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刘恒的回答出人意料:“不仅孤王不走,随从也不能走,要让大家都尝一尝野菜团子,都了解一下百姓的疾苦。”
里正郭玉献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最后心一横,愧疚地说:“说实话,郭家庄很穷,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招待代王,我这个当里正的,感到很失职,但我们有一颗颗火热的心。”
刘恒笑着说:“孤今天来体验百姓生活,就是要尝尝野果子野菜团的味道,与百姓同苦同难,从而在代国官员中树立一种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
话没说完,村民们群情振奋,欢呼雀跃,“代王千岁,千千岁”的喊声此起彼伏。而对一群朴实的百姓,流淌着高贵皇族血液的刘恒双眼潮红,翕动嘴唇,轻声叹道:“多好的百姓呀。”
在里正郭玉献的陪同下,刘恒一行在露天中简单吃了一顿野餐,然后打道回府。
刘恒从乡下返回春和宫,心里像有一块棉絮堵塞似的,感到憋闷,以前只听说百姓生活艰难,今天亲眼一看,果然与牛马生活没有什么区别,这实在是人间悲剧。
晚膳时,刘恒没吃几口,就停箸不动。细心的薄姬注意到儿子的变化,轻声问:“恒儿,怎么不吃了?”
“我吃不下去。”
“原来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下了趟乡,就不吃不喝了?难道你下乡遇到不顺心的事了?”
“太悲惨啦,地没有种子播种,家没口粮下锅,一群饥民水深火热。”刘恒挪近薄姬,攥紧她的手,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我儿善心热肠。”薄姬掰开儿子的手,叹息不已。她扭过头,询问张苍:“丞相有何高见?”
张苍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薄姬:“当务之急,一则从官家仓廪中租借谷种给农夫,二则招集流亡人员,开垦荒芜之地。”
“你说到点子上了呀。”薄姬连连赞许,继而教诲刘恒:“当着百姓的面,你应该极力倡导两议,显示出国王的仁慈”。
“儿臣已顺应民心,首肯两议,百姓无不响应。”刘恒细嫩的脸上闪现出自豪感。
“两议既定,儿何愁之有?”
“当儿臣尝到野菜团粗糙难咽的滋味,心如尖刀剜割般难受,即使人参燕窝、大鱼大肉摆在眼前,也难咽一口。”
薄姬久久凝望着自己的儿子不语,为儿子一往情深地挚爱着一群嗷嗷待哺的饥民而高兴。难怪朝廷称赞自己的儿子温智贤良,儿子也确实堪称一位仁贤之王。
她吩咐王敏撤去剩余的菜肴,声情并茂地说:“今后给厨子说一声,把我们的饭菜减少四成,节俭下来的东西全部施舍给城中那些饥民,也好积些阴德。”边说,边返回景明宫。
当月牙儿悄悄挂在高高的树梢上,月光像水银一样,透过郁郁葱葱的树叶,在寂静的院中泻下斑斑驳驳的影子。刘恒来到薄姬的景明宫,在宦官的服侍下沐浴,然后麻利地钻进薄姬旁边的被窝。与往常不同的是,昔日刘恒一旦钻入被窝就会无忧无虑地发出轻匀的齁声,可今夜他翻过来掉过去,无论如何难以成眠,郭家庄饥民一张张面带菜色的脸不断浮现在他的眼前,怎么也驱赶不走。
薄姬静静地斜躺在儿子的身侧,她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儿子睡了,她才睡,儿子不睡,她绝对不会睡。儿子不时翻身的声音传进她的耳朵,她从被窝探出半个身子,俯在儿子的脸上问:“恒儿,睡不着?”
刘恒一个咕噜翻起身,紧紧抱住薄姬,痛心地说:“娘,儿臣一想起那些饥民,就怎么也睡不着。”
薄姬爱惜地抚着刘恒的头,叹道:“儿呀,遇到事儿,心里置不下不行呀,丞相肚里能撑船,将军头上能跑马,何况一国之王呢。”
夜深人静,万簌俱寂,母子俩嘀嘀咕咕,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翌日,在刘恒的督催下,张苍颁发租借春种、招集流亡的公告,阐明代王广施仁义的政见。
第37章 悔不听蒯彻之言()
二十天后,正当刘恒和他的伙伴把春耕生产搞得紧紧张张、如火如荼之时,去长安的张武回来了,他不仅把刘恒的外祖母薄氏、舅舅薄昭顺利接了回来,还带来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淮阴侯韩信因为谋反被诛杀,被夷灭三族。”
薄氏与薄昭的到来自然让薄姬欣喜不已,她让王敏把老太太安置到景明宫,与自己住到一块儿,让薄昭住到春和宫,能经常料理儿子刘恒,一家人能团聚在代地,也算一种福份。
韩信被诛杀则让刘恒惊讶不已,他把张武叫到春和宫,惊讶地问:“淮阴侯韩信被诛杀,朝廷怎么没有给各国诏旨?”
