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昭感到周勃是一片诚心,便千谢万谢,离开太尉府,来到相府,受到陈平的热情接待,陈平的说法与周勃的说法大致相同,薄昭才彻底相信群臣共推代王为帝的诚意。

    在陈平、周勃的安顿下,郭运来被作为朝廷第二拨使者,派往代国,去迎接新皇帝。

    薄昭去长安的日子里,刘恒在王府度日如年,他摸不准朝廷底细,又不愿错过这次登基为帝的机会。薄昭回来了,他把陈平、周勃、张苍的话学说一遍,刘恒如释重负,他瞥一眼身边的宋昌,满意地说:“果然像你所料的那样。”

    张武闻言,脸色羞红,不好意思。刘恒笑着安慰他说:“郎中令不必自疚,先谋败后谋胜乃兵家之道,多一个心眼没错。”

    郭运来上前恭喜刘恒,刘恒谢过他后,让他回家探望亲人。刘恒从驿馆请出陆贾,极尽地主之谊,整个王府喜气洋洋,一片欢乐。

    在启程的先天夜里,刘恒向薄姬告别:“娘,儿臣先走一步,到长安立住脚,便让人回来接娘,万一失败,重新回到代国,情愿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侍奉娘一辈子。”

    “气可鼓而不可泄。”薄姬满怀希望,鼓励儿子:“不论到什么时候,你都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没有娘,便没有儿子的一切。”刘恒深情地扑进母亲的怀抱里,母亲摩挲着他的头,提醒说:“在即将离开代国时,你不想跟众乡亲道别吗?”

    “不想是假的,毕竟我在这块土地上干了十五年,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我怕扰民,再三叮嘱僚属们,不要惊动百姓。”刘恒抬起头说。

    母子俩情深深,意切切,一直谈到深更半夜。

第80章 三让帝位而不受() 
翌晨,刘恒起床,盥洗完毕,简单用几口点心,让侍从备齐车驾,准备启程。

    当侍从打开王府大门,刘恒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代国臣民们扶老携幼,人山人海,争相来送他。

    刘恒心里一热,鼻子酸涩,眼睛潮红。他跳上高台,声音颤抖地对广大百姓说:“乡亲们,刘恒何德何能,烦劳诸位来送孤。”

    郭丰全家人听说刘恒要走,半夜便与全村百姓不辞辛苦赶至都城,想见刘恒最后一面。

    全城百姓知道这个消息,不用组织,不用发动,自觉地集中在商业大街,为刘恒送行。

    白发苍苍的郭丰挤上前,拉住刘恒的手,浑身颤抖不已,激动地说:“当初千岁刚到代国时,我们这些百姓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如今家家户户粮食满缸,时光好过多了,代王却要离开我们,我们舍不得你呀!”

    刘恒谦逊地说:“郭老爹,孤作为一国之王,干了一些自己份内应干的实事,尽了一些儿自己应尽的微薄之力,代国的落后面貌虽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距百姓的希望还相差甚远,孤感到很惭愧。”

    郭老汉噗咚一声,跪在地上,双手伸向半空,高喊:“苍天有眼,你把一位贤明的国王赐给百姓,这是百姓的福祉啊。”其他臣民们跟着郭丰齐刷刷地跪在地上,高呼:“代王千岁,千千岁。”

    陆贾目睹此情此景,无限感慨地说:“万民空巷送代王,真是亘古未有啊。”

    刘恒淌下热泪,腿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高声说:“刘恒此去长安,若能继承皇位,一定做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乡亲们请放心,孤还要回来,回来看看与我休戚与共十几年的百姓。”

    “祝千岁一步登天!”臣民中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震天撼地,久久回荡不已。

    在陆贾、郭运来的陪同下,刘恒带着薄昭、宋昌、张武等六个人,缓缓穿过人群,循着向西而去的驿道,奔驰在秋色茫茫的原野。

    当他们来到距长安五十多里的高陵时,陆贾、郭运来先返回长安报信,陈平、周勃率领群臣,出城三里相迎。

    刘恒停在高陵,又心犯嘀咕,决定停在此地不动,让宋昌入都观变。宋昌打马扬鞭,飞抵渭桥,看到朝中大臣都在恭迎圣驾,问明情况,顾不上休息,赶紧回来,禀报刘恒:“据臣观察,群臣拥戴代王没有异心,代王尽管放心前往。”

