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
在得到王坚的信息之后,李宗庆立刻令王坚将耶律楚材留下,并且立刻送到燕京,北方学子文人,还有百姓的归心,都是需要这些有威望的文人的,尤其是赵昀准备收复大量契丹部族,所以就需要拉拢这些部族出身的文人和名人。
在得到耶律楚材之后,李宗庆决定将他送往临安,赶紧送到赵昀那里,毕竟赵昀可是多次提到耶律楚材的。
“先生免礼,暂时就在燕京城小住一段时日,我会安排人马护送先生去临安的。”
李宗庆随后朝着耶律楚材说道,此时已经不需要征求耶律楚材的任何意见了,宽且耶律楚材此时也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耶律楚材早就意料到这一切了,在听了李宗庆的话之后,脸上一阵伤感,他其实不在意去见谁,只是一想到报读诗书出身,此时竟然沦落到这般地步,现在又要侍奉宋朝人,耶律楚材心中感伤,突然有些怀念契丹人的大辽国了,心中不免有些惋惜大辽国竟然灭国了,不然契丹人也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一切感伤都有些无力了,随后耶律楚材就被安排到了驿馆里面,但是他不是自由人,院落的外面是用士兵把守的,而且他身边的两个蒙古侍卫也被带走了,宋军军官告知耶律楚材,这两侍卫不会被带去劳动改造,他们会被安置在牧场里面,成为普通的牧民,然后在那里生活。
耶律楚材一听,心中反倒是多了一份欢喜,两人一直跟随着他,此时离开也好,说不定什么时候他遭受劫难,两人也要受到牵连,趁着这个机会,还是离开的好,好好地做一个普通牧民,放牧生产,过日子的好。
随后耶律楚材就变成孤身一人了,但是他并不孤单,因为在他的院落里面,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从蒙古草原逃命到燕京的,其实就是当年一个蒙古人的奴隶,名为埃纳德,是一个西方人。
埃纳德是一个基督教信徒,这个时代属于天主教信徒,是一位传教士,当年随着十字军东征,来到了拜占庭,随后跟着第五次东征的十字军,一同攻打开罗,但是最后战败了,埃纳德被***俘虏了,然后被当做奴隶卖给了叙利亚人,但是埃纳德在渡海的时候跳海逃生了,一路逃命到了花刺子模国。
后来蒙古人西征,征服了一大半花刺子模国,埃纳德随后成为了蒙古人的俘虏,但是蒙古人看到他通晓算数,并且是一位天主教徒,于是就留下了他。
但是埃纳德还是一个奴隶,一直为蒙古人放牧,直到后来蒙古人回到东方,埃纳德被带到了东方,就一直留在了草原上面。
一直沦为蒙古人的奴隶,埃纳德时刻想着逃走,尤其是来到东方之后,让埃纳德得知东方世界还没有天主教信徒。
于是激发了埃纳德继续传教的念头,随后埃纳德寻机逃走了,一路逃到了居庸关,此时正好是蒙古大军溃败的时候,也就没有人顾忌到一个奴隶了,于是埃纳德就逃离了蒙古部落,来到了居庸关。
守卫居庸关的宋军看到一个金发的家伙,还以为是之前的回回人后者是色目人,于是就要抓捕送到劳动营里面改造。
但是埃纳德在蒙古草原的这一年多学会了一些汉语,可以和宋军简单地交流一下,王坚随后得知他并不是那些可恨的色目人,而且得知埃纳德身份还有些特殊,于是也送到了燕京城。
此时机缘巧合,耶律楚材在燕京城和这位蒙古帝国掠夺到东方的奴隶相遇了,两人年龄相仿,都是四旬之年,埃纳德又是传教士,对于天文哲学都有些研究,耶律楚材也是文人,加上两人被关在一起,于是两人很快就成为了好友,畅谈各自的见闻。
(本章完)
第391章 南下之路()
耶律楚材和埃纳德在燕京城短暂地带了十余天功夫,然后两人就被带着离开了燕京城,开始南下,李宗庆知道要将耶律楚材送到临安城,至于埃纳德,这个人也有些奇特,对于西方的世界很了解,所以李宗庆决定将埃纳德也送到临安去。
耶律楚材和埃纳德两人穿着厚实的羊皮袄,随着一队宋军开始南下,这队宋军中有只有一百多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士兵,他们是参加过战斗的,至于其余的两百多人,都是一些杂兵,或者是车夫,他们南下临安的目的不是为了护送耶律楚材和埃纳德,而是为了运送货物。
