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看起来很简单也很理所当然的事,却是我们不断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我看来,归纳总体上来看有五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很多学科之上。”
“第一种,可以称之为求同法。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譬如甲乙丙、甲丁戊、甲己庚三种情况,除了甲相同外,其余都不相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那么我们便可以尝试着去归纳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甲。”
“用最基础的数学做例子,三角形的一个角为矩角,除了这个条件之外,剩余的各个边的长度都不同、另外两个角的大小也各不相同,但结果却都是一样的:勾股的平方相加都等于弦的平方。那么便可以归纳为:三角形的一个角为矩角是勾股的平方相加都等于弦的平方的原因。”
“第二种,可以称之为求异法。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
“譬如在完美条件下,有甲乙和甲乙丙两种情况,在这种完美条件下,除了丙之外,其余所有的一切情况都相同。那么假如甲乙和甲乙丙这两种情况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便可以归纳为丙是这两种情况截然不同的因素。”
“同样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同一块地,水、阳光、风雨、温度、种子、除草等都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一半施用了鸟粪石,而另一半却没有用;但是同样的,除了鸟粪石这个不同的条件外剩余的一切都相同。那么我们便可以归纳为:鸟粪石可以让庄稼长的更好,可以让产量提升。”
“第三种,可以称之为……”
在这五种归纳法之后,又有几种关于逻辑演绎的推理方法,用的都是极为直白的语言,举的也都是最常见也最简单的例子。
这里面看起来没有任何新的东西,既没有宏伟的、关于天体运行的新规矩;也没有微小的、关于草木鱼虫的新发现。
可就是这样一篇看起来没有任何新事物的文章,在经过中年人的诵读后,却吸引了屋内所有人的倾听。
他们放下了手中原本的工作,静静地听着这篇被木老先生送来的文章,仔细体会着这篇文章中的东西。
这些东西初一听,很寻常,甚至有些人觉得的确就是这样的。可正是因为这种寻常,才让这篇文章变得不同寻常。
他们细细回忆着自己取得的那些成果,却发现自己所发现的那些东西的过程与办法,竟然都与这里面说的东西相合,甚至一模一样。
沉浸其中的沉寂中,一个人在众人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沉默中发表了自己的评价。
“我们发现新的法则,而这篇文章,则是那些新法则被发现背后的法则!”
“它什么都没说,但却说了一切!”
一句听起来显然是过誉的赞叹,却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而是不由自主地点点头,认同了这句听起来极为过分的赞赏。
也因为这种赞同和震惊,屋内的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了那些还没有仔细看的剩余的内容。
本来是木老先生送来的,他们已经颇为重视,可却没想到之前的那种重视根本不符合对这些文章的定义。
既然随意的一张都有这样震撼的效果,那么其余那些纸张上又会写着什么样的内容?
人们再次安静下来,推开了身边其余的纸张,专心地看起来那些剩余纸张上的内容。
片刻后,震惊声再一次在房间中回荡起来,因为这些人发现那第一篇关于归纳和演绎的文章只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基础。
按照文章下面标注的页数,将这些文章联系在一起后,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惊人的、却让人不得不去接受的结论。
就像是一个狡猾的猎人挖了一个陷阱,将好奇的猎物一点点地引入到坑洞之中……
《由电堆电解产生的气体化合的分析》,从早已经存在的一些旧文章入手,用归纳法得出了一个结论。
因为电堆出现的很早,玻璃器和度量衡的发展,也让很多人沉浸其中,得出了许多古怪的发现。这篇文章上的内容都是旧闻,而且都是一些平日根本联系不到一起的旧闻,很少有人去想这其中有什么联系的旧闻。
比如用电堆电解水后,氢气和阳气的体积比例大约是二比一;比如电解食盐水后氢气和氯气的比例是一比一。这是早就已经知道的事。
比如氢气和阳气之间点燃会爆炸或是燃烧变为水;比如氢气和氯气也会燃烧变为一种酸气,而这种最佳的燃烧比例也已经有人发现,并作为一种观察后的情况写了出来。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基于观察的新发现,用的都是已经有人观察后并写出来、被众人所接受的结论。
可这篇文章在最后,却将这些看上去根本联系不在一起的结论用一种规矩给结合在了一起:参加同一反应的各种气体的体积互成简单整数比,而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气体中的最小微粒的数量也应该是成简单的整数比。
这是一个基于以往观察到的事实的归纳和推测,而在这篇推测之后,又有一篇基于这个推测的新的推测和质疑。
《从电堆电解水所得两种气体体积的分析》,借助上一篇文章的推测和最开始归纳和演绎法的逻辑,这里面得出一个结论。即水是由两个氢气和一个阳气化合而成的,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和一个氯化合成的。而氢气是会爆炸的、水却不会。
所以新的化合物会改变组成它们的最小微粒的特性,形成一种新的物质。水就是水,已经不再是氢气和阳气,而是成为一种新的物质。
…………
除了这些,还有一大堆基于以往的旧发现为基础的新假说,而这种假说连在一起后,却可以很好地自圆其说地解释世界。
到最后,则是一篇名为《大胆假设:一种关于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的假说》,掀起了整个房间内的震动。
由前面几篇文章的归纳和演绎以及推测,这最后一篇提出了一种假说和新的名词。
世界是由几十种不可再分之物的最小微粒构成的,可以称之为原子。这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就已经存在的、并不会改变的。
而整个世界的一切则是由这几十种原子互相之间组合和变化产生的,而这些原子化合成的新的物质会改变原本原子的性质,成为一种新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可以用某种方法得到初始合成的原子,但又拥有自己的特性,而且还可以再分,所以可以称之为分子。
水是有重量的,而重量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所以气体也是有重量的,而这些重量就是某体积之内所有最小的气体微粒加在一起的重量。
所以最小的微粒,不论是原子还是分子都是有重量的,而这种重量从开天辟地的时候就是固定的,世界的变化从某种角度上是没有变化的。
火焰的燃烧、火药的爆炸这些,都不过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正如两份的氢气和一份的阳气可以全部变为水一样,只要找出了分子的构成、重新化合的方式、化合的原理,便可以找出一些隐藏在其中的规矩。比如火药的最佳配比,就是化合过程中的参与重新组合的最小分子的重量的比。
最小的原子也拥有阴阳二元的特性,阴阳之间的协调保证了最小原子的稳定,但这种协调并不是不可更改的。
简单来说,绝大部分原子都是阳性大于阴性、或是阴性大于阳性的,因而原子本身也可以简单地看成二元的:外在体现出的则是阴性和阳性。
比如铁的阳性强于铜,因而更容易与阴性的胆矾酸反应,也就可以从胆矾中换出铜。
又比如阳气的阴性强于空气中的另一种气体,所以阳气更容易与阳性的炭反应,生成碳酸气,而空气中的另一种气体因为阴性不强,所以相对于阳气来说更难和炭发生反应。
再比如氢气和阳气只需要点燃,就能剧烈地反应;而氢气和空气中不能燃烧的那种气体却可以用电堆放电的方式在瓶中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气体。由此可以验证,空气中那种不能燃烧的气体其本身的阴性要远远小于阳气的阴性。
极阳极阴的结合极为容易,而阴阳都不强的结合则需要更复杂更难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