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干净。
卫宁也不待那群少爷们再嚷嚷,脸色一寒望向一干府卫冷声道,“若有人再敢冲撞郡府,不须禀告,一概赶走!”
说话,再不理睬这群少爷,拂袖而走,府卫们高声得令,当即让过卫宁进府,而后各个又挺胸抬头,既然有卫宁当众下令,众人也霎时有了胆气。
众公子脸色几乎涨红一片,唯有中间一少年,兀自点了点头,暗自踌躇深思,清秀眉头却皱得越发紧张,最后摇了摇头,看着一众堂兄在外面破口大骂,嘴角只能无奈苦笑。
卫宁轻步入得府门,直向杨奉养伤之地而去,心里暗自琢磨到底该如何安排这群骄横跋扈的少爷。浑然不觉,差点撞上了静室门扇。
推开门时,一个侍婢正恭敬的手捧汤药,向杨奉嘴角喂食,旁边一七岁孩童眼泪哗哗的伏在床头,嘴角不住呜咽。
杨奉见得卫宁入内,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艰难的推开伸过来的汤匙,杨奉微微挣扎企图撑起身体,却陡然刺激到伤口一阵阵刺骨剧痛,而脸颊上不多的血色霎时褪尽化为一片苍白。
“将军可躺下,莫要轻动,宁在此便可……”卫宁慌忙上前几步,止住杨奉动作,宽慰道。
“呵……呵呵……不想我杨奉也有今日啊~”杨奉咧了咧嘴,浮起一丝苦笑,“如何?我那些族人,可有惹出什么祸事?”
“外面有二十来人,欲探将军病情,宁自作主张将其拦下,还望将军勿怪……”卫宁摇了摇头,低声回道。
“哼……探病?仲道欺我,外面喧闹,早入我耳。呵……这一群不成器的家伙不过便是要来寻我讨个一官半职,好可名正言顺祸害乡里,而且,他们敢如此喧嚣,恐怕另外一群老家伙来试探我的态度吧?”杨奉闻言,不禁冷哼一声,也不知是气恼,还是不屑,胸口起伏,又急急咳嗽起来。
“若不是为了保住一丝杨氏血脉,我又哪会让这些废物徙来并州?唉……如今并州初定,董贼未灭,而中原局势,恐怕糜烂不久矣……如今内忧外患未觉,这些家伙还要如此张扬,放肆。若这些不成器的家伙再敢如此骄横跋扈,仲道尽管放手去做,不必留我颜面……”杨奉顿了顿,脸上又泛起一丝苦笑道。
“将军勿忧,宁定当与公台,公明,汉升,并州百官上下齐心,守住将军基业不失分毫!”卫宁闻言,当即上前沉声应道。
“有仲道在此,我自当高枕无忧矣……哦,对了,昀儿过来,快拜见恩师!”杨奉淡然一笑,这才忽而对床头那七岁童子低声道。
自刚才卫宁进房内,杨昀便蓦然打量着卫宁,与其父棱角分明大不相同,却是一张异常清秀的脸,虽不过黄口年岁,却有一丝文卷之气,宁静而温顺。
听到父亲呼唤,杨昀看了看杨奉炯炯有神的眼睛,又看了看卫宁,恭顺的抹了抹眼角的泪痕这才站起身来,几步跨到卫宁身前,跪伏在地,稚嫩道,“杨昀拜见恩师……”
“小公子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卫宁慌忙将杨昀扶起身来,连连道。
“此子自懂事识字以来,却不似我等蛮勇武夫,反倒对诗卷经论颇为兴趣,仲道才学满胸,我儿能拜于仲道门下,该是幸甚!”杨奉勉强笑了笑,这才道,“拜师乃是大事,可惜我如今有伤在身,却难在大操礼仪了……”
“将军不须多虑,小节可失,只胸中有大礼便是大善。小公子虽年幼,但已有长者之风,可谓良玉。宁定当竭尽所能,付我才学倾囊相授,只怕,宁才疏学浅,有误公子了……”卫宁赞赏的看了杨昀一眼,却也是淡然笑道。
“仲道过谦矣……咳……咳咳……”杨奉咳嗽了几声,忽而声音一变,道,“我闻北方有蛮夷近数日连连洗掠边疆县城,如今我卧榻在安邑,而晋阳无人坐镇,仲道当早日北上整顿军务以防蛮夷入寇,仲道以为如何?”
