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第10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这次在场几人没有称呼他为“殿下”,却是把小惠变成了“公主”。

    游戏背景之下,皇女以及诸王女、宗女都可以称为公主,倒是没有什么;幸而几人对卫秀儿、任丝丝的称呼还没有变成“王后”、“娘娘”之类,与杨锐做过相关嘱咐也有关。

    “诸位,此处并无外人,吾招众位前来乃是为了商讨推进产业的措施,因而不必多礼……”

    杨锐出声为几女化去尴尬,随即也将话题带向推进产业发展的正题。

    “此时商盟步入正轨并初见成效,商盟内部交易会所需产品品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吾欲向倭国强行通商,以掳取其财货,亦需要诸多高利润商品。

    故而,吾自觉有必要整合辖地之内产业,有意推进连片发展的作坊式中心建设,诸位可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好的看法。”

    本来杨锐巡视过程当中,也分别跟在座大部分人初步谈过相关内容,因而杨锐只是开了个头,便将发声的机会留给了在场几人。

    在场程昱、郭嘉、孙乾、荀攸、刘巴、沮授、韩馥、许攸、杜阳、陈琳也都有所准备,一旦进入正题之后,也是各自轮番发表己见。

    众人对杨锐集中建设几个产业中心的想法大都赞成,这是杨锐与每个人都谈过的,并以现实社会的观点分析了集中生产的诸多好处,因而众人基本已经接受。

    场中几人此时所做的,便是围绕这个框架将血肉丰满起来,各自考虑着如何确定产业中心,如何挖掘同类人才,甚至如何组织产业链等。

    其中孙乾提出了将临淄城周围地带打造成陶瓷生产中心的方案,概因淄川、博山一带向来便是陶瓷主产地之一,具备大量相关人才和资源,只要加以规划、组织、鼓励,初步建设一处陶瓷生产聚集区并不困难。

    许攸也对杨锐以大山城为中心建设酒业产业地带的想法做了一些预案,比如在专一性和多样性的取舍,比如在扩建和引进酿酒人才方面的建议等。

    甚至许攸还将将来酒水的运输路线也做了不少考虑,可见其设想之周密,确实是难得的人才,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并未太多暴露出史实当中的一些弱点,应该与所处环境也有着一些干系。

    荀攸则结合三州境内三大船坞群,即黄县海天城临海船坞群、平原郡固河城临黄河船坞群,以及最新建成位于兖州、徐州交界处大野泽内的汶水、泗水流域船坞群,对造船业做了详细的规划。

    按照荀攸的想法,当以各个船坞群为中心,分别承建不同大小的船只,以提高船坞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利于造船工匠的统筹。

    荀攸也对船坞扩建、工匠收拢等具体事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都被杨锐身旁的刀笔吏给记录了下来,在场几人也都各自琢磨,并随时出言询问、讨论、纠正等。

    显然,杨锐此前给众人灌输的一些现实社会产业思想起到了作用,再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在场几人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最为重要的是,杨锐组织众人商讨问题的模式一向不拘一格,这样才出现了现场积极讨论的局面,集思广益之下,问题自然也就很快找到了大量有效的解决渠道。

    经过大半天时间的商议,一套专门促进辖地之内产业推进的制度框架已经成型,剩下的只是丰满其中内容,确定一些具体细节了。

    三个游戏日之后,杨锐辖地三州之内再次推出一项制度——作坊式产业群推进制度。

    /(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东海商贸() 
作坊式产业群推进制度,指的自然是推进同类或者关联类别生产业作坊聚集,从而实现较大规模专业生产为目的的一套制度。

    在当前游戏农耕社会背景之下,杨锐想要推动产业发展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采取这种小作坊累积,产业密集加人力密集的方式。

    有关作坊式产业群推进制度,其实也正如杨锐与众人当日所商定的那般,优先开辟以品类进行划分的作坊产业群。

    其中包括以泰山郡大山城峡谷外侧为中心的酒水生产作坊聚集区、以东海郡兰陵县城为中心的酒水生产作坊聚集区、以兖州鲁国鲁县县城为中心的酒水生产作坊聚集区域等三大酒水作坊聚集区。

