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弓高侯韩颓当皱着两道浓黑的眉毛,沉思片刻,冷静地说:“荥阳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必须有人镇守。我想在座的诸位将军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平均使用兵力素来是兵家大忌,三路分兵,三路兵力均不占优势,我军何以取胜?”
“是啊,是啊。”将军们开始叽叽喳喳议论:“栾将军的用兵方案漏洞较大,非制胜之策。”
郦寄眯着眼睛,睨一眼韩颓当,挖苦说:“既然韩将军觉得栾将军的用兵方略有瑕疵,那你一定成竹在胸?”
韩颓当毫不介意,淡淡一笑说:“常言说‘计毒莫过于断粮’,倘能出一支奇兵,掐断吴楚联军的粮道,吴楚联军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吧?必然不战自溃。”
“这倒不失为一条妙计。”窦婴咂吧几下嘴唇,微胖的圆脸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
将军们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议论纷纷,都能说出一条破敌的计策,但都不完整,都不符合周亚夫的心意。周亚夫喝一口茶水,然后把杯子放到案牍上,站起来,走出去,上厕所小解。
城阳中尉邓先跟在周亚夫的屁股后,一边走,一边简明扼要指出吴楚叛军各自的作战特点:“吴楚两军,特点各异:吴军气势正锐,难与争锋;楚兵剽轻,不能持久。”
“邓中尉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两个人小解后,从厕所出来,周亚夫对邓先的分析比较认可,一双虎目看着邓先的脸,等待他继续往下说:“计将安出?”
邓先面带微笑,好像一切胜券在握:“为将军筹划,不如引兵东北,在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深沟高垒,把梁国尽委吴楚叛军,吴楚叛军必然倾尽精锐攻打梁国,等他们双方打得筋疲力尽,将军另派一支轻兵,占据淮泗口(今江苏淮阴西,泗水入淮之口),断绝吴楚粮饷之道。吴楚粮竭,必然溃散。”
这个计策说到周亚夫的心里,周亚夫击节称赞:“邓中尉所献之计,与我不谋而合。在当前吴楚叛军气势正盛之际,如果我军贸然与之决战,只能招致无可挽救的大败,不如避其锋芒,静待时机,看准他的软肋和死穴,猛然击之,让他猝不及防。”
等他们二人返回大帐,将军们正在热烈讨论。周亚夫返回帅座,干咳两声,将军们立即静下来,只听周亚夫说:“诸位将军所言,各有各的道理,当下吴楚联军锋芒毕露,锐不可当,我军若与之交锋,必然惨遭败绩,本太尉绝不干危害国家、危害军队的蠢事。”
窦婴听了周亚夫的话,内心十分赞成他的缜密分析,忍不住频频颔首,一双大眼睛里闪着炽热的光芒,一眨不眨地集中在他那张黝黑的脸上。
只听周亚夫娓娓道来他的用兵之策:“兵法云:尽敌阳节,盈我阴节,避实击虚,击其惰归。本太尉决定采纳各位将军所献之策,兵分五路:一路由郦寄将军率领,与河间国军队合力攻打赵国,逼迫赵国军队龟缩邯郸;一路由栾布将军率领,去解齐国之围;一路由韩颓当将军率领,骚扰、切断吴楚联军的粮饷之道;大军由本太尉率领,屯扎昌邑,深沟高垒,与吴楚叛军对峙;窦大将军据守荥阳,居中策应各部。”
可以说,周亚夫认真听取栾布、韩颓当、邓先等方面的意见,全面、客观、准确估计和分析形势,从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用兵方略。将军们支着耳朵,聆听周亚夫谈论用兵之道,无不从内心佩服他的正确决断。
周亚夫刚分完工,扭头朝窦婴一笑说:“窦大将军说两句吧。”窦婴用大眼睛环视各位将军一遍,脸色严峻地说:“在征求诸位将军意见的基础上,周太尉制订比较合理的用兵方略,希望诸位将军认真执行,奋勇杀敌,早建奇功,本大将军只强调一句,如果谁在战场上畏怯逃脱、变节投降,或者通风报信、涣散军心,必为军法所不容,杀无赦。散会。”
将军们呼啦啦站起来,纷纷走出帐外,各自返回自己的军营,准备去了。两天后,周亚夫与窦婴互道珍重,各奔征程。
