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结果,增加了鱼雷的数量,单位潜艇的作战时间大大的加强了,整个北大西洋,长期有125条潜艇在活动,每天击沉的商船吨位数量惊人。
按照美国测算的结果,10艘船往返于一次,就要被击沉一艘,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这是绝对的十分之一的击沉数,往返一次北大西洋,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样来说,基本上一年时间,所有往返于北大西洋的船舶,就会被击沉了。巨大的商船损失,一直以来都是英美的痛,除了战舰之外,几乎全部的船台,都被商船占据,甚至为了商船,英美还饮鸩止渴,给中国下达了订单,数量还相当的庞大。
明知道下达商船的订单,会增加中国人的势力,为未来解决中国设置障碍,可是如果不增加商船的数量,没有足够多的商船,往来于北大西洋航线,协约国就会立刻崩掉,那样的损失更加无法承受。算上船,甚至是武器本身的损耗,这个价格还会飙升,哪怕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承受不了,如果美军全部普及到了德国的军火,那么这个后勤压力,会变成难以承受。明知道牺牲会非常的大,美国依然保持了现在的武器,比起战争开始的时间有所上升,却保持了一个度,跟德国有一定的差别。
1:3这个伤亡比,美国人已经尽可能的努力了,可惜收效甚微,可是现在,法国提出的办法,不是直接的打击德国,消灭德国的有生力量,可是结果是一样,美国不能够达到德国的武装水平,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可以让德国武装程度降低到德国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方法,却是殊途同归的,这样的话,未来一样可以战胜德国,把损失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之中。a href=摄政王/a
法国人不但提出来的方法,还提出了一个大体的方案,不用太多人,用调集足够多的军队,只是调集一个偏师,30万…50万之间,就可以了,要知道,中东那边,对方的布置也相当的薄弱。这个方法可行性不低,中东,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关系,英国在这里有基础,加上埃及,拥有进驻军队的基础,相对而言,其他地方是在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德国最多是帮助,无法直接驻兵,这样的话,他们的对手,只有土耳其。
土耳其是什么,在俄土战争之中,连续失败了许多次,一步步的被俄罗斯占据土地,现在的俄罗斯军队可是烂的可以,哪怕美国没有经历过一战的部队,都可以轻松的对付他们,更别说现在,经过了一战洗礼,各方面都加强了很多的军队。
法国提出来,美国非常感兴趣,英国此时被牵扯到了海军领域,陆军只是关注欧洲,听说不用太多,就认下了10万人,10万人在一战开始之前,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可一战开始之后,成百万成百万的军队厮杀一起,每天的损失都是天文数字,10万人,真的是偏得不能再偏的偏师了,对英国而言,完全无所谓。
基本认可了在中东开辟新的战场,在目标选择上面,三国又产生了争议,法国提出的想法有些激进,准备直接拿下巴士拉,彻底断绝的德国的海上运输。如果不选择巴士拉作为突破口,哪怕攻占了巴格达,也只是阻断一点,除非把整个中东都给占据了,以中国人的施工能力,很快就可以由替代铁路。事实上,它们并不知道,在伊拉克的北部确实有这么一条铁路,本身就是备用铁路,只是做了基础工作,比如修建了一些铁路桥,隧道之类,可是一旦开工,可以在一两个月之中,见到成效。
法国人的目的很简单,把中国拖下水,虽然有俄罗斯拖着中国,可俄罗斯的实力不怎么样,不但没有消耗,反而让中国更加强大,他还记着中南半岛吃的亏,多好的一大片殖民地和粮食产地,就这么的被中国给夺走了。
法国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却发现英国和美国人,表情怪异的看着他,攻占巴士拉的作用,所有人都非常的清楚,巴士拉作为中东最大的港口,几乎是同盟国海外的唯一通道了,攻占了巴士拉,截断了德国在印度洋的出海口,凭借着英法之间舰队优势,加上印度,足以控制整个印度洋了。
