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乙巳,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日子,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皇上上合天意,下顺民心,颁布诏书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解除天下禁锢。
诏书颁布,万民欢庆,整个国家沉浸在一片喜悦中,得到实惠的百姓无不夸奖皇上仁慈圣明。
秦朝末年,大秦帝国像闪电般哗哗啦啦倒塌,刘邦作为建立西汉的开国鼻祖,亲眼目睹秦帝国的土崩瓦解,亲身体会百姓力量的强大,脑子里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钢浇铁铸般的秦帝国为何这么快就灭亡呢?
当刘邦带领军队进攻鲁国的时候,鲁国的儒生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觉得秦帝国焚书坑儒,刑罚残酷,是造成秦帝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在以后治理国家的岁月里,面对经过动荡又重新恢复平静的这个烂摊子,高祖、吕后、文帝以及当今皇上顺应民意,采用简易轻松、自由放任的黄老学说。黄老学说主张“清静而天下正”和“我无为而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核心内容归纳为四个字:“清静无为。”
黄老学说在西汉之初成为治国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上至窦太后、皇上以及满朝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很多是黄老学说的信奉者。在皇上现存的十三个儿子中,河间王刘德少好黄老,太子刘彻聪明好学,对道学大义研习精深。太子每次在窦太后的面前谈起道学,都是头头是道,引来太后一片赞扬之声。
皇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也是各种学说比较活跃的时期,国家已经从秦王朝万马齐喑的状况中走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皇上是黄老学说的信奉者,但对其它学说如儒学、法学、阴阳学、兵学、墨学以及文学采取兼容和自由的态度,显得尤其可贵。
黄老学说因为有统治者的推崇而盛行天下,但儒家不满于这种现状,一有机会就对黄老道家的权威地位发起挑战。最著名的儒道之争,发生在道家代表黄生和儒家代表辕固生之间。在皇上面前,他们围绕“汤武革命”到底是“受命”,还是“篡弑”,展开比较激烈的辩论。
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做了博士,清癯的脸,黑色的胡须,看上去很有个性。黄生是黄老学说的信奉者,白发皤皤,慈眉善目,颇有道家风骨。两个人所学道家儒家两个派别,互不服输,都认为自己所学的学说在这个世上是最伟大的学说。
皇上听说他们之间互不相让,互争长短,觉得挺有意思,便对他们说:“卿等治学不同,各有所长,明日在宫殿内好好辩解,看到底哪种学说最好?”
“诺。”两个人都想把对方驳得体无完肤,从而确定学派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因而满口答应。
翌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和风惠畅。大臣们分成道学、儒学两派,分坐在大殿的两边,泾渭分明,阵线清晰。
黄生首先发言:“按照道家学说,商汤、周武王并非秉承天命,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
对于这个问题,孟子早有结论,他认为桀纣失民心而失天下,汤武得民心而得天下,商汤伐桀是为百姓复仇,武王伐纣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君主不行仁义、残害百姓就是独夫,百姓可群起而诛之。依据这个理论,辕固生站起来,不客气反驳说:“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夏桀、殷纣是两位暴虐的昏君,天下人心已归顺商汤、周武王,包括夏桀、殷纣的臣民也归顺商汤和周武王,商汤和周武王代表全天下民意,带领全天下百姓起来革命,杀死夏桀、商纣,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
面对辕固生的汤武革命逻辑,黄生打了一个比喻:“帽子破旧,但要戴在头上;鞋子虽新,但要穿在脚下。这是何故呢?因为上下有别。”
辕固生静静地听黄生打比喻,心里盘算着如何折服对方,只听对方引用姜子牙六韬中的冠履论调,滔滔不绝地说:“夏桀、商纣虽然无道,但身为君主而在上位;商汤、周武王虽然圣明,但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过,臣子不能直言劝谏,反而借其过而诛杀他,自登南面称王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呢?”
