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梦龙觉得这个老头很神秘,他看起来就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佃农,却对军事了如指掌,披上甲配上刀后,浑身都笼罩着一股杀气,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这样一号人物为什么会沦落到穷乡僻壤给地主当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佃农的地步,实在是让人没法不好奇,但他三缄其口,他也不好去问,有些事情还是不要问那么清楚为妙。

    这么多老弱妇孺,又天寒地冻,走得很慢,简直就是在慢慢挪的。幸亏没有下雨,要不然道路翻浆,走得就更慢了。许弓一个劲的催大家快点走,他可不想在野外过夜,但是想快也快不起来,队伍还在慢慢挪。在当时,一支部队一天能走四五十里,就算是精锐之师了,军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一群老百姓呢。他无可奈何的对杨梦龙说:“看样子,很难在天黑前到达县城了。”

    杨梦龙点了点头,眼巴巴的看着长长的队伍,心里嘀咕老天爷干嘛不送他几辆东风大卡?要是有这玩意就好了,这点人轻轻松松就装上了车,一脚油就到了县城,哪里还用得着在路上慢腾腾的挪着,喝西北风!而且东风大卡还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碰到后金骑兵话都不多用,直接开车撞过去,来多少死多少,多爽啊!可惜老天爷别说东风大卡,连个车轮都不给他。

    “爷爷,我想骑马!”

    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杨梦龙遁声望去,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坐在大车上,用央求的目光看着戚虎。这个小孩十二三岁的年纪,比较瘦,不过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大一些,浓眉大眼,透着一分与年龄不符,仿佛与生俱来的坚毅,这个孩子不简单。

    戚虎呵斥一声:“老老实实的呆在车上,骑什么马!”

    小男孩觉得委屈,大声说:“我就是想骑马!”

    杨梦龙策马跑过去,笑着问:“怎么了?”

    戚虎说:“这是老汉的孙子,从小就好动,整天都停不下来,公子莫要见怪。”

    杨梦龙伸手捏了一下小男孩的脸,问:“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一点都不害怕他,迅速回答:“破虏,戚破虏!”

    杨梦龙说:“这名字还真有气势。小破虏,你会骑马吗?”

    戚破虏哼了一声:“怎么不会?我骑得比你还好!”

    戚虎喝了一声:“放肆!你怎么能这样跟公子说话!”

    戚破虏吓得脖子一缩,不敢再吱声了。杨梦龙却不以为意,把手里那匹从马的马缰往戚破虏手里一塞:“上马,让我看看你的骑术是不是真的像你吹的那么牛。”

    戚破虏可怜巴巴的看着爷爷,大眼睛里写满了渴望。戚虎无奈,说:“公子让你骑,你就骑吧。”小家伙大喜过望,冲杨梦龙甜甜的叫:“谢谢公子!”也没见他怎么使劲,就从大车上窜到了马背,提起缰绳一夹马腹,这匹战马唏律律长嘶一声,撒开四蹄一阵风似的飙了出去,杨梦龙真想把他抓回来狠狠的打他屁股————没事你飙那么快干嘛?不怕摔断脖子啊?不过再看那个小屁孩,哟,整个人就像钉在马背上一样,任凭战马怎么飞驰都稳如泰山,这骑术,让他不由自主的在心里自卑了一把这个小屁孩的骑术确实比他强多了。他对戚虎说:“这小子也是在边关大的吧?骑术真不错。”

    戚虎点头:“是的,他从小就是在边关长大,还没有学会走路呢,就先会骑马了。回到关内之后,我们连饭都吃不饱,他就没有再骑过马,现在看到这么好的战马,自然心痒难耐,公子切莫见怪。”

    杨梦龙笑说:“不会,不会。”再次看了一眼戚破虏纵马飞驰的英姿,由衷赞叹:“好小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骑术了,等他长大了,没准会当上大将军,驰骋僵场呢!”

    戚虎的脸微微抽搐,说:“我就不指望他能当上什么大将军了,只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莫像他爹,他叔叔,他伯伯那样早早的战死沙场,扔下我一个孤苦零丁的老头子”

    杨梦龙吃了一惊:“他爹爹叔叔伯伯都战死了?在哪里战死的?”