“代王有所不知,朝廷封锁了淮阴侯被杀的消息,我到京都时,看到京都巡逻的军吏增多了,城中的百姓神情紧张,经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块儿偷偷议论,我一打听,他们都说淮阴侯被皇后杀了,不像谣传。”张武拍着胸脯子说:“臣没长几个脑袋,不敢胡说八道。”
“那你说说淮阴侯如何被杀的?像淮阴侯这样军功卓著、韬略满腹的大将之才,没有父皇的亲口命令,皇后哪能轻而易举说杀就杀呢?”刘恒摇摇头,仍然不相信发生在韩信身上的一切。
“据说皇后为了树立个人的权威。”
刘恒深知,从吕后的平时举止来看,张武所言并非没有根据,这位母仪天下、统驭六宫的皇后,杀伐决断,阴骘刚毅,从不心慈手软,但淮阴侯韩信又何曾是一个等闲之辈,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开创汉朝天下立下盖世奇功,岂肯轻易俯首就擒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刘恒有些儿茫然,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淮阴侯韩信被诛杀被夷灭三族的消息千真万确,绝非讹传。这位空前绝后的军事家在被疑忌的日子,仍然不肯恬居人后,退隐山林,如果说是冥冥之中定数的话,可以说,贪恋官位的毛病把他推上了一条不归的道路。如果说皇帝刘邦与他一起驰骋疆场,朝夕相处,尚念旧情,在杀他与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迟迟不肯下手,那么皇后吕雉为了树立个人权威拿功臣开刀则毫不留情,不用皱一下眉头。韩信遇到吕后,算是倒了血霉。
在平息陈豨叛乱的战斗接近尾声时,淮阴侯韩信的舍人栾说举报他准备打开长安监狱,释放囚徒,攻占未央宫,策应陈豨叛乱。
吕后接到密报,异常惶急,她立即让大谒者张释把丞相萧何召进长乐宫椒房殿,商量对策:“丞相,有人举报韩信谋反。”
“韩信谋反?”萧何惊愕地反问:“他掌控百万大军时不谋反,到了手中没有一丁点兵权时谋反,臣不太相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现在不是丞相相信不相信的时候,而是应该怎么对付他的时候。”一般人很难想象吕后的恶毒,为达到目的,吕后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好一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萧何暗暗地倒吸一口凉气,想当初,老夫在皎明的月下跑了几十里路,才把这样一个天下奇才追回来,实现了汉军出关,与项羽一争天下的宏伟志向。现如今强敌破灭,英雄卸甲,没有用了,平白无故被君王疑忌,皇帝谎称云游梦泽,囚禁韩信到都城,楚王的封号削成淮阴侯,闲居家中。在他最能谋反的时候,他没有谋反,在他最不能谋反的时候,他居然要谋反,而且要释放几千个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囚徒谋反,看来这个举报带着挟私报复的色彩,说他谋反,我死也不相信。但不管我相信不相信,皇后已经为他定了谋反的基调,岂能因为我说他一句不谋反而轻易更弦易辙呢?我要是不与皇后一唱一和,皇后肯定会把我视为淮阴侯的同谋,一块儿给烩了,眼前也只有违心地与皇后同流合污,共同算计淮阴侯这条路可走,不是自己愿意不愿意、凭着自己的性子乱来的事情,至于淮阴侯冤屈,那也没办法,过去有冤案,现在有冤案,将来还要有冤案。萧何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屈从于吕后,他不动声色地问道:“皇后想如何处置韩信?”
“干掉他。”吕后铁青着脸,眼露凶光。
“皇上考虑到淮阴侯韩信在战争年代立下的奇功,给了他三个特殊的待遇,那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三条约定限制了我们的手脚。”萧何仍然为不杀韩信找借口。
“这个好办,丞相只要把韩信诳进长乐宫,下边的戏你就不用管了。”吕后胸中似乎有了成熟方案。
“韩信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