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听到张主席称赞,赵章成轻轻舒了口气。作为全军第一神炮手,他对于82无这种炮的评价其实不高,刚才的两发两中,实际上很有些运气成分在里面。
赵章成同志的绝技是迫击炮吊射(曲射)。82无虽然能吊射,但是请注意,这种炮用的是红军的自制弹药。重量,装药什么的,都难以保证合乎标准(这些问题在直瞄射击的时候影响不大),任他炮术技能满槽溢出,也架不住这些坑爹的不规则弹药。
至于说直瞄射击……那就是拿着这种炮当枪使了。那还不如找几个枪法好的战士来用呢。
所以赵章成同志虽然不否认82无的战术意义(进攻中打击中距离强固目标,以及火力点,这个比手榴弹和迫击炮好使得多),但要说让他自己选的话,他还是宁可用自己用习惯了的那门英制60迫击炮——括弧:炮弹还需要是原厂出品的,不能是根据地自制的坑爹货。
实际上,现在红军中所有的原厂产迫击炮弹(只剩八发),都在赵章成同志手里。至于杨成武将军向李先念同志炫耀的那六发迫击炮弹,那是根据地“自产”的,威力虽然还可以(没有用黑火药,红军通过贸易,从陈济棠手里换来了不少炸药),但是标准化准确率就无法保证了,也只能是在面对大量敌人的时候,集中使用,打个心理威慑而已。
除了炮弹质量,数量也很成问题。整个中央红军现在只有一、三两个军团还有炮弹,而且都是炮比炮弹多,一军团还有18发迫击炮弹,6发82无炮弹;三军团还有16发迫击炮弹,9发……哦,不对,现在还有7发82无炮弹。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赵章成同志:他本来是隶属一军团的,但是在红军的炮兵急速壮大的时候,他就调离了一军团,改任军委直属炮兵教导队队长。而他的教导队,也是现在的中央红军除一、三军团之外,唯一还有迫击炮弹的单位。
不过张国焘当然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看到赵章成同志的表现,再看看那一溜排开的架在三脚架上的黑乎乎的炮筒子,以及后面跟着的好几排迫击炮(这是三军团的炮团,40门迫击炮,4*10的阵列看起来还是很壮观的)……嗯,很强大的火力群啊,起码比四方面军要强多了。
————
“我本来以为一方面军非常困顿,现在看来,力量很可观嘛——果然我们两军的互相了解还很不够啊。不过,既然一方面军有这么强大的火力,为什么还不敢下川中呢?”
这不是张国焘在想,而是他在说,战略方向会议又开始了。
“张主席,我们跟川军打过,晓得他们的战斗力。”总司令耐心地解释,“川军在外乡打仗确实不得行,但是外省人要想打进川去,他们的劲头就上来了。”
“总司令你过虑了,”张国焘浑不在意,“我们也跟刘湘打过仗,而且我们跟他们打的时间恐怕比你们更久。我猜,你们肯定是撞上了刘湘的精锐,比如模范旅之类,整个川军并没有那么强的战斗力。”
十一 两军会师19()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自然是毫无结果。张国焘一再强调川军战斗力差劲,一四方面军能够很容易打败之;对于把全国红军都集中到陕西的想法,则不住强调陕西地瘠民贫,根本无力支持二十万红军生存发展。至于说向山西发展……张国焘不看好这个设想。
“你们说我占有全川是打入某派军阀中心地带,你们想要全面占有山西就不是打入中心地带了?而且那里邻近日军控制区,局面更是复杂,后果更不可控。”
而中央则始终坚持认为,南下川中会陷入国党的重兵围攻,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组织生产活动,在无法得到当地民众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保证兵源,一旦陷入长期的消耗战,这十几万红军只能越打越少。
“张主席你想要在川西坝子扩军,没有群众支持的时候,你打算拉夫吗?至于说养兵……四川的群众,税都交到民国一百年了,你能收什么上来?”
