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帝王大业-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初试的人员其实一直都没有最终确定,还是要根据乘机的,一开始众人判断应该是在三千到四千人之间,但是等到乘机出来了,发现有八千人通过了初试,这实在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赵昀对于这个结果反倒是非常满意,现在天下百废待兴,尤其是北方大地,一片萧条,虽然经过一年的恢复,也出现生机,但是想要全面恢复,还需要大量的工作。

    在赵昀看来,首要的任务就是行政制度的建立,在这个没有现代通信的时代,加上交通落后,建立一套行政制度是非常困难的。

    就是一个中原地区,缺口的官员和文吏就有三千多人,这还是保守的计算,还有赵昀大面积建造的工厂,这些工厂也需要人来管理,然后就是开发辽东的生产团,这些生产团虽然是军事组织,但是也需要大量的文职人员来协助管理。

    赵昀现在缺口的人才不仅是儒学,更多的是农耕人才,种地是一门大学问,能够种好一块的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能够将一县的农田都管理好,更是了不起。

    赵昀开发辽东计划要持续数十年,一开始就需要大量的生产团进入辽东荒芜之地开垦,所以吏部给赵昀上报的官员和文吏缺口,辽东就有五千多人,这些人是维持生产团的核心,也是能够发挥生产团力量的重要支撑。

    赵昀是带着后世思想来到这个时代的,所以他非常大量的基础建设和激发手工业发展,将会带动工业革命的出现。

    在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就是手工业最繁盛的时候,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最后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出现,生产力得到大大提升,廉价的工业品开始进入普通百姓人家。

    赵昀现在能做的就是大量的基础建设,同时开发资源,恢复农业生产,历朝历代都是以农耕为重点,当社会稳定了,农业生产也稳定之后,这些君王就认为天下大治了,这种思想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后世来人的赵昀清楚,农业只是根基,工业才是王道,只有打开工业大门,大宋就可以繁荣昌盛,这个东方帝国就不会出现晚晴屈辱的历史。

    (本章完)

第492章 文吏改革() 
    很快,礼部就公布了科举考试通过初试的人员名单,足足有八千人,这可是创造了科举考试的先河,也就是科举考试的正考将会有八千人参加,这还是头一次。

    诋报全篇刊登了通过初试的八千人,同时明确表示,这些通过的考生,其实就等于拿到了文吏资格,也就是说他们即使没有在正考上榜,但是也可以成为文吏,进入官府衙门,或者是工厂、生产团里面担任文职人员,也可以领取一份不菲的薪资,养活一家人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消息也让京城的考生沸腾了,毕竟八千人里面真正能够在最后科举上榜的人屈指可数,只有几百人而已,甚至一成都达不到。

    这些初试通过的的考生里面,有很多都是才学一般人,他们自认为没有什么能力最终通过科举正考,成为真正的官员。

    其中还有很多考生是家境贫寒的考生,他们抱着科举改变命运的想法,但是甚至自己的条件很差,这些贫寒子弟在治学上面的精力有限,更多的是在为生计奔波,所以他们得知通过初试之后,都非常兴奋,毕竟初试的通过,就意味着可以进入文吏之中,能够拿到一笔非常高的薪资,已经是改变命运了。

    赵昀的这个改变,一开始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反对,这个时代的文吏就像当年的吕诚一样,都是官员的署官,也就是官员自己的雇佣的,带着浓厚的忠诚主义,是官员自己给这些署官发薪资。

    但是赵昀改变了这个局面,首先这样的署官对于官府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尤其是一些重要职位上的官员,自己雇佣署官为自己处理政务,自己的署官,即使发现主官有违法的行为,也不敢揭发,甚至为了生计,还有帮助隐瞒。

    所以赵昀直接废弃了署官制度,改为考试录取文吏,将每个官府的文吏人员职务确定,一个县衙的署官在三十到五十人左右,然后通过考试录取,最后分配过去,这样就可以避免官员们自己雇佣署官的不确定。

