,简直要人命的速度。
所以准皇太子沈从景都不大爱来符长宁这里了,皇帝就更不爱往后宫跑了——反正他现在有儿子了,去后宫也再生不出其他儿子了,去也就是看看旧人,可是这时候谁还有心情啊?
但就是这么有能耐,良妃就硬是得了皇帝的许可,每日都能出入御书房,给皇帝送汤了!
其实到了这把年纪,眼瞧着局势也不大会变了,后妃们的情况实在是稳定的很。就说恭淑夫人和良妃,各自在这个位置上待了好多年也没变过了。也就是三年前“新晋”的瑁嫔和铃嫔两个人么,还有点儿新鲜感。所以李皇后也看出来了,咱们皇帝是个守旧的人,不很爱发展新人和变动局势,所以李皇后分毫都不担心这么几个人在她的手底下翻出大天儿来——都十几二十年啦,她对这么几个女人熟悉到跟亲姐妹似的,还有什么把柄没有的说呢?
但就是这样,最近皇帝硬是找了个机会跟李皇后说了,“年后想晋一晋大家的位置。”
皇后一听这个,倒也还好,并没动怒的。是了,大家在自己的位置上待了那么久了,晋上一晋,倒也无妨。于是皇后点点头,回答了皇帝,“也好。”
紧接着皇帝就说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