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种兵器同样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攻坚武器,而且为了防止再次被火箭炮集中打击,日军的进攻采用了分散进攻的队形,由坦克和装甲车在前面开路,这些坦克和装甲车相距都比较远,后面跟着的士兵也分散开来,跟着自己的坦克或是装甲车向前冲锋。
这些坦克和装甲车虽然防护能力不是太强,但是火力还是不弱的。在抗日战争的八年血战之中,日军战车曾经给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带来极大威胁,在台儿庄,西北军三十一师的弟兄们被迫身缚手榴弹扑向日军坦克,以同归于尽来保卫自己的阵地。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也曾拥有一定数量的装甲部队,然而,由于中日两军对装甲部队的使用都停留在支援步兵的基础上,在中日战场上就难以见到库尔斯克大会战那样的坦克对决了。
淞沪会战中,杜聿明将军指挥的战车兵团曾以英制维克斯六吨半战车和水陆两用战车攻击日军租界阵地,部分车辆与日军协助据守阵地的八九式坦克发生战斗。南京战役中,坦克兵团所属德国mki战车曾经发动对汤山的反攻,日方记载曾攻入日军一师团指挥所,不过中国军队不知道这是师团指挥所,所以未能扩大战果,日本《朝日新闻》特派员浜野嘉夫被中国坦克击毙。此战,日军以坦克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发生交战。这两次战斗,第一次因为英制坦克无论武器还是装甲都逊于日军,被轻易击毁,第二次,双方进行炮战后寡不敌众的中国战车后退,第二天,在撤退途中因油尽不得不放弃。
第十八师团、第三十三师团、第五十五师团和第五十六师团都是步兵师团,本身配有少量坦克和装甲车,还有专门派来攻坚的第十四坦克联队也加入作战,主要车辆为九五式轻型战车。
第14坦克联队隶属于南方军,主要用于缅甸作战,另外南方军还有第4坦克联队,部署在爪哇。日军的坦克联队又叫战车联队,编制为1070人左右,编有中战车3个中队,轻战车1个中队,炮战车(自行火炮)1个中队,1个维修中队。每个中型战车中队有10辆97式中型坦克,2辆95式轻型坦克,而轻战车中队清一色的10辆95轻坦,炮战车中队还有2辆95轻坦,以及10辆炮战车。加上联队指挥部2轻1中,所以整个战车联队有31辆97式中型坦克,20辆95式轻坦,以及10辆炮战车。
实际上,97式中型坦克,虽然号称是中型坦克,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但是,由于日本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主要在中国及东南亚作战,作战对象基本上没有坦克部队或仅装备少量坦克,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连97式这种最多只能算是轻型坦克的战车,也被日本人叫做中型坦克。
15军的这4个师团,每个师团也配有12辆95轻坦,所以日本人这次投入了近百辆战车,并且分散得很开,使得200师的火力无法实施有效打击。
面对日军潮水般涌向同古,戴安澜一边沉着部署作战,一边也做好了向北突围的准备,毕竟这次敌众我寡,而且日军还有那么多坦克,也不知道新装备的单兵火箭筒能不能像车载火箭炮一样发挥出奇制胜的作用,如果能打掉这些日本的坦克就好了,至少日本人的攻城没有了坦克也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饭田祥二郎当然不知道,这次他的坦克和战车又遇到了克星,他还得意地对部下说,只要大日本帝国的坦克一出动,支那人想要凭血肉之躯进行抵挡,那简直就是拿鸡蛋碰石头嘛!
第247章 让坦克飞起来()
同古的200师官兵们看到日军像漫山遍野的蚂蚱一样多,心里都有些担忧,虽然他们都换装了先进的1941式龙舌突击步枪,火力比日军的三八大盖强多了,但是也架不住日军这么多人进攻啊,况且日军步兵还是伴随着坦克和战车来的。现在火箭炮面对这些分散得很开的日军又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况且现在火箭弹也剩得不多了,因为英军人在运输方面没有给他们什么有效的帮助,所以能够运过来的重武器不多,辎重也少,甚至连他们的坦克也没有运过来,现在面对日军的坦克,他们唯一的武器就是那五十具单兵火箭筒了。
鬼子们铺天盖地般来了,而且是趁着夜色向同古城发起进攻,所以这个时候空军也无法进行火力支援,火箭炮也发挥不了作用,一切就只能靠200师官兵们手中的轻重机枪,还有迫击炮、火箭筒之类的武器了。
97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中型坦克,日本定名为“97式中战车“。97是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后两位数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汉语音译。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了1500多辆。它的主要武器为1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重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95式轻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铆接和焊接结构,以铆接结构为主,装甲厚度为6~12毫米,主要部位的装甲为12毫米厚,仅能防轻武器的攻击。防护性差,是95式轻型坦克的致命弱点。但是,由于二战中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军队很少有反坦克武器,致使95式轻型坦克能肆虐于一时。95式轻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1933年试制完成。这种37毫米火炮身管相对较长,全炮长1。36米,重仅64千克,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在3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穿透45毫米厚的钢装甲。弹药基数为120发。辅助武器是2挺仿捷克造的97式7。7毫米重机枪,可自动连发射击,乘员需抵肩射击,弹仓内有20发机枪弹,带1。5倍的瞄准镜,其中的1挺为前机枪,另1挺为炮塔后机枪,共携弹3000发。日本人将95式轻型坦克定位为“支援步兵用战车”,95式轻型坦克的车长是够累的,一个人既要指挥全车作战,又要打炮、装炮弹和操纵炮塔后机枪,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不过,95式轻战车既然定位为“支援步兵作战”,机枪火力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马来半岛“闪击战”,日本人称为“马来半岛电击战”,是二战中期日军和英军在马来半岛发生的一次重大战役。战役从1941年12月8日打响,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泰国的宋卡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强行登陆,以97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向南挺进700千米,一直打到新加坡。交战的结果,以英军帕西瓦尔中将率部投降而告终。
所以,参加过马来半岛电击战的日军战车兵,对于这次进攻同古,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因为即使面对英军的机械化军队,他们也是占据了上风,对于支那军队他们完全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可没听说支那军队有什么像样的坦克,更没有什么反坦克武器。
日军的97式中型坦克一马当先,跑在进攻队形的最前面,因为它的越野速度比95式轻型坦克要快,而且它的主炮口径和威力也比95式轻型坦克要大得多,所以攻坚的重任自然就落到它的肩上了。
97式中型坦克的57毫米短身管主炮,有效射程达到了1200米,所以它一边咆哮着向前行驶,一边准备着对城头上的守军进行炮击,虽然57毫米榴弹不可能一下子就打垮城墙,但是对城头上的守卫还是有着强大的杀伤力的。
不过,这个时候的坦克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只能停下来才可以瞄准目标并射击,所以当几辆跑在最前面的97式中型坦克停下来,准备瞄准城头上的守军射击的时候,他们遭遇到了97式中型坦克有史以来,也是这个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反坦克火箭弹的袭击。
戴安澜师长早就安排了一部分火箭兵埋伏在同古城三个方向,城墙前面的几道壕堑里,他们早就一动不动地静等着那些钢铁怪兽送上门来。因为防御坦克用的壕堑有近2米宽,所以在夜色的掩护下,趴在壕堑里面的火箭兵根本不可能被日军坦克发现,现在日军坦克就在他们面前不到300米远的地方。
卡尼尔单兵火箭筒由包装发射筒、火箭弹和光学瞄准镜组成。整个火箭筒的质量大约在4公斤上下,火箭弹射程最远可以达到400米,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