    众人所确定的三大酒水作坊聚集区,都是有着酒水作为特产的地域,大山城的“一品香特酿”早已经确定,兰陵县的酒水特酿被杨锐赐名“东海王酒”,鲁县的酒水特酿被杨锐赐名为“东方经典”。

    杨锐之所以选择这样两个名字,有着进一步做出口贸易的打算,毕竟接下来被打通的航线将越来越多,类似倭国文明区域这种通商对象应该也会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大山城作为一处酿酒作坊聚集区非常合适,而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杨锐经过考虑却是最终否定了这种做法。

    杨锐准备将大山城保持原本样貌不变,作为自己的老窝自由发展下去,从而将作坊聚集区的地点放在了傲徕山谷之外。

    第二类则是茶叶加工作坊聚集区,包括琅邪国东山原生茶叶生产加工作坊聚集区、泰山郡奉高县城原生茶叶生产加工作坊聚集区以及东海郡司吾城茶叶加工作坊聚集区。

    三个茶叶生产作坊聚集区当中,前两处存在原生的茶树资源,并有着一定茶叶加工的传统,开辟成茶叶生产作坊聚集区并不困难。

    两种茶叶杨锐都曾经亲自品茗过,品质十分不错,分别被杨锐赐名为“泰山茶”、“东山茶”。

    此时游戏当中早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杨锐分别以两座山的名字为茶叶命名,也是有意借助地缘知名度。

    至于东海郡司吾城茶叶加工作坊聚集区,杨锐是打算通过贸易手段,从徐州南侧以及更远地方产茶区域收拢原材料或者初成品,尔后再在东海郡司吾城进行筛选和深度加工、包装等。

    其中的品类肯定不止一种,不过为了推广的方便,也被杨锐毫不客气地赐名为“东海王茶”。

    第三类便是瓷器作坊聚集区,所确定的只有一处,便是淄川、博山一带陶瓷生产作坊聚集区,此地本来也是陶瓷主产地之一,具备大量相关人才和资源,只需进一步规划、重整一番便可。

    当然了,此处所产陶瓷同样也被杨锐冠名,“东海王陶”、“东海王瓷”也将进一步助推对外通商的市场开拓。

    第四类便是船只、木器建造作坊聚集区,包括黄县海天城临海船坞&木器加工作坊群、平原郡固河城临黄河船坞&木器加工作坊群,以及兖州、徐州交界处大野泽内的汶水、泗水流域船坞&木器加工作坊群。

    很容易便可以看出,该类作坊生产群是以原先三大船坞带为中心铺陈开来的,这也是一众谋士讨论的结果。

    船只建造和木器加工本来主力都是木匠,故而将二者合二为一,建设成人才密集聚集区,可一定程度地节约人力资源。

    要完成这种变化并不困难,只要配套船坞群建设一批木工作坊聚集区便可以,届时可根据两方不同的需要,在两种产业之间随时抽调木匠。

    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部分的墨家神机器具的生产,全部被杨锐分别放在了平原郡固河城内,以保证生产的集中进行和安全。

    第五类便是剩余的各类基础行业和特殊行业,包括冶铁、裁缝、医疗等,仍然处于规划阶段,杨锐准备首先接受各地方官府的申请,尔后在前四大类作坊产业聚集区推进之后,再进行甄别、选定、建设。

    有一些门类的产业优势也较为明显,比如冶铁,大山城内就有特产箭枝,只不过此时杨锐并不准备把类似的商品外流罢了。

    但是相关门类的产业却是不能放弃,无论是武器还是铠甲等各类装备,其实都离不开冶铁行业,裁缝、医疗等也是相同的道理。

    杨锐即使不打算用相关产业提供商品,自身对于相关门类的产业也都是一直有需求,因而绝对不可能使其荒废。

    除去分类规划之外,杨锐将各个产业作坊聚集区都全部让卫秀儿操办,并且不再是以此前车马行的名义,而是以“东海商贸”的新名字,并在商盟进行了登记、评级。

    所谓的“东海商贸”代表的当然是杨锐,也只是一个皮包公司而已,只不过是将各个作坊聚集区“国有化”的手段罢了。

    其在商盟内部的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