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母后的话,调查已接近尾声,正在结案。”刘恒如实回答。
薄太后抓起头巾,朝着儿子抛去,疾言厉色:“绛侯三朝元老,有功社稷,手掌玉玺、统率北军的时候不反,如今兵无一卒,退居小县,却图谋造反,也不知你听了何人的构陷,竟然想屈害功臣。”
刘恒从来没有见过母亲发这么大的脾气,先是一怔,然后赶紧跪到母亲的膝下,紧张地说:“母后,你别生气,绛侯的案子已经由廷尉讯明冤情,正在准备释放。”
“那哀家就看着你下诏书赦免绛侯。”
“好。”刘恒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站起来,走到案牍前,宫娥拿来笔墨纸砚,他手握笔管,在玉帛上笔走龙蛇,写下几行遒劲有力的赦免诏书,等墨迹晾干,亲手递给母亲,陪着笑脸说:“母后,你看这样行吗?”
薄太后霁(ji)颜,怒气消散,捧着诏书,一目十行,满意点点头,轻声说:“派人到狱中宣读诏书吧。”
“皇儿立刻临朝,宣布绛侯无罪。”刘恒说罢,抬腿向外走去,登上车辇,一刻也不耽误,径直回到未央宫,把廷尉召来,商量如何结案。
吴公已准备好结案报告,迅速展开,向刘恒详细禀报,刘恒听了半截,听出大概意思,截住他的话头,让人持节到狱中,释放周勃。
周勃走出监狱,只见大儿子周胜、二儿子周亚夫、三儿子周坚立在门外,正踮着脚尖,焦急地向里边张望,看他出来,欣喜地迎上前去,围在他的左右,问长问短。周胜咧开大嘴说:“爹,你终于出来了。咳,你不知道,儿子为了你,几乎都崩溃了。”
周亚夫迅即用眼睛扫视一下四周,看到几个狱吏正用手指指着他们,指指点点,说说笑笑,机警地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亚夫说得对。”周勃拍拍大儿子的肩膀,又拍拍二儿子、三儿子的肩膀,朝曾经欺负过他的狱吏努努嘴,仰天喟叹:“我尝统领百万雄兵,无所畏惧,怎知狱吏骄横显贵,跋扈难治,竟至如此。”说罢,回到在京城的周府,沐浴一番,换上一身干净的朝服,坐上马车,匆匆来到未央宫,上朝谢恩。
第142章 绛侯谢恩()
看到周勃脸色憔悴,眉头突然添了几道沟壑似的皱纹,一脸沧桑,一脸冤屈,刘恒的心软了。他有些愧疚地说:“都怨朕误听谗言,让卿身陷囹圄,吃尽苦头。”
周勃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臣承蒙陛下厚爱,在家颐养天年,不意惹怒小人,诬陷臣图谋造反。臣虽然身陷缧绁,却始终坚信陛下会明辨是非,让臣重见天日,安度晚年。今果然如此,臣周勃谢主隆恩,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卿平身吧。”刘恒轻轻唤了一声宦官赵谈:“赵谈。”
“奴才在。”赵谈习惯性地点头哈腰,应声答道。
“给绛侯看座。”
“奴才遵旨。”赵谈赶紧搬过来一个锦墩,放到周勃的眼前。
“谢陛下。”周勃弓腰施礼,然后侧身而坐。
谁知刘恒却平静地对他说:“这个不要谢朕,如果要谢的话,就谢车骑将军薄昭、中郎将袁盎,包括廷尉,是他们在朕面前为你鸣冤叫屈,打抱不平,甚至跑到太后那里,为你说情。”
“如果说车骑将军薄昭为臣讲情,臣多多少少相信;如果说中郎将袁盎为臣说情,真是出乎臣的意料。”说薄昭讲情,周勃有些相信,因为他在狱中曾交代大儿子周胜,让周胜花尽所有的黄金,去贿赂薄昭。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薄昭得了他的好处,完全有可能竭尽全力,上下替他活动。可如果说袁盎讲情,他真的有些费解,这个当初在皇帝面前曾极力诋毁他的“怪人”,竟然会站出来为他讲情,难道中间有利可图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无利可图,这个“怪人”为何要为他讲情,打死他也不相信。
正在他半信半疑的时候,只听刘恒说道:“日子久了,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心眼好坏。袁盎是一位宅心仁厚、刚正不阿的大臣,平时说话听起来非常刺耳,其实是一位为人着想、心底无私的坦荡君子。”
说到这里,刘恒顿了顿,诡秘地说:“还有一位,你绝对想不到。”
“哪位?”