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队车队离开燕京城,带着一些物资去临安城,这些物资中一部分是燕京城的行政公文,还有一部分是军事信息,需要送到临安赵昀那里处理,主要的目的还是让赵昀了解燕京一带的情况。
同时车上还会携带大量的书籍和字画之类的,这次南下的队伍里面,马车就有五十多辆,其中三十多两是货物,剩下的二十多两用来运送粮食和人员,随行的宋军都要有马匹,只有民夫和杂兵需要乘车。
耶律楚材和埃纳德两人裹着厚厚的羊皮袄,头上戴震一个羊皮帽子,然后坐在马车的车厢里面,他们的这两马车上面都是粮食,两人在粮食堆的下面一个小角落里面,蜷缩在里面,正好粮食堆也可以为他们挡一些风雪。
因为两人是重点人员,需要送到赵昀那里,所以一路上也就没有安排什么事情,而且这一路都比较顺利,于是也就是没有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从燕京到临安的这条主干道,已经被修缮好了。
此时是大雪时节,所以马车下面都是爬犁,在雪上滑行,只有过了山东之后,才可以换上轮子,此时在雪地上滑行,速度不仅快,而且还非常平稳。
耶律楚材和埃纳德两人的身边就有几个骑行的宋军士兵,几个宋军士兵也是为了监督两人,毕竟这两人是有逃走的可能的。
耶律楚材看着身边的几个骑行的宋军士兵,宋军士兵每个人都裹着一件厚实的披风,披风连带着一顶帽子,将宋军士兵裹的严严实实,大雪也将他们包裹了起来,但是他们马鞍上的长刀和弓弩告诉耶律楚材,他们是战斗士兵,不是杂兵。
耶律楚材其实也没有逃走的念头了,此时随着南下的开始,他反倒是开始期待和赵昀的见面了,他要看一看这个打败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的人究竟长什么样。
随着车队的南下,耶律楚材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遇上土匪,毕竟他们是车队,土匪一定会注意他们的,但是耶律楚材多心了,一路上他们没有看到任何土匪的踪迹,沿途的景色依然是熟悉的废墟,大量的村庄和城池都变成了废墟。
看着一路上的废墟,埃纳德心中一阵感叹,他知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战争发生,而且从眼前的一切看的出来,这里遭受的战争更加残酷。
但是令埃纳德心中安慰的是,他看到了和平的景象,一路山虽然遍布了废墟,但是还有不少村落已经开始恢复了生机。
这些村落主要是都是宋军建立的驿站,这些驿站同时也收拢安置百姓,埃纳德看的最后的就是悬挂着同样旗帜的驿站,这些依仗是沿途宋军和行人补给的地方。
这也是维持统治非常重要的手段,必须要将城池连接起来,此时对于荒废的北方来说,城池之间的村落已经荒废了,如果人员迁移,之间如果没有驿站的话,这些人就可能饿死,或者是冻死。
最重要的是两地无法直接连同,就可能出现权利的真空,甚至出现土匪,所以赵昀非常重视驿站的建立。
赵昀建设的这种驿站主要是就是一个中转休息的地方,当时绝对不是免费的,一切都需要花钱,无论是官员还是士兵,都需要花钱入住。
但是这个费用是非常低的,赵昀不想出现后世那种驿站的驿卒卖儿卖女维持驿站运行的情况。
赵昀是打算将驿站建造成为物流站,可以运送货物,也可以运送人员,来往邮件包裹都可以运送,而且是国家性质的,只收取低廉的费用,能够维持驿站运转就可以。
驿站的建设在北方才开始,但是因为是赵昀针对性地建设的,于是大量的忠义军伤残士兵被安置到了驿站,担任驿卒,他们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得到驿站附近的土地,这样就可以维持生活了。
对于过往的百姓来说,驿站提供了一个短暂休息的地方,夏天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棚子下面过夜,躺在草垫子上面就可以睡上一晚了。
至于冬天,他们可以挤在房间里面,也可以渡过一个晚上,驿站可以为他们提供最起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