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邓通,他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前边三个姐姐,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因村北南阳郡到汝南郡的官道修通,他的父亲邓贤见到驿骑飞驰、四方辐辏,就为他起名“通。”
幼年的邓通除读经习文之外,更多时间是去水深草丰的南河中戏耍、摸鱼、捉虾,练就一副弄水撑船的好身手。到了弱冠之年,他读书没有多大的起色,颇有资财的父亲望子成龙,把他送往京师长安,希望能为邓家寻求一条光宗耀祖、彰显门楣的道路。年轻力壮的邓通因为擅长划船,不久被征召到皇宫里,做了黄头郎,专职掌管行船。
邓通被带入宫中,迅速得到提拔,当了御船船监,但皇上很快发现他庸碌无能,与梦中求贤的故事相距十万八千里,不由为自己荒诞不经的行为暗暗发笑。不过邓通性情温和谨慎,不事张扬,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皇上几次赐他休假,但他依旧呆在宫里,不出去玩,深得皇上的宠爱,皇上一时高兴,封他为中大夫。在宫里,他与赵谈一道,成为皇上的红人。
第120章 湘水凭吊屈原魂()
邓通的飞黄腾达引起群臣的非议,第一个看不惯他的就是那位正直善良、恩怨分明的大才子贾谊。贾谊曾多次当着皇帝的面,讥讽他为庸奴,他自然恼羞成怒,当面或者背后说贾谊的坏话,攻击贾谊恃才傲物。
刘恒是个明白人,知道邓通没有尺寸之功,平白无故提拔到朝廷,大臣中对他看不起、看不惯的不止贾谊一个人,但刘恒同时也明白,邓通充其量是自己的一个弄臣,左右不了朝廷局势。
倒是贾谊,虽然才华横溢,文章锦绣,但不知内敛,外有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一班老臣对他嫉妒攻击,内有邓通多次进谗,可谓内外夹攻,使他不但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连在朝廷中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皇上觉得他在官场上不够圆融通达,有必要到地方再锻炼一下,对他增长才干、磨练性格有较大好处,以便于将来放到更重要的岗位。想到这里,皇上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贬谪贾谊为长沙王吴著的太傅。
贾谊接到圣旨,思想毫无准备,一下子惊呆了。长沙国地处南方,离京城长安有几千里之遥,更使他难受的,学识渊博、志存高远的他本想辅佐皇帝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如今事与愿违,竟然受谗被贬,心中甚是怏怏不乐。
他不得不去,在离开京城长安之前,他分头拜别他的老师御史大夫张苍和廷尉吴公。尽管他在改正朔、易服色、大兴礼乐、更定官制诸多方面与张苍有较大分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师生情谊,张苍鼓励他要继续钻研学问,写出传世之作:“这次贬谪,看是坏事,其实也是一个重要机遇,你到了长沙国之后,可以静下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更有分量的文章,为国家长治久安继续出谋划策。”
吴公更是充满期待,语重心长地说:“人生就是这样,有高潮,也有低谷,你还年轻,年轻的时候受点挫折不算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学生一定记住老师的教诲。”贾谊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泪花,告别他的老师。
他回到家里,携带妻子回到娘家,把自己调动的事情告诉贾家人。贾家人虽然感到意外,但朝廷的人事变化,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又有什么办法,他们除了表示惋惜之外,就是叮嘱他和永丽:“到了南方之后,首先得适应本地的水土,永丽要多多照顾先生,希望有一天皇上能回心转意,把先生调回京城,让咱们一家人重新团聚。”
就这样,公元前177年,贾谊携带妻子永丽、书童贾六以及三个家仆,离开京城,前往长沙国赴任。
一路上,他们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自不必说,当贾谊渡过湘水的时候,想到爱国诗人屈原,也是因为遭到佞臣权贵的谗毁而被贬出楚国都城,最后投汨罗江而死,而自己今天的遭遇与这位爱国大诗人何其相似。望着滔滔的江水,他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吟出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tuo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yun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chi枭翱翔。闒tà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hun兮,谓跖zhi、蹻(qiāo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xiān。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mi深潜以自珍;偭蟂miǎnxiāo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zhihuáng水蛭,蚯蚓?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zhān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这篇赋吊古伤今,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之心,并抒发自己不受重用和不甘屈服的怨愤心情。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这样一个念头,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这些功臣宿将们为汉王朝出过大力,嫉妒、排挤他,自己还能够理解,像邓通这样无德无能、无尺寸之功,善于阿谀媚上的小人,竟然天天在皇帝的身边诋毁他,他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怨气。
这篇赋传到京城,风靡一时。刘恒看了,连说写得好,同时感叹道:“贾生虽然有才,但器量太小,不堪重用。”
第121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周勃把贾谊排挤出京,当然快意,不过他的这种快意没过多久日子,他便被第二次罢相。
公元前177年10月底丁酉日,代表神明的上苍又一次发生日食,这是皇帝登基以来第三次发生“天狗吃日”现象,在皇帝的内心造成极大的不安与惶恐,他经常扪心自问:“难道朕做错什么?从而引起上苍一而再再而三的警示。”
他想到贾谊,一个忧国忧民的书生,早就由于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这些功臣宿将们嫉妒和排挤,由于邓通的进谗而被远远地调离京城,京城从而少了一个不太合群的读书人,看来上天不是针对他的。
他又想到周勃,那个锥钝少文的周勃,前些日子极尽所能挤走贾谊,而自己同时又被城阳王刘章、济北王刘兴居所痛恨。两位诸侯王每次见到皇帝,都是异口同声说:“周勃到封地,我们也去,他不去,我们也不去。”把周勃作为他们的代表,作为他们赖在京都迟迟不肯离去的挡箭牌。理由和托词惊人相似,一看就是一个鼻孔出气。
如此一想,周勃顿时成为一位处在风口浪尖的敏感人物。刘恒当然明白,城阳王刘章、济北王刘兴居之所以这样做,与不满朝廷的封赏有极大关系,与周勃不兑现当初的诺言有极大关系,如果让周勃继续盘踞在丞相的位置,显得非常不合时宜。
想到这里,刘恒开始犯嘀咕:“难道上苍发生日食,应在周丞相身上不成?”他为此左思右想,犹豫不决。
但刘恒的这种犹豫只是短暂的,到了11月,他很快就做出第二次罢免周勃丞相的决定,让周勃主动带头返回自己的封地。
刘恒下这个决心绝不是心血来潮,不经过深思熟虑,绝不敢下这个决心,毕竟是在动一位身居首辅的丞相,一位在朝野有着极大影响的要人,牵一发而动全局,弄不好就会把朝局搞乱。
刘恒在诏书中是这样说的:“日前曾诏令列侯返回自己的封地,有的找借口不走,丞相是朕敬重的人,可为倡率。”理由堂而皇之,谁也说不出什么,包括周勃在内。
同贾谊一样,周勃也是毫无思想准备,但诏书已经下达,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没有理由不照办。
周勃一脸怅然,满肚子郁闷,暗暗想:“复相还不到一年时间,再次被皇上罢相,自己究竟什么地方得罪皇上啦?”
“难道我与灌婴、张相如、冯敬合伙诋毁贾谊,诋毁错了?”
“难道当初我许给刘章为赵王、刘兴居为梁王,没有兑现,遭到天谴?”
“看来我真的老了,不合时宜,老朽无用!”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