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缺点还是先优点?”
“先优点!”
“第一个优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射速快!我认为在双方都没有机枪的前提下,3…4支这种步枪足以压制对面一个班!”
“第二个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分解性能不错……我们原来也看过墨西哥和法国的半自动步枪,拆解比这麻烦多了。”
“第三个优点是精度还不错,300…400米内我认为和98K的精度相差无几。”
西克特点点头:“那缺点呢?”
“重量偏重了些,比98K重近500克,比G98重200多克,会增加负担。”
“第二个缺点是中远距离的射程和精度不行,超过400米,精度开始下降,600米以后几乎就不能看,听工程师说在800米上杀伤力几乎消失,所以他们标尺最高只做到800,实际只建议到400。”
“第三个缺点是弹夹装子弹稍微麻烦了点,由于射速快,虽然弹夹有8粒子弹超过98K的5发,但依然消耗迅速,除非是一直用早就装好的弹夹,临时压子弹装会拖累速度……”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德国武器局这几位军官仅仅打了20个弹夹,就把加兰德步枪的优缺点基本摸清楚了——这是一款优点和缺点都十分鲜明的步枪。
“总裁阁下的意思呢?”西克特问孔蒂尼。
“优点我就不补充了,还有些其他缺点我顺便提一下,一个是生产难度略高、成本会比98K大;另一个是弹夹退出时会有叮的一声,有时候在近距离作战会暴露位置。”孔蒂尼笑笑,“但我认为选武器主要看优点……个人认为今后的战争几乎用不到400米以上的步枪交火,那是机枪的领域,而200米以内可能要用到冲锋枪,因此步枪着力要解决200–400米间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加兰德会比98K更合适——弹药威力相同但射速猛得多!”
“但是这个消耗……”
“消耗肯定是个问题……我也没有考虑世界大战的事,但认为目前常规和局部战争是可以应对的,大不了按3倍传统步枪的弹药配给前线嘛……”孔蒂尼笑笑,“我希望这款步枪进一步提升改进,然后在北非验证,获得可靠效果后推荐成为意大利陆军的正式装备,这样给我们的余地还是很宽裕的。如果您实在担心消耗问题,我觉得可以折中考虑——为什么一个班步枪要全部一致呢?可以2把加兰德+8…10把98K啊,像炮兵、辎重、后勤等非一线兵种,用98K甚至更短的步枪就够了。”
西克特点点头:如果子弹通用,倒确实无所谓2+8的配比,而且可以机动灵活,3+7、4+6也是可以的嘛。
“您的意思是,您会推荐这款加兰德步枪和98K成为贵国标准准备?”
“我基本这么考虑,如果他们能压倒卡尔卡诺新步枪的话……”孔蒂尼忽然压低声音道,“其实不能压倒也不要紧,只要差不多,我就可以保送成功,毕竟这两款步枪马上就要接受实战检阅,其他步枪没有这个机会。您要相信,在意大利,这点说话分量我还是有的!”
西克特楞了一下,随即哑然失笑:这不就是三面旗帜理论的好处和力量么?哪那么多不和谐的杂音?他现在真是满心羡慕意大利人——人家想干什么就敢什么,哪像自己偷偷摸摸不说,国内还一帮拖后腿的!
步枪看完之后是机枪,刚走到项目现场,西克特就听见抱怨声,是设计师哈力克在抱怨孔蒂尼:“总裁阁下,对于您48…50发弹鼓的要求,我尝试过很多次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平放在上面成为弹盘,可您又说这样横截面过大,不利于携带……”
“停!您的抱怨我知道了,那么弹鼓多少合适呢?”
“41发!这是兼顾性能、容量、便携性后最合适的数字。”
“行,那就41发吧……”孔蒂尼笑笑,“我是说过48…50发,可如果不行,适当变通一下也可以,要有灵活性嘛……”
“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现在把你的机枪拿上来试验试验吧……有位将军要看。”
“哦,好……”哈力克吩咐随从们搬出样品,猛然发现目不转睛盯着的西克特和随从,楞了一下,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德国人?”
