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一切你们都要从头学起,夏城也没有那么多人去你们的聚落教会你们这么多事,是时候走出山林,学着夏城人建筑城邑了。数千人聚居在一起,一起学习夏城的规矩,遵守夏城的法度,听从夏城的号令。”
“所以,我要再建两座城邑,你们氏族都要迁徙到城邑中居住,学习耕种学习规矩。”
“距夏城以西五十里,土地肥沃平整,正好可以筑城,名为夏西;夏城以东五十里亦可筑城,名为夏东。再加上北面的阳关,一共三城。”
“春天已到,正是开垦土地的时机,到时候公产给你们提供犁铧、耕地牛马,以及指导你们筑城、种植的人,一切都依照夏城规矩。”
“如今已是一月末,三月初三之前,所有聚落村社必须就近迁徙到三城之地,否则便视为与夏城为敌,我必起大军而灭之,全族俱为奴隶。”
“如果三月三之前迁到三城之内,一切氏族在学会夏城规矩之后,一律视为夏人,不偏不倚。”
“所有氏族首领可在夏城分到房屋一座、骏马一匹,奴仆两人,其余用度除按照夏城爵等分配外,还享有三百亩无需耕种的土地。如果你们不愿意要,当然可以继续和族人一起劳作。”
不少人咽了口唾沫,心说一匹骏马、房屋和奴仆可都是昂贵的东西,但是这三百亩无需耕种的土地是什么东西呢?
有人问了,陈健答道:“以今年为例,麦豆同种,两年三熟,折算一年一亩三百斤。这三百亩土地不需要你们耕种,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可得粮食,不论干旱洪涝,每年秋季定时发给。当然,也可以发给铜币,自己选择就好。”
“你们也可以在夏城耕种、从军、做工,一切随意,所有收获依照夏城规矩扣除赋税后全都是你们自己的,但是只能在夏城居住,如果不经允许离开夏城,三百亩不虞水旱的收入极视为自动放弃。”
“如果你们愿意,现在就可以去挑选奴隶和骏马的。房屋暂时没有,但在秋天之前必然完成,砖石结构,宽大明亮。”
这些首领们互相看了一眼,心里盘算了一下粮食的数量,这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氏族这些年虽然也学会了耕种,但是铁器又贵、牛马稀少,不知道要猎杀多少毛皮。以往还可以去远处聚落捕获奴隶,前年开始又禁止聚落私斗,再说捕奴的事也轮不到他们,很多夏城人以此为业,早就将那些不肯臣服纳贡的聚落抓没了。
大部分人心中早已同意,一些心里不同意的看看外面的士兵,也不敢开口,只能支持。
在挑选完骏马和奴隶之后,陈健叫来了一些骑手或是雪车,送这些人回去。
临走之前,陈健再三强调:“三月初三之前,必须赶到三座城邑,违期不至,驱逐三百里之外,不迁者、全族俱为奴隶。”
众人纷纷答应,各自散去,盟誓到时候必然会到。
第八十六章 国(八)()
积攒了数年的家底、持续了数年的开蒙教育、对附近城邑的吸血,总算让陈健可以完成扩充基本盘的计划。
当初准许附近的氏族聚落臣服、禁止抓捕臣服的聚落当奴隶就是为了这一天。
把不是奴隶的氏族变为国人很简单,但把奴隶解放成国人太难,到时候会天翻地覆。氏族聚落属于自然天地,奴隶属于人。与天地奋斗有时候比与人斗要简单。
奴隶属于奴隶主,然后奴隶主才属于国家;而成为国人则是直接属于国家,绕过了奴隶主的盘剥由国家直接管制,国家的力量会增加。
略微估计了一下,原本的老夏城人在夏城的、活着的、不需要被处死的大约还剩四千。
十二月十八日起义“迎接王师”立下功勋的隶农奴隶大约五千,原本就已经获得国人身份的新夏城人大约两千,获得人的身份而非国人身份的大约两千。
城中还有各种奴隶大约五千人,除了附近捕获的还有从其余城邑购买的。
阳关附近有国人一千五,野民两千,北边山林中能够迁出的大约还有两千。
西边所有封地中半开化族群、之前的私奴等等,迁徙到一起大约六千。
东边那些野民村落、属于有极远亲血缘关系的氏族、早已融入夏城体系的村社等还有三千人。
不算不能被解放的私奴、公产奴隶外,整个夏城周边大约拥有三万的人口。