“长沙王太傅贾谊,你的冤家对头。”刘恒拿起贾谊的奏章,让赵谈传给周勃。
周勃双手捧着奏章,看了一遍,脸色刹那间变得通红,脊梁骨冒起一层细密的汗珠,顿感无地自容,霍地站起,向坐在御座的刘恒深深一躬腰,诚心诚意谢过说:“想当初,臣嫉贤妒能,不遗余力排斥贾生。没想到贾生到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以德报怨,仗义执言,与贾生相比,臣太渺小了,觉得太对不起他啦!”
刘恒笑微微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即改,善莫大焉。卿经历此次牢狱之灾,还记恨说话坦直的袁盎吗?还嫉恨才华横溢的贾谊吗?”
“臣一定知错就改,向二位正人君子登门致谢,赔礼道歉。”周勃彻底被感化了,忙不迭地说。他重新跪在地上,向刘恒辞别:“臣在京城逗留几天,到车骑将军、中郎将的府上拜谢他们,然后离京返回封地。”
通过这次调查,刘恒知道周勃没有反叛的意思,彻底放心,欣然同意他的请求,叮嘱道:“卿返回封邑,修身养性,绕膝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同时多管管周胜与绛邑公主,让他们俩和和美美过日子吧。”
“臣遵旨。”周勃站起来,整理一下朝服,向宫外缓缓走去,刘恒面带微笑,把他送出宫殿门,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从皇宫走出来,周勃坐上车,到薄昭以及廷尉的府上进行答谢,当然这些答谢都是礼节性的。等他转完这两家,考虑到贾谊远在长沙,只好作罢,最后他来到袁盎的府上,重点感谢这位“怪人”。
听说周勃来拜访,袁盎急忙走出,把他热情迎进门。袁盎的府邸不大,就一个四合院,干净简朴,仅仅种了几棵柳树,在微风的吹动下婆娑起舞,在地上留下斑驳的阴影。
袁盎端视一下他的脸,笑着说:“从绛侯的脸色看,监狱的确不是人呆的地方,脸瘦了,精气神不如从前。”
“要是好地方,人们都争着去呢。”周勃哈哈一笑,爽直地说。
两个人走进会客室,坐下来。袁盎呼唤一声家仆,家仆走到他的身边,他吩咐道:“搞四个精致的小菜,拿一坛窖藏十五年的老酒,特为绛侯接风洗尘。”
周勃连忙阻止说:“这又不到吃饭的时候,别麻烦了。”
袁盎诚恳地说:“绛侯是我大汉朝的功臣,岂能慢待?”
“你还是那个爱与皇帝以及重臣唱反调、同时又具有古道热肠的袁盎,这真是千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呀。”周勃亲昵地说。
一会儿工夫,家仆端上酒菜,袁盎亲自把盏,为周勃庆贺出狱,两个人边吃边喝,渐入佳境。他们谈东道西,饶有兴趣,或眉飞色舞,或绘声绘色,当周勃谈到袁盎上次弹劾他的时候,两个人都开怀大笑。
周勃坦诚地说:“我非常不理解,我和你哥哥袁哙交情那么好,绝没想到你会弹劾我,你当时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我一直对你耿耿于怀。现在终于明白,你是为了我好,才上的那一本奏章,可惜我醒悟得太迟。”
“我们都不是圣贤,谁没有个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袁盎哧溜一声,把酒送进肚里,坦率地说:“我当时看不惯你的趾高气扬,觉得发展下去很危险,因而便向皇上进了谏言。”
“假如我当时能意识到这一点,这后来住监狱不就免了,可惜呀,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没有先见之明,没有长前后眼。”谈到往事,周勃懊悔莫及,扼腕长叹。
“这次牢狱之灾对绛侯来说,虽然是一件坏事,但我相信,绛侯一定会从中汲取教训,把它作为人生一次宝贵经历镂刻在心中。”袁盎不断善意抚慰周勃那颗曾遭受极大创伤的心。
“愿意结为生死之交。”
“愿意结为生死之交。”
两个人对视一笑,举爵相邀,喝得高潮迭起,淋漓尽致。当酒会结束,周勃脑子晕晕乎乎,身子摇摇晃晃坐上车,满嘴酒气回到府邸,一头栽倒床上,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
翌晨,他心情复杂地告别长安,返回自己离开没有多久却让他恍若隔世的封地,从此再没有回来这个曾让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