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一次争取到了江浙财阀的支持,成功地卷土重来,再一次控制了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他又通过发动“二次北伐”打垮了张作霖,彻底埋葬了北洋政府——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蒋介石就实现了从上海滩小瘪三到全中华最高领袖的华丽转身。
然而,最终导致蒋家王朝覆灭的祸根,也从此埋下——正所谓“贪多嚼不烂”啊!
因此,即使蒋介石登上了“中华第一人”的宝座,也还是感觉处处不顺——党内的元老依然对他这个小字辈面服心不服,不断地密谋着各种的反蒋运动;各路军阀对他这个总司令也是阳奉阴违,即使用“以军事解决西北,以政治解决西南,以外交解决东北”的办法,打赢了中原大战,也还远远谈不上一统天下;而且,曾经被他用屠刀杀得血流成河的共…产…党人,也拿起了武器,让他一生的噩梦从此拉开了序幕
更要命的是,日本在前一年并吞热河,虎视华北,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意图已昭然若揭。全国抗日的呼声使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相当被动。一纸塘沽协定以承认日军对东三省和热河的占领为代价,换来了中日暂时的休战,但却使蒋介石坐实了“国贼”之名,被淹没在全国上下的一片骂声中。
说穿了,蒋介石之所以会落到这等尴尬的境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被“中华第一人”这个金字招牌给迷花了眼,没有吸取昔日冯国璋大总统“进京坐火坑”的教训,更没有发现在自身根基没有夯实的情况下,就贸然谋求中央政府的大义名分,其实只会把自己推进火坑——如果他此时的身份并非全国领袖,而是孙传芳那样的“东南五省联帅”,操作空间就能灵活得多了,又哪里需要承担对日妥协投降的罪责?
然后,在内忧与外患之间,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在他的心目中,无论日军再怎么强大,英美列强也不可能让日本独霸中…国,最多就是丢失几个省份而已,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政府可同意与日本协商,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
所以,外患不过是疥癣之疾。
但“赤…匪”的性质就不同了,这是一场极少数富人对绝大多数穷人的战争。当穷人是没有组织的一盘散沙时,问题还不大,但当组织能力超强的中…共,将绝大多数穷人唤醒并组织起来时,这简直就是一场不可能苏醒的噩梦!因此,“赤…匪”的内忧才是心腹大患。他宁可投降日寇,也不可对赤…匪妥协!
可惜,让蒋介石感到恼火的是,似乎大多数党国要员都不能理解自己“攘外必先安内”的苦心,对他的对日妥协策略横加指责。甚至于他的大舅子宋子文都跳了出来,公开主张抗日优先,更认为“赤…匪”问题只能从政治上解决,从而博得舆论一片叫好,却将自己陷于屈膝卖国的境地中,让他憋了一肚子的火。
幸好,眼下第五次围剿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只要消灭了赤…匪,后方的那些“小人”自然也不足为虑。
除此之外,如今同样让蒋某人感到十分闹心的,还有上海滩的那一干进步文人。
民国时代虽然黑暗动荡、民不聊生,但在思想和文学上,却是百花齐放、名人辈出。
那些民国的文人或者说“大师”,通常都有着所谓“独立”的品格,性格或多或少有些怪异,说得难听些叫疯疯癫癫,说得好听点就是狂放不羁——晚清民国的混乱局面,还有中…国传统文人“傲诸侯而慢公卿”的风骨,都是铸成这群人意识品格的重要因素——让很多黑白两道大佬,尤其是政治家们颇为讨厌。
比如说,此时的蒋介石委员长就一直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如今他已经成了全国领袖,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敢在报纸上公然骂他——难道不是应该一个个歌功颂德、马屁如潮、山呼圣明才对吗?
但上海滩的文人们可不这么想,民国这些年来,他们早已看惯了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当年的段祺瑞总理何等威风八面,如今还不是泯然众人矣?昔日的吴佩孚将军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朝兵败之后,如今还不是只能下野做寓公?你蒋介石又有何德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何功勋,居然敢奢望坐天下一辈子?
反正这蒋某人指不定哪天就下台了。所以,甭管他如今头上挂着多少官衔,该骂的时候还得骂!
斥:“奢言抗日者,杀无赦!”却还是得不到半点谅解。全国上下的抗日救亡运动依然愈演愈烈。很多曾经为他在“四一二”血腥清党而叫好的铁杆右…派知识分子,此时也都转身破口大骂他“媚日”、“卖国”,甚至高喊“反蒋抗日”这让他不由得产生出一种举国上下尽是共谍的错觉
——老蒋忘了一件事,极端右…派往往也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他们之所以愿意支持蒋介石,是希望扶植一个能够对内镇压底层人民,对外打出国威和军威的拿破仑,而不是一个只会耗子扛枪窝里横的衰人!
举例来说,德国纳粹党固然反…共不假,但有哪个纳粹党敢公开支持美英法等国把德国变成殖民地?
很显然,蒋介石剿共屡败,对外投降的拙劣表现,让渴望重振中华雄…风的他们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这样一来,左…派嫌老蒋反…动,右…派嫌老蒋无能,蒋介石这个最高领袖,一时间当真成了“孤家寡人”。
上海战事结束之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史量才等著名文人又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运动,一边利用他们的崇高声望,积极营救被捕的爱国民…主人士,一边公开发出号召,反对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而进行的“剿匪”内战。随后,宋庆龄更是在上海领导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大骂特骂南京当局的对日妥协路线。
第683章、危机的发端(下)()
第683章、危机的发端(下)
这些来自背后舆论阵地的小刀子,让身在南昌的蒋介石恨得牙痒痒,很想再来一次“四一二”,但偏偏又投鼠忌器——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是“国母”,又是自己老婆宋美龄的姐姐,动她的政治风险实在太大,几乎不亚于日本军官刺杀天皇他之前刚刚一脚踢走了“奢谈抗日”的宋子文,将这家伙罢官赶回上海,就已经大大得罪了四大家族之中的宋家,如果他再杀宋庆龄,那么不但四大家族就此内讧爆发,南京国民政府就此崩溃,“孙中山继承人”的头衔就此彻底泡汤,连老婆也说不定都要再换一个了。
而蔡元培身为北大校长,也是桃李满天下,人脉之广遍及南北,动他的后果恐怕也不亚于当年的刺杀宋教仁所以,鉴于柿子要挑软的捏,蒋介石最后派出特务刺杀了杨杏佛,用血腥手段暂时吓住了上海滩的进步文人,勉强压制了这一轮抗日运动——但这也让上海滩的进步文人,从此跟蒋委员长彻底决裂。
因此,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刚刚被杨杏佛之死吓得略微消停,但思想倾向进步的申报大亨史量才又跳了出来,先是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国民党政府的诸多政治和军事举措,把那些自视甚高的党国精英骂的狗血淋头。之后更是顶风发行副刊自由谈,刊登鲁迅等著名左翼作家的文章,使自由谈成为反对蒋介石“文化围剿”的重要阵地,让蒋介石一时间气得额头上青筋乱跳。
说起来,这位敢于凭着一份报纸跟政府叫板的史量才老板,也是民国时代的一位奇人。
——史量才,名家修,江苏南京人,著名报业大亨。二十世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从1912年就开始任申报总经理,从业之初就发誓“不为权力所吓倒,不为金钱所打动”,曾经以智斗袁世凯,抵制袁氏恢复帝制而闻名。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此外,他还常对报社的工作人员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因此,他主办的申报从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就以关注社会热点,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而声誉雀起,被英国人誉为是中…国的泰晤士报。在当时,申报乃是全中…国发行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