    老人眼里尽是锥心的痛苦,半晌才吐出两个字:“浑河”

    杨梦龙极力思索着跟浑河有关的战役,一片茫然,许弓却身体一震,拱手向老人行了个大礼!见杨梦龙一脸茫然,他压低声音,神情少有的严肃:“他们是戚家军的后人!”

    戚虎,戚破虏,戚家军,浑河

    杨梦龙脑海里掠过一道电光,明白了,通通都明白了!

第十七章 游骑() 
戚家军在大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支劲旅起于浙江义乌。当时明朝沿海地区倭寇异常猖狂,杀人放火屠城,无恶不作,明军卫所战力糜烂,屡战屡败,朝廷束手无策,甚至传出了放弃沿海地区,将民众迁入内地的声音。此时,戚继光挺身而出,在民风剽悍的义乌招募凶悍好斗的矿工,严加训练,拉起一支剽悍善战的劲旅,这就是戚家军。这些浙江子弟在戚继光的带领下东征西讨,战无不胜,杀得倭寇人头滚滚,不是被剿灭就是逃到了海外,从此,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平息。在肃清倭寇之后,戚家军又被调到边关,去对付越来越猖狂的北方游牧民族,屡屡以少胜多,将犯边的北方游牧民族打得一败涂地,提起戚家军无不谈股栗。从沿海地区一直到边关,戚家军都是以少胜多,鲜有败迹,歼敌多达十余万,在明朝中后期,这样的战绩堪称恐怖。

    这支部队本来应该更加辉煌的,但是很遗憾,他们没能走向这样的辉煌。张居正死后,戚继光被调离了边关,戚家军开始走下坡路了。其实这也跟戚继光的作风有极大的关系,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江南,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了倭寇,在边关,他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粉碎了蒙古人的野心,令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再造次,对于老百姓来说,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守护者。但是,对于他的军队,甚至他本人而言,这并非完全是好事,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是异常激烈的,倭患、边患一平,他似乎就没什么用处了,朝廷里肯定有人会对付他,谁叫曾经把皇帝欺负得气都不敢喘的张居正是他戚某人的靠山呢?张居正已经在皇帝心里留下了阴影,他还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动他,等他一死,马上就开始秋后算账了,张家的人通通都没好下场,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戚继光当然也就别想有好下场,坚决打倒大反派张居正的走狗!在一片痛打落水狗的吆喝声中,戚继光黯然离开了部队,戚家军从此失去了灵魂。换了李成梁,结果肯定不一样,李成梁跟戚继光一样,都是极优秀的将领,他比戚继光要聪明得多,在辽东不断挑拨辽人内斗,拉一派打一派,看到哪派要赢了再暗中捅一刀,让他们始终斗个不停,辽东战事没个消停,简单的说,就是玩敌养寇。辽东战火不断,他自然就有大把作战的机会,捷报频传。他比戚继光跋扈一百倍,却始终在辽东安安稳稳的当他的土皇帝,哪怕明知道他在玩敌养寇,也没有人敢动他。只是他似乎玩过头了,让建州女真渐成气候,最终在万历朝后期疾风劲草般崛起,将明朝赶出了辽东!两位明朝中后期最优秀的将领各自坐镇一方,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正应了那句老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忠者无炎炎之言。”可惜,朝廷里的大人物不懂这些,所以软柿子戚继光被撸掉了,戚家军从此被遗忘,他们的辉煌被塞外的风沙渐渐掩埋,只剩下那支军队被剥夺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誉的军队还在日渐破落的军营里默默坚持。终于,在天启元年,在浑河边,这支部队绽放出最后一点残光

    浑河之役,浙军和川军近万人与后金大军在野外激战,直杀得血肉横飞。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后金在此役投入了八旗中的六旗人马,将近六万之众,将这两部团团包围,却始终啃不动浙军与川军的防线,伤亡惨重,最后还是靠投降的明军炮手开炮轰开了明军的战阵,这才险胜。浙军与川军全军覆没,戚家军主将戚金力战殉国,这支部队仅剩下数百人,就这点种子也在沈阳战役中全部战死,戚家军就这样从明军的作战序列中消失了。此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浙军的忠诚和顽强,连后金都为之钦佩,老百姓更是痛心万分,怀念着这支守护了他们数十年的铁血劲旅。

    戚家军的命运是一个悲剧,不光是明朝的悲剧,也是中国军事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