在各路将军汇聚荥阳之际,五皇子汝南国国王刘非上书皇上,要求带兵攻打吴楚叛军,辞气慷慨,态度坚决,让皇上喜出望外。刘非出生于公元前168年,自幼尚武,与诸皇子性情不同,到七国叛乱时只有十四岁,可谓少年英雄,有勇有谋。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主动长缨请战,皇上能不惊喜吗?皇上觉得这个儿子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有备而来,考虑到他堪当重任,欣然批准他的请求,赐予他一枚将军印,让他单独带领一支军队,参加平叛,成为平叛大军中一段最富有传奇性的佳话,极大地鼓舞全军士气。
周丘是下邳人,亡命吴国,酤酒无行,吴王刘濞对他心存鄙视。在吴军没有渡过淮河之前,吴王众多的宾客都得到重用,有的当了将军,有的当了校尉,有的封了侯,有的当了司马,唯独他什么也没当上。
周丘心中很失落,很郁闷,长时间站在淮河岸,看着滔滔奔逝的河水,愤愤地想:“难道周丘这么惹大王讨厌?凭什么别人封官志得意满,而我却遭到冷落和遗弃,我就不相信他们比自己多长出三头六臂,比自己有多大本事。”寒风吹来,拂过他的脸颊,他暗暗发誓:在下不用大王一兵一卒,凭着一身过硬的本事,照样给大王打出一番天地。
主意想定,周丘来到吴王的大帐前,请求晋谒刘濞。刘濞听说他来求见,心中很不高兴,想一口回绝他,但考虑到自己没有封他一官半职,好像也有过分的地方,便接见他,不耐烦地说:“周丘,卿找孤有何话要说?”
出乎吴王的意料,周丘没有一句怨言,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做了一个自我检讨:“大王不封臣当官,臣不怨任何人,只怨自己无德无能。”然后用以德报怨的口气请求:“臣不敢奢望统领军队,临阵决战。臣只盼大王能赐给一个符节,出使下邳,据为吴地,来报答大王。”
周丘说不动一兵一卒,便能占领下邳,让刘濞深感意外,他蹙着眉头,暗暗思忖:何不让周丘试一下?成功了自己能获得识人之明的美名,失败了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不待见他。想到这些,刘濞爽快答应:“孤给卿几个随从,见机行事,孤等着你胜利的好消息。”
“诺。”周丘领了符节,挑选几个精明强干的随从,连夜马不停蹄赶至下邳宾馆。下邳军民听说吴王造反,都去守城。他让兄弟去骗来县令,兄弟二话没说去了。在明亮的烛光下,他来回踱步,心中暗暗犯疑惑:不知道县令来不来?正当他犯疑惑的时候,县令毫无戒备,大摇大摆来了。他脸上一喜,暗暗说“天助我也”,等县令一进门,他瞪起双眼,不由分说给县令捏一个罪名,喝令随从把县令杀了。
一切干得那么利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县令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下一步如何办?周丘胸有成竹,让兄弟把当地的富豪和官员全部召集到宾馆,动之以理,示之以威:“都是下邳乡亲乡邻,想必用不着说客套话,天明之后,吴军便到,如果投诚的话,全城人都能得到保全,有才能的人还会得到重用;如果不投诚,杀全城人只是一顿饭的功夫。何去何从?大家好好选择吧。”
看着县令血淋淋的尸体,当地的富豪和官员全都相信周丘的鬼话,纷纷表示归顺吴王刘濞。周丘看他们诚心实意,让他们回去宣传,这些人一传十,十传百,仅仅一夜间,守城的三万军民失去灵魂,土崩瓦解,成为吴王刘濞的叛军。
周丘把这个消息上报给吴王刘濞,刘濞喜出望外,暗暗叹道:“看来孤真低估周丘,没想到他能一夜之间收服三万军队。”他在赞叹之余,命令使臣来到下邳,传令周丘,带领现有军队,向北进发。
第266章 跪拜六将军()
朝廷大军进入荥阳,在战略上占据一定的主动,但吴楚联军气势正盛,一时难以争锋。为稳妥起见,周亚夫没有急于与叛军展开决战。叛军不会按照他的指挥棒行动,一直在寻求战机,决定在朝廷援军到达之前,首先消灭梁国军队。梁国军队面临生死存亡。
自从枚乘写信劝谏吴王刘濞无效后,梁王刘武意识到与吴楚叛军的大战不可避免。经过与部下商议,他决定御敌于棘壁(今永城市西十八里镇柘树集)。
记得部队出征的那天,梁王刘武在丞相轩邱豹、中大夫韩安国等幕僚的陪同下,为出征的将士们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当时天空被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