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看一看中国目前的濒海局势,表面看来,忙于世界大战的美国海军只能在远东维持单艘航空母舰的机动兵力,这还是在usnavy第三舰队实力尚存的情况下,在“北太平洋大捷”之后,甚至这一支航母战斗群也要四处救火,对大陆东南沿海的威胁程度进一步降低然而另一方面,受侦查定位手段的限制,哪怕大洋上仅仅徘徊着一支规模不大的美军舰队,漫长海岸线后的大陆地区也必须维持一支编制庞大的打击力量才能确保安全,从屏护上万公里海岸线的角度讲,plaaf目前部署的三个轰炸机师还有一些捉襟见肘。
防御者处处设防,攻击者却可以选择战斗的时间与地,广阔无垠的海洋赋予远洋海军的机动性优势就在于此。
相比之下,陆地上的兵力调动就麻烦多多,受地形与交通条件限制的陆军自不必哪怕作战飞机可以在几时内飞越数千公里的距离,配套的地勤、后勤人员与设施却没法跟着一起走,这并非一两种强有力的打击兵器所能解决。
所有这些考虑,从交流中龙云很快确认了一,不论苏联军方、还是解放军方面都有清醒的认识,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差不多。
既然对手有一定的机动优势,tu…22m3等反制力量又不可能做到一丝不漏,当下plaaf的部署就相对务实,具体来三个轰炸机歼击机突击集群分别驻扎在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各自负责一个方向的对海威慑,沿海部署的防御性歼击机师则采取轮班制,时刻保持戒备状态。
自从大战爆发以来,远东的海陆对峙形势大致如此,一开始tu…22m3尚未满编时,欧洲和高加索战场还打的热火朝天,等到远东战火燃起时,美国人又一门心思要消灭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现在硬吃了一级闷棍,对大陆方向的威胁程度也随之减轻了许多。
尽管如此,既然usnavy主力尚存,双方磋商中的一个关键话题还是“如何打击航母战斗群”。
在这方面龙云有充分的发言权,他结合自己的战斗经历,分析了美国海军空中防御圈的特,以及要如何寻机突破,其中还特别指出,与装备aim…54“不死鸟”的f…14战机相比,能够携带aim…120b导弹的fa…18战机才是更严峻的威胁:
“……挂载的导弹武器不一样,两者的对抗思路也完全不同,这一,同志们务必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结合我们以往的认识,美国人的舰队防空这一块,外层警戒往往就交给f…14,不过就最近的战斗来看,应该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f…14与aim…54的组合更多偏重于高速拦截,fa…18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就说当时的单机突防,在接近地方舰队防空圈后,我最先遭遇的就是这一种机型……”未完待续。。
。。。
第一三七九章 忠于职责()
枪声打破寂静,火光照亮夜空,一场突如其来的“收网行动”,是掸邦某地区武装的例行扫荡行动,目的是为了抓捕一切“可疑分子”,这个说法略显笼统,其实就是为了肃清当地的非法交易。网
一片盛产矿藏的区域,在战乱频繁的缅甸,意义当然要比在寻常国家更大。
本身工业基础几近于无,又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或者强大的宗主国,缅甸一国的经济发展始终没多大起色,在包得温矿区也是如此,地方武装凭借矿产开掘与粗加工获得资金的链条已经运转了很多年,所以不管是昙花一现的政府军还是分兵割据的地区武装,都把扫荡走私分子当成头等大事。
至于不清青红皂白的袭击、抓捕,到底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多大的破坏,甚或影响缅甸的国际形象,既然是地方割据武装,这一切自然无人多想。
就在今夜,按照线人提供的情报,掸邦地区控制包得温一侧区域的地方武装大举出动,趁夜色包围走私分子落脚的村寨、而后发起进攻,丛林中身穿暗绿军服的地方武装士兵到处出没,空气中回荡着坦克车、或者装甲车的引擎轰鸣,爆炸声如鞭炮般四下响起,黑夜中,没有任何夜视器材的士兵与走私者们只能胡乱开火,一边紧扣扳机向影绰亮光处攒射,一边祈祷枪口闪光不会让自己成为暗夜中埋伏者的目标。