这和榆城那些逃奴不同,那些逃奴中轻壮男性居多,甚至要用青铜去其余城邑换取女奴以平衡男女。
这边的三万多人中男女老少都有,因为有大量曾经的奴隶的缘故,轻壮稍多,男女大体平衡。
算上榆城那边的三万人,整个将来的夏国拥有六七万的人口。除了夏城之外,其余城邑并没有国这个概念,也可以说城就是国、国就是城。
城市化在人类历史中是个往复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城邑集中了绝大多数的人口、到人口激增只能离开城邑前往村社、再到工业时代重新城市化,由此带来的动员力量也出现了巨大差距。
大部分人居住在城邑,管理起来方便,动员起来容易,技术传播更快,可以真正做到自上而下的严格管控。
等到人口过多土地不够,皇权不下县、县不下宗族的时候,层层盘剥之下并不能养活足够的管理人员,加之距离通讯因素的管理成本激增,动员力实际上比之城邑国野的时代是下降的。
因而这个时代的六七万人,并不等同与封建王朝末期村庄田野中的六七万人。
单独来看,夏国已经是诸多城邑城邦中人口最多、技术最进步的。
夏城一直是草河附近诸城的文化中心,榆城基本算是大河两岸的经济中心。
榆城的铁矿冶铁作坊,每天可以产铁三四百斤,上游到下游整个的冶炼体系需要上千人,一年的产量大约四五十吨。虽然这些都是生熟铁还不是钢,不过不用来做武器还是可以用的。
这些产量足够在一年之内保证夏城体系内每家都拥有铁制农具。
不论公产私产的所有马匹加在一起也有两三千,耕牛数千,加上铁器贸易和附近城邑加入沿河互助经济体系,耕牛数量也可以保证。
足够的草场、牧场,粗通略懂一点的畜牧业知识和强制繁殖的技术,也能保证每头母牛每年都有怀孕的机会。
轮作套种休耕和水利设施、粪肥堆积发酵的推广,总体上可以保证亩产三四百斤的水平,当然是两年三熟和平均种类之后的三四百斤,一亩地的麦子和豌豆是算在一起的。
如今夏城周边有上好的、经过夏渠灌溉、十年内不需要休耕的土地将近二十万亩;稍微差一些的靠天吃饭的也有二十多万亩,再算上掉休耕地和一些山林、野果林、桑榆柞林、公产的作为长柄武器栽种的小树林、水泽鱼塘等,大约有六十万亩的各种土地。
实际上也就是以夏城为中心一个大约十二公里的圈,这是让农业人口聚居在城邑而不以村社分散的完美的半径。再远一些收种都有些麻烦,但短时间内人口激增之下还能继续开垦。
非精耕细作的种植方式让产量不是太高,胜在量大和近乎无限的土地可以祸祸,强制推广的牛耕马耕技术也让人均可耕种面积提升了不少。
夏东、夏西两座卫星城在三十公里的半径之内,正常贸易一天之内可以到达,管辖起来方便,将来人口多了可以连成片。
这基本上就是夏城设立郡县后可能要面临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国人议事大会召开之前,实际上留下的人选个各个方面的官吏人员陈健已经内定下来,只需要到时候走个过场,不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反对就行。
送走了那些氏族首领后,议事会大厅再一次忙碌起来。
陈健召集了自己所有的亲族嫡系和一部分从榆城带回来的年轻人,在紧闭的房间中召开了一次漫长的会议,以确定让他们听懂将来的施政方向。
上百人聚集在房间中,拿着毛笔木简,他们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而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格的会议,心中难免遐想无限。
“想要城邑强大,有四件事要做好。兵、农、工、学。”
“而这四件事,又必须要将咱们分散氏族的里司制度推行下去,严格统计人口。”
“前几天那些氏族首领的事你们也都知道,也知道我要强制他们都迁徙到城邑中去。仅仅是迁徙还不够,迁徙到城邑之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