“将军所虑甚是……”卫宁眉头一挑,看杨奉炯炯有神的眼睛,心里微微一颤,沉声回道。
大汉的北面,曾经有一只带给汉人无数耻辱鲜血的马背民族。自冒顿开始,匈奴走向了最强大的巅峰,而一直持续了百年。白登山一役,刘邦凭借统一天下的数十万儿郎几乎全灭,埋骨苍野,中原的富饶,肥沃的土地,成了这群野蛮人肆意放牧的地方。
大汉的忍辱负重,不仅是百姓被掳走他乡成为匈奴人手下连牲口也不如的奴隶,甚至,连拥有最尊贵的皇室血脉,也不得不屈辱的和亲保护国家安康。
文景之治,几代雄才伟略的帝王忍辱负重,积蓄国力,为的便是一雪前耻,击垮北方那个野蛮的民族。
而继承了数代君王留下的力量和遗愿,汉武皇帝几度北伐,当一只只强大的骑兵踏上茫茫草原之上时,终究打散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在天灾人祸,加上汉朝一次次报复打击下,匈奴终于四分五裂,五个部落分裂开去,五位单于的内部纷争,匈奴实力急速消耗在内斗之中,再不复昔日的辉煌。
即便王莽篡汉之时,匈奴人好不容易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时机,等到的却是大汉另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匈奴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分裂,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留居漠北。
公元九十一年,东汉王朝再出居延塞,与南匈奴大败北匈奴,迫其西迁,象征着匈奴彻底的沦落。
失去了北面的同族,实际上南匈奴,已经再没有威胁汉朝的力量。但,不久之后,在北匈奴曾经的故土,却又重新崛起了另外一只部族,鲜卑。
随着汉朝日渐的腐败糜烂,窥视大汉国力日下的蛮夷再一次脱掉身上那本就不怎么像的羊皮,重新亮起了贪婪的獠牙。
(本章完)
第691章 曹操的野望()
匈奴的强大不复返,而鲜卑成了草原上的主人。
尤其,在汉末之时,混战血流遍野,正是这群野蛮的屠夫最为活跃的时候。
卫宁从来没有小觑过这些蛮子,甚至从能言语时,便盯紧了那块被汉朝赐住给南匈奴的河套。
如今,董卓西迁,而南匈奴正好陷入分裂当中,按照原本进程,便该有大部分匈奴人南下帮助董卓参加中原混战,蔡文姬也便是在这个时候被掳走他乡。
既然穿到卫仲道这个衰仔身上,卫宁自然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个问题。对于匈奴的注意,几年来几乎从未断过。
他敢出兵伐董,敢让杨奉举兵攻略雍州。
凭的,正是手中,握有的一颗绝佳棋子——前南匈奴羌渠单于之子左贤王于扶罗。
灵帝时,匈奴内乱,于扶罗借征讨渔阳张举张纯之时,逃出留居河东。而在杨奉入主河东之后,卫宁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枚棋子溜掉。
于公,于扶罗作为日后五胡乱华的元凶之一刘渊祖父,更是趁大汉内战不休,祸害边疆。
于私,河东这块卫家的根基也断然不能让于扶罗日后重掌匈奴大权而肆意践踏,更别提蔡琰便是由这南匈奴的蛮夷所掳走。
当然,不论如何,哪怕一个再穷凶恶极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即便再厌恶,只要他还有利用价值,那么也会得到相应的利益,虽然这利益不过只是死亡前的美味。
就如同于扶罗一般,六年安顿在河东之中,本不过是个流亡的王子,甚至当初河套内乱叛逆自立的单于挂掉了,于扶罗也没有半点能力重新回到河套。
一方面,匈奴以强为尊,于扶罗当初带走不过区区数千骑兵,在碾转流亡的岁月中,更折损了许多,以这些实力,重新回到河套争夺权位,无疑自寻死路。而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卫宁一手操纵,故意阻挠。不论如何,于扶罗作为一个大义上的继承者,卫宁也绝对不可能让他轻易返回草原。
既然边疆鲜卑,匈奴,乌桓等族越发有不安的迹象,那么于扶罗作为南匈奴王子的身份,便是卫宁合理利用契机。
东汉以来,随着鲜卑族日益强大,完全接受了北匈奴的故土,野心蓬勃不可收拾,再一次将它的爪牙伸向了大汉的土地。并州作为一个边疆重地,长达百年与这些蛮夷抗战不休,也自然而然的养成了民风彪悍的气质。
除去河东毗邻河套,杨奉所领的并州又有五原,朔方,云中,雁门等郡便是抗击草原的第一线堡垒,囤有重兵把手。这些精兵本该是汉朝设立护匈奴中郎将所统御,灵帝驾崩,何进身死,朝中局势糜烂一片,这些驻军却在暗地中成了一方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