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滴血瞳-第8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湘西苗族学者石启贵运用阿拉伯字母,以乾城苗语语音为基础,创制了苗族拼音文字,以后又在此基础上,简化为速记苗文。同时期,贵州松桃苗族教师龙绍华曾运用国际音标编写东部方言的苗文课本称红苗语课本,对学生讲授。

    贵州省雷山县雷公山东北方向雷公坪,有石碑上称“天书碑”,碑上刻有疑是苗文的神秘文字。据说,该碑前筑台三层,用青石砌成,高2米,宽1。5米,已损毁。县志有其文字拓片图,共28个字,其中有4个字残损。

    据专家考证,碑书笔力古朴、遒劲,用笔操刀遗留汉魏风骨,与汉字有着亲缘关系,又与日文相近。至于是什么内容、写于何时以及是何人所写则无从考证。

    在湖南省一个村子里,有3块写满“天书”的石头,它们有的在开阔的田坎上耸立,有的被泥沙和灌木掩埋,有的因遭风雨侵蚀而断裂横卧于草丛中……

    这些石头上所刻的“天书”似画非画,似篆非篆,难以辨识。正因它们藏身在海拔较高、交通极其偏僻的南山山腰,故得以保存至今。

    而最后经过了多方考究,确认石刻上的文字就是失传了两个半世纪的城步古苗文。

    文献资料记载,古代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历经数千年的5次大迁徙后,现只保留了苗族语言,而丢失了苗文字。城步苗族则很好地传承了苗族语言和文字,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城步苗文仍在广泛使用。

    据清代《宝庆府志》、《城步县志》和《清代前期苗民起义档案史料》等文献记载,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七月,城步爆发了以苗族头领粟贤宇、杨清保领导的大起义。这次起义长达3年之久,声势浩大,但终因寡不敌众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二月失败,粟贤宇、杨清保被捕并在北京遇害。

    在这次苗民起义中,苗军运用苗文印制了大量的文告、手札、书信、印信和图章,这些苗文字“形似蝌蚪,似篆非篆,毫无句读可寻”,只有苗军能识。起义被剿灭后,乾隆皇帝特意下旨:“从前捏造的篆文,即行销毁,永禁学习。”于是,清朝官兵对苗族居民挨家挨户进行搜抄、清查、销毁,永远严禁城步苗民学习和使用苗文,从而导致城步苗文在湘桂黔边境消失,至今未有传承。

    “那么,那三个字是不是你们的古苗文呢?那古苗文对你们来说,不是很晦涩吗?还有那张拓片您还知道在哪里吗?”我连珠炮似得发问?

第847章 貌似有诈() 
崔明伏和崔明丽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他们貌似觉得我现在跟神经病似的,怎么一提到这“船型悬棺”和“苗文”这么激动,但是我现在也没有时间解释什么。

    “肯定不是!”桑林奎地回答同样是斩钉截铁的,“这一点我还是可以保证的,别的不说,但是当初我们老族长可是拿着这张拓片去每个苗族寨子里面询问过的,不管是白苗、黑苗还是花苗,他们都说不晓得,根本不懂这文字,老苗文虽然几近失传,但是却也不是没有人懂得,但这悬棺上面的文字,却是没人懂得!”

    “喂,小伙子,你这怎么回事儿?怎么一直在问这个悬棺呢?”桑林奎有些警觉地看着我,“你不会有其他的歪心思吧,孩子,做人可不能这样子啊……”

    我连忙摆手,“怎么会,只是桑林婆婆临终之前交代我们要把她的遗体送归你们黑苗寨子,并且一再地叮咛说,要悬棺葬,所以我才会多问了一些的,话说,你们这里真的需要悬棺葬吗?这可是桑林婆婆亲口交代的啊……”

    桑林奎呆立在当下,“怎么会!不对啊,虽然我们寨子南面峭壁之上是有一些悬棺,但那悬棺葬却也是早都已经废止了的风俗了,早都土葬了,桑林阿姐怎么还会突然跟你们说这个呢?悬棺葬也只有族长才可以享受了?”