    “既然中尉说平安无事,那我们走吧。”刘恒释除心中疑虑,下令车驾前往。一个多时辰,他们驰至渭桥,只见群臣跪伏在地上,口口声声称臣。刘恒下车,一一还礼答谢,宋昌紧跟刘恒,不离左右。

    群臣起来后,太尉周勃抢前一步说:“请代王离开众臣,臣有话要奏。”

    面对周勃的举动,刘恒一怔,不知如何回答。宋昌反应敏捷,毫不客气地拒绝道:“太尉有事,尽可直陈。所言是公,当着公众的面讲;所言是私,王者无私。”

    宋昌这句话太有份量,弄得周勃很尴尬。周勃本来想单独奉献玉玺,将来好让刘恒封个头功,现在被宋昌抢白一顿,不觉面颊赤红,但他毕竟见多识广,无奈中跪地,从怀中取出天子符玺,进献刘恒:“玉玺在此,周勃恭奉大王。”

    刘恒望着符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曾几何时,多少人为了它而葬身黄泉,而今它却活生生地摆在自己的眼前,和平过渡,安然享受,这究竟是何原因?难道冥冥中果然有神灵庇佑?想到这些,刘恒谦让道:“不是刘恒推却,本王德薄望浅,还是另选他贤吧。”

    群臣呼啦一声,再次跪下来,齐声说:“代王贤明,天下无双,非代王不足君临天下。”

    刘恒逊谢道:“诸位大臣请起,先暂且到王宫,再议未迟。”

    周勃见刘恒坚辞,初来乍到,不便勉强,便奉玺起立,群臣呼啦啦纷纷起立。

    “请代王登车,臣愿为前导。”周勃恭请刘恒上车,然后跃上马,在前边开道。

    刘恒登上车辇,缓缓启动。群臣在后边簇拥车辇,进入长安城,住进代王在京的行宫。

    刘恒不肯入住皇宫,让群臣诚惶诚恐。他们纷纷跪拜刘恒,请他早日继承皇位,以稳定民心,处理国政。陈平、周勃率领群臣,上书劝进:

    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琅玡王,暨列侯吏二千石公议,大王为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刘恒览书,不为所动,仍然辞谢道:“奉承高祖宗庙事关重大,孤才疏学浅,难当此任,还是请吴王、楚王来,共选贤君。”

    陈平、周勃不同意,他们率领群臣,把代王的行宫跪得满满的,面请刘恒继承帝位。陈平诚恳地说:“代王如果不同意群臣的恳请,我们一直跪在地上不起,直至代王同意为止。”

    张苍知道君臣之间在演戏,刘恒的推辞不是出自真心,但看透不能说透,他只能跪在群臣中间,像模像样地请愿。

    刘恒不忍群臣久跪,十分不情愿从座位上站起来,拱手弯腰,西向三让,南向再让,固辞不受:“众卿想陷孤于不义之地,孤不能答应。”

    周勃急了,连叩几个响头,情真意切地说:“群臣几经商议,一致觉得大王奉高祖宗庙最为合适,包括王公贵族和天下万民,也对大王翘首以待。”

    陈平略一沉吟说:“臣等平定诸吕叛乱,废黜少帝,本意为宗庙社稷计,绝非草率从事,也不存在攀龙附翼、希邀个人功名的私心杂念,愿大王能听臣一句话,登基为帝,这将是天下苍生的福气。”

    听了陈平的话,刘恒还是不肯答应。

    “臣等谨奉天子符玺,再拜皇上。”周勃把玉玺捧献御案,涕泗横流,声音哽咽:“代王再谦辞的话,臣等不答应,王公贵族不答应,天下百姓不答应。”

    刘恒觉得时机成熟,只好勉强应允:“既然卿等决意推立孤,孤不便一而再、再而三违背众意,孤答应继承大统。”

    群臣喜出望外,舞蹈称贺,齐呼:“陛下万岁,万万岁!”

    “平身。”刘恒笑了,笑得那样自然,笑得那样谦逊,没有丝毫得意忘形。

    在太阳即将下山的时候,刘恒乘着御辇,在群臣的护卫下进住未央宫。当夜,他拜宋昌为卫将军,掌管驻守长安的南北军,授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内安全,领衔为皇帝服务。同时命令有司缮写恩诏,颁发出去。全文如下:

    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