    而且现在这个时代,署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就是县衙里面的文吏都是身份尊贵之人,当年的吕诚,他是上官的署官,协助上官带着他雇佣的手下维持治安,这些人在百姓眼中,都是官老爷。

    而且想要成为署官,于是需要出身和关系的,这些主官身边的署官,都是自己的亲信,毕竟好处都是要给自己的人,身边都是亲信,很多事情也方便很多。

    所以普通寒门子弟想要进入官府公堂,出了科举之外,几乎是没有机会的,而且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非常少,这也让很多寒门子弟读书无用,最后不得不为生计放弃读书。

    此时不同了,赵昀直接改变了这一切,八千人,出去八百多官员,剩下的七千多人都是文吏,然后就可以补充到各州府,替代那些主官的署官,让官府不再沦为个人的天下。

    赵昀的这些改革往往都会让遭到很多官员的反对,但是这些官员都不得不接受,主要的原因就是赵昀的铁血。

    如果是在之前的几位大宋皇帝那里,这样改革不知道会有做大的阻力,甚至可能根本就无法执行,但是到了赵昀这里,赵昀一句话就办成了,因为没有人敢违背赵昀的意愿,因为赵昀在为处斩的官员,已经超过了大宋立国以来诸位帝王的总和。

    这还没有结束,赵昀下令斩杀的官员多,同时罢免的官员更多,赵昀对官员的考核非常严格,不作为的官员直接被撤职,并且赵昀将考核制定的非常详细,只要不符合要求的官员,直接被免职。

    于是大宋朝的朝堂和官府立刻焕然一新,当年困扰历朝历代的庸官庸吏情况在赵昀这里完全消失了,原因就是没有人敢不干活。

    这次文吏改革,让整个大宋朝都震动了,以后身边的署官要换人了,对于很多官员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手下没有几个自己人,很多龌龊的事情是无法隐瞒的,这次换人了,不知道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要被弄出来了。

    很多官员都暗暗叫苦,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大宋朝的天下变的太快了,之前的文官集团此时在赵昀眼中没有任何地位。

    当年可以统治天下,左右皇权的士大夫,此时全部沦为皇帝的陪衬,赵昀身边的武将集团大量地进入朝堂,之前的文官集团土奔瓦解,现在想要隐瞒一些龌龊的事情,甚至当年还可以动用朝堂里面的人脉,现在是根本就不可能了。

    这次文吏改革也直接撼动了基层官员的地位,尤其是一些最基层的统治力量,甚至是家族力量被撼动了。

    而且官员们发现,这些年他们身边的手下也在悄然改变,尤其是一些最继承的捕快们,这些人的改变更多,之前都是地方自己招募,或者是一些官员雇佣署官,但是现在朝堂将大量的退伍士兵安排到了这些地方。

    于是继承无力也改变了,这些退伍的宋军士兵,都是在军队里面受过思想洗礼的人,他们对赵昀的忠诚是绝无二心的。

    赵昀也没有亏待这些战场上面厮杀的将士们,军官都被任命为文吏或者一些驿站的主官,普通士兵也全部都编入了驿站或者官府里面,这些人的到来,实际上让地方治安更加稳定,他们是赵昀的兵,别地没学会,一个个都是胆子大,看不得不干净的东西。

    当年甚至出现过一个宋军军官到了地方,看到恶霸横行,立刻开始惩治,但是地方主官早已经和这些地头蛇勾结在一起,于是处处为难这个军官惩治恶霸。

    这个军官愤怒不已,在官府里面狠狠地咒骂了一顿这个主官,然后就一个人去了京城,去找赵昀。

    军队士兵和退伍军人有一条专门的渠道可以和赵昀取得联系,于是这个军官很快就得到了赵昀的接见。

    最后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赵昀令这个军官统领一百御林军,带着他的军令回到了地方,将主官和几个串通在一切的官员,还以后一众恶霸全部斩首了。

    (本章完)

第493章 科举正考() 
    随着初试的结束,整个京城也进入了欢乐之中,对于通过初试的八千学子来说,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份非常体面的差事,那就是进入了文吏集团,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