    “对了,那个悬棺葬上面的文字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您还记得起来吗?”我问道,桑林奎想了想,最终比较肯定地说,“好像是一种蝌蚪文……没错,就是的!”听到这里,我的脑子里面快速地运转着,我想我大概可以明白一些东西了。

    仙居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是在浙江省仙居县淡竹乡韦羌山附近一个高达百余米的高山陡壁蝌蚪崖上人工凿刻的形似日纹、月纹、虫纹、鱼纹等奇异的图案符号。

    蝌蚪文为书体的一种,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文的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意指先秦时期的古文。而关于仙居蝌蚪崖上的图案究竟是否就是蝌蚪文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于仙居蝌蝌蚪文蚪崖上的图案的含义和来源说法不一,基本上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目前存在的一些观点有:这是少数民族留下的文字;是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仙居的下汤人的遗迹;为大禹治水时所刻。但孔子故居发现的某些儒经也是以蝌蚪文撰写。

    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有待破解或正在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共八种。即:仓颉书、夏禹书、夜郎天书、贵州的红崖天书、四川的巴蜀符号、云南的东巴文、绍兴禹庙的岣嵝碑文字和仙居蝌蚪文。从发现的时代看,仙居的蝌蚪文发现的年代最早,也最难解读。其他七种文字均有据可查,而唯独蝌蚪文扑朔迷离,至今还未见其篆文摹本。

    “蝌蚪文?”我仔细地反思着这句话。

    “对了”,过了一会儿,桑林奎貌似是想到了什么,赶紧补充道,“之前寨子里面有一个女孩子,嫁到了贵州那边的苗寨,她回来的时候看到了拓片,说和那边的红崖天书有些相似!”

    我的脑子里面顿时清亮了许多,“红崖天书?”我喃喃自语!

    红崖天书,原名红岩碑,是深藏贵州的一处神秘景观,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十五公里晒甲山半山。清道光《永宁州志》载:晒甲山即红岩后一山也,崔巍百丈,俗传武侯南征晒甲于此。又称红岩山。与关索岭对峙,紧靠滇黔公路。从公路到红岩前,约半公里。数百年来,经历代学者先贤孜孜不倦不断探索,山岩上那些仿佛文字的古怪符号,却蕴藏着无穷怪异,穿越时空的非凡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格外重视。

    关索岭是乌蒙山的支脉,得名于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关索者,则为汉寿亭侯关羽之子,关兴之误。关兴南征时被土著人称为关帅,古语云帅与率通,后讹率为索。此说当否,请见清。田雯著的《黔书。关索岭》。关索岭地势险峻,逶迤为主,是古代兵家必争地,康熙大帝称其为滇黔锁钥,并题匾挂在古驿道帝的御书楼上。

    这个地区在远古时期已有灿烂文明,三代已前曾与中原皇室通婚,成为炎帝的传嗣后妃。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立立。这里的赤水即为红水河流域的赤水部落。赤水出于东南隅,以行东北,西南流入大海。此乃当今的珠江上游。南海之中有三已天之山,赤水穷马。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同所葬也。文中赤水的位置,非红水河莫属。

    由此可知,学经有过灿烂文明的赤水流域,确实是一快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红崖天书在此出现应该具有深度远古的历史底蕴。关岭地区在尧舜时代为梁州黑水之滨,商周时期应为鬼方之属,春秋则为爿羊柯古国,夜郎故都,秦汉以降,羁糜中原,宾叛不一,明朝贵州建省后,称为永宁。

    这块古老的土地,其地貌以湍流、峡谷、峭壁、瀑布著称。这里山势雄伟、瀑流成群,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联成了世所罕见的瀑流群。其中气势壮观的七级飞瀑,总落差四百余米。瀑流从直插云天的龙岩双峰峡口,排空驭气而下,自西向东,横切山脉七级千米长瀑,如银龙下窜,又似天山雪崩,使人叹为观止。这就是红崖山所在的坝陵峡谷。红崖山就在坝陵河谷东岸耸立。据《永宁州志》载:诸葛碑在红崖晒甲山悬崖上。

    红崖山又称晒甲山。据传,当年蜀军与孟获交战,三变坝陵河败退红崖山,安营之后卸甲晾晒山坡上,故此,红崖山又称晒甲山。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历史的附会,不过,在坝陵桥以西的古驿道上,至今仍有不少关于蜀汉南征的历史地名,诸如孔明塘、关索洞、马创井、孟获屯、诸葛营、哑泉等,就是一幅以《三国演义》为故事的军事画卷。

    据《贵州图经》载:红崖山在州西北八十令,悬崖绝壑,壁立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