如果说,巴士拉在德国人手中,英美肯定毫不犹豫的同意,可是巴士拉在中国人的手中,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要不要把中国拉入到世界大战之中,成为了讨论的重点,法国据理力争,叙述着这样做的好处,英美则没有被法国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整个会议,陷入到了僵局之中。(未完待续。)
ps: 第一章送到,第二章9点之前!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舍尔的新职务()
从东普鲁士,向黑海把战线给拉直,跨越数百公里的距离,来到黑海附近,占据广大的领土,俘虏人员可是说是一个庞大的计划,牵扯到的东西巨大,比目前德国领土还要庞大,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想攻占,也需要时间,哪怕俄罗斯实力不够,没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但需要大量物资,也需要大量的兵员,这两者,都需要的中国的支持,目前的德国跟中国之间,只有亲密的联系的,无论是舍尔舰队在亚洲的战斗,还是德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武器,甚至目前,中国已经秘密签署的同盟国的协定,属于是同盟国的一员,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都有资格知道德国下一步的战略。
得到了德国的通报之后,情报局非常的振奋,不是说,德国跟中国都打起了俄罗斯的注意,两面夹击,会让俄罗斯疲于奔命的,只是中国明年的作战计划就够俄罗斯吃一壶的了,
以目前德国跟俄罗斯的关系来说,德国不把俄罗斯放在眼里,俄罗斯是远东的压路机,也是强国之一,可是在欧战开始时候的接触之后,就知道,俄罗斯外强中干,虽然有千万的动员能力,可千万的乌合之众,根本无足挂齿,比起美国都相差甚远。
在西北这里得到一战之中陆战最强的作战方法,德国的军事理念和消化程度,直接让德国的战斗力达到了一战后期,特别是西北的武器,自动化程度较高,对于各种物资的消耗过大,可是对于作战能力的提升,却是杠杠的,德国已经享受到了这种好处,用了1:3。甚至是1:4的牺牲跟协约国消耗,如果不是其他的盟友不给力,说不定,同盟国早就胜利了。
现在从法国那里获得的好处已经消耗殆尽了。接下来,如果从财富的方面来说,除非是北欧三国,或者是俄罗斯,继续攻击法国是不行的了。为了财富,他必须要攻击俄罗斯。
以前的西北调查局,现在的中国调查局,一直以来都很清楚,中国跟德国之间,是有一定的问题,关键就落到贸易上,3b铁路一直都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从巴士拉前往柏林的物资巨大,每一车都是装的慢慢的。可是从柏林到巴格达,巴士拉的运力明显不足,在攻克巴黎的短时间还好办,巴黎收获了大批的文物和人员,可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特别是人员和物资都运输完毕了之后,3b铁路从柏林过来的好多的列车,为了减少消耗,都是单独一个火车头过来。或者是空车,这对于运力来说,是极大的浪费,船只的浪费也不少。除了运人就没别的了,当人运完了,就更是空的,也就到了东南亚,顺带运一些东西回来。
贸易的关键是平稳,进入到殖民时代之后。很多的战争,其实是贸易不均衡而开启的,比如说鸦片战争就是如此,英国当初也没打算用鸦片做生意,可是看起来工业级别和工业化水平,比中国高的多,可没有中国必须的产品,反倒是被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成为了欧洲的畅销品。
英国人占不到便宜,不但得不到贸易所产生的红利,反而因为贸易问题连连损失,这才想到了用鸦片来赚取利润,也因此引发了鸦片战争,让中国陷入沉沦之中。
从杨元钊穿越到这个时代开始,就布局包头,并且兴建了一个比鲁尔更加庞大的工业基地,几年的时间,在一体机的帮助下,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努力之下,根基已成,目前,不惧怕德国跟中国翻脸。
不惧怕归不惧怕,可能够避免,还是尽可能的来避免好了,如果在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情况之下,走捷径总比绕道走强的多,目前的状况,这对于3b铁路来说也是浪费,贸易让中国挣到了钱,可是看着德国的国库大量的降低,哪怕是有人口红利,也有些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