第二十二章 大跃进(6)()
“介绍一下,西克特将军,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我的老朋友,这次正好在意大利考察,说起来是内行……”孔蒂尼笑笑,“让他见识下没问题吧?”
“没有没有,能为将军效力是我的荣幸!”哈力克连连点头,虽然《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不能发展机枪,问题现在明着是意大利人在折腾,他一个小设计师就不要掺和这种复杂的国际大事了,天塌下来英、法、美会顶着的。
西克特也不以为意,虽然《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能发展重机枪,但并没有说不能发展轻机枪,更没有说买机枪这款明显就是轻机枪嘛。
孔蒂尼早就和西克特说好了,到时候就把机枪生产基地放在意大利,由德国工程师、德国工人生产,然和再由魏玛国防军买回去一气呵成,完美。
“左边的是我们原先设计的产品,右边是根据总裁您的建议改进的产品。”哈力克道,“我个人认为各有优缺点……”
“这是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武器……”孔蒂尼笑笑,示意德国武器局的军官们上前拿去靶场。
哈力克撇了撇嘴,心中更加确定了几分。
他作为这个型号的设计师,从事设计已超过5年,在3年前研究出伸缩枪托、两脚架、可迅速更换的枪管等功能的初型后获得了捷克军方的关注,希望他继续改进,可恰好此时他工作的布拉格军械厂已濒临破产,根本无力生产。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均先后离职。于是孔蒂尼闪电般抢人,把设计师本人和技术团队一起弄到意大利,
捷克国营兵工厂知道这件事后的反应慢了半拍,更重要的是,联合集团可比国营兵工厂大方多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和待遇根本不是捷克国内所能相提并论的,再加上联合集团本身也有不少捷克工程师,以德意志后裔居多,但如果会说德语,其实捷克裔和斯洛伐克裔也一样收,哈力克及大部分技术人员感觉在这里很舒服,便坦然留了下来。
当然哈力克还是有爱国心的,事先说好:原设计属于捷克方,如果捷克军方需要可以无条件生产和使用,根据孔蒂尼提出的改进和调整算意大利改型,专利归联合集团所有,孔蒂尼对此当然欣然同意。
所以便有了1号设计和2号设计的区别:1号是捷克式本来的模样,上置直列20发弹夹,重量9。6公斤,全长1。16米,枪管长672mm,4条膛线;2号是意大利改型,采用下置41发弹鼓,重量10。4公斤,全长1。14米,枪管长596mm,6条膛线,其他外形基本相似。
观察员很容易就在验证中看出区别:虽然标尺射程都放到了1500米,但1号设计在1000米以上杀伤力还很强,2号设计杀伤力就要差一些,精度也略有下降,因为短枪管的2号出膛速度比1号慢80米/秒。当然在800米范围内,得益于2号6条膛线的设计,精度和杀伤力基本一致,甚至400米左右是2号精度更好。
2号改型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孔蒂尼对轻机枪的定位:主要作用于400…800米范围内的压制射击,重点是400…600米间,超过800米他认为就不是轻机枪的作用领域了。
半小时后,观察员们给出了明确意见:
“1号枪瞄准时需偏头,相对困难,2号不存在这个问题。”
“1号弹药量偏少,需要频繁更换弹夹,不利于射击持续性,2号弹药量比较充足……”
“1号分量较轻,重心分布相对更合理,2号偏重且重心偏后,控制时难度越大,特别是连续射击时散布较大,对点射影响不大。”
不过有一点观察员们说的都很中肯:不管是1号还是2号,都超过了丹麦的麦德森或英国的刘易斯轻机枪,算是轻机枪领域不错的型号。
“你们或许还需要一些全新的射击体验。”孔蒂尼让安全秘书恩佐召唤了摩托车出场,“先生们,现在让我们感受一下全新的联合力量摩托车与轻机枪的完美结合……”
威风凛凛的挎斗摩托立即吸引了西克特等人的视线,随后的操纵更让他们眼花缭乱,摩托车表演了急停、快速调头、大角度转弯等项目,然后挎斗上机枪手进行了快速行进间射击。
“这是我准备拿到北非去验证的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