(军阀陈光藻语:“军费一般是靠征收田赋,正税不足,便行预征,有一年预征五六年粮赋的。到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时,有些地方预征田赋已到民国一百多年的。”最离谱的是军阀刘存厚,其在1924年,任川陕边防督办的时候,把所辖三个县的税款一口气预征到了一百二十六年以后——2050年。)
————
这里要说说群众支持的问题。红军宣传队一下去,演上两场戏,喊两句口号,穷苦百姓就群情奋起,踊跃参军,跟着党闹革命……这只是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场景。中国的老百姓对“官府”的敌视以及不信任由来已久,决不是一两次宣传,一两个口号,一两句“我们红军/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为穷苦人打天下”就能改变的,除非是经过长时间的宣传教育——更重要的是加上实际行动——这才能真正取得民众的信任。
但也仅仅是“信任”。要说取得更进一步的“支持”,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让老百姓看到这支队伍不只是待人和气,买卖公平。更是在为老百姓谋福利,这才能真正走入群众中,取得支持,进而让普通群众愿意加入革命队伍。
有了“有革命觉悟”的人民群众,这是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条·件,早期的革命根据地,除了陕北的刘志丹部,其它几块几乎全部集中在,曾经爆发过大革命的湖南一带,这并不是偶然现象,而且刘志丹部其实也不能说就违反了这一规律——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正是因为群众觉悟不够,大大地拖了后腿,刘志丹部才成了当时数量最少的一支主力红军(正规红军,非游击队)
很明显,四川并没有这样的群众基础。
实际上,即使有了群众基础,扩红也不是那么容易,艰苦的环境很容易造成逃兵,即使是中央苏区这样马列党活动了足足五六年的地区,其扩红来的士兵也有逃亡现象,在长征开始之前临时扩红来的战士更是大量逃亡。
————
争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该做的,就是……
先回去休息,第二天接着商量。
当然,休息的时候,也是两边商量一些不好拿到台面上的话来说的时候。
“这家伙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啊。”总司令向众人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没想到事情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唉……”
“他看到的东西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张闻天同志白天都没怎么说话——他不太懂军事——现在开口了,“我猜,他看到的恐怕不是‘两军实力相差不远’,他看到的只是‘中央的人没他多’,哪怕是他那边只多一个人,他也会认为他应该入主中央。”
“你们注意到没有,白天的会议,他一直说‘一方面军’,一次也没有说过‘中央红军’。”总理提醒道。
这意味着什么,无需多说了。
“对对对,野心家就是野心家——不过其实我觉得他这时候蹦出来也好,否则等将来还不知道闹出什么事情来。中央现在应该放弃对张国焘的幻想了吧,我这就带特务营去把他抓来。”陈将军开口了,他虽然没能参加白天的会议,但是现在的会议倒是没有避开他。
“还有李大钊同志的案子,这一次也要问个清楚。”邓发发言,“我派内保跟陈将军一起去。”
“不要急。”总理摆摆手,沉思了一会儿,这才道:“他既然已经表明是这个态度,中央要解决他就是一定的——但是不能打草惊蛇,现在拿下他,四方面军那边能稳住吗?”
邓发和陈大将互相看了看,不说话了。
这才接触这么几天,对四方面军的情况很不熟,张国焘有哪些“嫡系”,这边还一无所知,哪里能谈得上稳得住?
“四方面军的同志应该会理解的吧。”好一会儿,陈大将军这才道,“我相信同志们的革命觉悟——再说,只要把李教授的事情一审理清楚,枪毙他都不为过。”
“怕就怕四方面军的同志们误会啊,”总理黯然道,“我相信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在了解真相之后,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真相偏偏不是这么容易说明啊。至于说审理……我们目前只有同志们送回来的资料,没有切实的证据,如果张国焘他矢口否认,我们能怎么办?”
这一次就连邓发也无语了,2017先遣队的同志们确实送来了有关张国焘出卖李大钊同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