“这个比喻极不恰当。”辕固生满腹经纶,微微哂笑,揶揄说:“如果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又该如何解释?”这个回答很巧妙,把黄生逼入诡辩术中的两难境地,黄生一时语塞。
皇上听了他们的辩论,饶有兴趣,他是黄老学说的信奉者,内心倾向于黄生,但他觉得辕固生说得更有道理,因而没有对辕固生采取粗暴的态度,而是做了一回和事佬,息事宁人。他宽容而又大度地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见得不知道肉的美味;论学之人不谈论商汤、周武王受命于天,也不见得就是愚陋无知。”说着,呵呵一笑:“今天的辩论到此结束。”
道学、儒学两派学者呼啦啦站起来,陆陆续续走出宫殿,从此之后,他们都不敢在皇上的面前,继续讨论商汤、周武王到底是受命于天,还是弑君篡位?
然而,儒道之争远远没有结束,黄生并不甘心在辩论中居于下风,他串联信奉黄老之学的大臣,共同谒见窦太后,以赢得她的支持,因为他知道太后素好黄老,不悦儒学。这中间当然包括名臣汲黯,汲黯为人正直,不阿权贵,在京城享有很大的名气。
信仰之争,不可不争。窦太后明白几个大臣的来意后,笑着问道:“儒道两家,各执一词,二者区别何在呢?”
黄生早有思想准备,直言二者区别:“道学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而儒学主张教而不类,君轻民贵,君舟民水。”
“卿等以为二者孰优孰劣?”
汲黯眼睛不大,唇上长满胡须,身材略胖,看太后问话,便说出自己的想法:“大汉建国以来,为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高祖、吕后以及文帝采用黄老思想,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以臣之见,黄老学说是当今这个世上最好的学说。”
“卿等是否也认为黄老学说是当今这个世上最好的一门学说?”
“是。”群臣异口同声。
“哀家也是这样认为的。”窦太后是黄老学说的忠实信奉者,当然要捍卫它的权威地位,对于突然冒出一个“黑马”辕固生,心中暗暗冷笑:“既然如此,哀家倒要见识一下辕固生。”
黄生想起辕固生,心中恨恨不已,忘不了进一句谗言:“太后,辕固生不仅顽固,而且狡猾,你老不能心太软。”
窦太后点下头说:“好。”
几个大臣走了,窦太后派人把皇上和辕固生叫来,取出老子,责问辕固生道:“博士,听说你褒儒贬道?”
耿直的辕固生坦率地说:“臣一向研究儒学,对黄老学说不感兴趣。这不是什么秘密,大臣们都知道。”
“哀家不明白,老子博大精深,简便易行,你为何不信奉呢?”
辕固生从心里看不起黄老学说,直接反驳太后:“老子只不过是家人常言,没有什么至理名言!”
一句话把窦太后激怒,她生气地说:“难道老子不如那些司空城旦的书吗?”司空城旦在此比诸司空狱官和城旦刑法,道家历来认为法家险峻,最好的例子就是秦朝实行暴政,国祚仅仅延续十五载。
“道不同不相为谋。”辕固生听出窦太后讥讽儒学苛刻的意思,觉得她在以势压人,凭自己现有的身份,即使辩才有余,也难与她辩个高低上下,输赢胜负。想到儒道两家的巨大分歧,想到自己不便与她争辩,一气之下,站起身来,掉头而出。
辕固生因与太后私见不合,退出宫殿,但他忘了谢过,惹得窦太后怒气勃发:“大胆狂徒,无礼至极,应加死罪。”
母亲要杀辕固生,坐在一旁的皇上为难了,他知道母亲正在盛怒之下,很难劝说,但辕固生说的是实话,也没有错。他皱着眉头,一脸苦笑,对太后说:“母后,辕固生不行人臣之礼,固然该杀,但皇儿不知让他怎么死,才解母后之气?”
窦太后狠狠地说:“把他扔进彘圈,俾彘咬死他,省得费事。”
皇上听过黄生与辕固生争论汤武革命,觉得辕固生说得有理,不愿意让辕固生平白无故丢掉生命,不由眉头紧皱,脑子高度运转,很快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吩咐左右,拣来一把明晃晃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