一场扫荡般的战斗,地方武装的力量显然不是走私者能对抗,然而在漆黑一片的夜里,要抓到所有成员也很不容易。
一段短促的爆发之后,枪声、爆炸声逐渐变得稀稀拉拉,却始终没完全停止,执行“收网行动”的地方武装士兵当中,没人急于冒着被打黑枪的风险去追击有如困兽的走私者,而是专心“收网”,也就是花时间从村寨里弄到足够的战利品。这一行动风格多年如是,眼下自然也不能免俗。
时间回到半小时前,就在一支乘坐皮卡抵达村寨、人数众多的地方武装士兵开始进攻时,在距离战场约一千米的安全距离上。两名cia探员正用夜视望远镜窥看这一切,同时在心中默默记录。
这一次夜袭的情报来源,毫无疑问,正是空降到此地指导工作的cia负责人林德贝格。
此时此刻,前方不远处的村落已经亮起火光、也许不一会儿还会大火熊熊。然而和这些整天活跃在情报一线的特工们相比,同样在野外蹲点观察的林德贝格,不苟言笑的脸庞上永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让所有面对他的人都有一点胆战心惊;此时此刻,探员似乎完全忽略了投向自己的一道目光,直到探员禀报交火结束,才好整以暇的从隐蔽处起身,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就转身离开:
“干得不错,现在收队。”
借当地武装之手,清除一切不利于合众国秘密行动的力量。这一招数cia用起来非常娴熟,不过探员们还是对林德贝格另眼相看。
“林德贝格”这个名字,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中一点都不多见,倒是在德国等北欧国家有一段时间的流行;搞不清上司从何而来,探员们执行命令却没一丝差池,至少在见识过林德贝格的严酷无情、与快刀斩乱麻的作风之后是这样。
最近一段时间,原本负责从缅甸运出“黑玉”的cia,行动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工们不再满足于高价从当地人手中辗转收购“黑玉”、转而开始发掘这些奇怪石头的源头,在林格贝格的直接授意下。当地潜伏的美国特务纷纷行动起来,一边追寻线索,一边在包得温矿区兴风作浪,意图把水搅浑来掩盖真实目的。
比如今夜。通过线人向盘踞此地的地方武装提供“情报”,假借当地人之手打击活跃在这一片地区的走私商人,就属于行动的一部分。
“先生,明天的行动,还是按照原计划么?”
“当然,乔治。”
“可是……”
在行动完成的返回途中。尝试着和少言寡语的上司搭话,cia特工乔治*汉密尔顿又一次被林德贝格直呼姓名,这种在情报界业余之极、也带有相当危险性的习惯却被他自动忽视,原因无他,行事刻板的林德贝格总是这样,他和一干同僚也早就习惯了。
后半夜的缅甸丛林,气温和白天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凝结雨雾的水滴洒落在身上,穿着雨披赶路的特工们都遍体生寒,汉密尔顿当然也不会幸免,他紧跟负责人的脚步,一边斟酌着找一个听来很恰当的理由,一边回顾多少天来的行动经过,在这片热带丛林般的蛮荒之地执行任务真是辛苦,如果有可能,他当然希望早一天结束这些琐事,和同事们回到曼德勒休闲片刻。
“可是……按您的意思,倒卖‘黑玉’的家伙们都被铲除,当地人很快就只能找到我们一个买主,这不是就……可以了吗?”
“……”
回应探员的是短暂沉默,正当乔治*汉密尔顿心念微动、以为林德贝格先生在考虑这一建议的时候,前面的高大瘦削身影才微微一顿,随之而来的是冷冰冰的回应:
“乔治*汉密尔顿,如果我没记错,每一位中情局特工在执行任务前,都会以职责宣誓。”
“唔……的确如此,但——”
“所以你要忠于职责,这很简单明了。”
和身前身后赶路的cia特工不同,直接受兰利总部领导的林德贝格,或者说直接听命于某一个人,负责人所掌握的情况远比手下要多得多,对身后传来的懈怠情绪,他只用一两句淡漠的话回应,而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又用一成不变的语调自言自语了两句:
“对,现在重要的已经不是‘那东西’,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