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个军官说起来的时候,只是当做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在现在的这个局面之下,调节一下气氛,这么一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立刻引起了的日军高层和载仁亲王的重视,特别是几个资深的大将,他们的眼前一亮,似乎这些可以跟撤退结合到一起,利用起来。
他们把一些进入到山东的军官叫在一起,详细询问了情况之后,特别是进入山东之后的情况,最开始兵分六路的时候,走过的可是山东的大部分,虽然只是稍稍的深入,但是因为没有抵挡和人迹的关系,最终他们选择集中起来,攻击守卫山东的最重要节点德州。
看来,山东撤退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东西,几个高层跟载仁把最终收集到的东西汇总了一下,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西北对于民众,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视,这种重视程度,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重视,哪怕是一点平民的损失都不愿意承受。
这似乎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方面,或许,西北的工业发达,需要更多的人力,人力对于西北来说,属于是财富,或许西北注重保护公民权利,在西北的不少的法律都注重这一点。
在场日本人都是军人,但是军人之中也有了解政治局势,甚至是西北一些皮毛的存在,这些人聚在一起,惊人的得到了一个结论,西北对于人命,确切的说是中国人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想象。军人们关心的并不是西北为什么要关注平民的性命,他们只是知道有这么一点就行了,既然这是西北关注的地方,就是一个可以日本人重视的地方,如果利用这个的话,说不定,他们可以离开,用平民当做挡箭牌。(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丧心病狂()
用平民当做挡箭牌,当做盾牌,这对于已经濒临绝境的日本人来说,还真的没有任何道德上和行动上面的障碍,就如同吃饭喝水那样的简单。 从成为列强开始,日本人就的轻视人命,在陆军上面,更加的明显,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迎着枪林弹雨反冲锋的景象,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各方面都不占据优势,唯独在人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攻占旅顺要塞,就是因为日本人悍不畏死。
就算是正规的士兵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平民,在日本国内,对于平民的压榨,几乎到了极点,在西北大规模的改良各种轻工业机器之前,日本质量不是特别好的棉布和棉纱,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面,还有市场,原因非常的简单的理由就是便宜,日本人加工工艺很落后,但是疯狂压榨之下,人工成本很低。
日本的棉布,便宜到了一定的水准了,生产效率也是高到一定程度,24小时不休的方法,就是从日本开始的,日本人平均每一个棉腚能够生产半包棉纱,这样的生产效率,举世瞩目。
本来,日本可以凭借这个,还有一战的机会,从一个并不完善的办农业版工业国,转化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完成工业体系的改革,并且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取得一系列的改变,可是西北的出现,如同一盆冷水,从他制热的头上浇了下来,用更新的设备,更快的生产效率,并且合理的利用了电能,日本还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西北已经开始创造世界先进水平了。
西北的机器从一开始就走出了一条新路,更高等次的合金,更加完善的设计。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理念,怪物一样的一体机,这些加载一起,让西北的轻工业,从一开始,就不追求人力,单腚的效率。远远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同样是跟日本一样。24小时不间断,却人性化了许多,分成了三班,甚至是四班,极限情况之下,甚至达到了五班,8小时的工作制,工作一天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休息。夜班更是可以休息一整个白天,这样工作方法,极大降低了疲劳的程度,轮班的制度,也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合理的轮换和休息。
合理的休息,会让工作时候的生产效率提升,这样的情况之下。西北无论从质量,还是从产量,甚至是便宜程度,都远超日本,再怎么说,日本不能够生产棉花这一点。就是致命的伤,西北控制了整个中西部地区,高纬度的产棉区域,在一定程度之上,可以供给整个中国的需要,并且向世界出口,如果不是确定了效益。不用低成本去冲击市场,西北的市场占有率会更高。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发展成为后世的地球村,却随着航运业的逐步发达,变得特别紧密,一环连着一环,市场就这么多,更别说英法控制的殖民地,更加闭塞的市场,零散的市场在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和一些劳动密集的产品的推动之下,已经占据的差不多了,留给日本的几乎没有,如果不是协约国拉拢日本,给了日本一部分订单,日本根本无法支撑向中国作战,即便是支撑了作战,支援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要用钱来买的,日本就在债务国这个基础上,向着更远的方向走了,欠债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也直接导致了另外一件事情的爆发。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离开的问题,既然发现了所谓西北的弱点,这些残暴的日本军人,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方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平民,用平民当做盾牌,帮助自己离开。
没错,就是平民,日本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屠杀就不可能做,说不定会激怒西北,这样反而他们就跑不掉了,可用平民作为挡箭牌,这点日本人擅长,当年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就借助过,驱赶平民去攻城,成功的当然好,不成功,你们自己人来相互屠杀的,也从相当程度上面,降低了你们的士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关系到百万大军的存亡,就算是日本高层,也不敢大意,现在,四面八方的西北军,就要围上来,留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很多了,在稍稍的商议之后,载仁亲王迅速的下达了命令,野兽般日军开始散开了,一场针对平民的灾难,就此开始了。
西北军一直都在监控者日军的动作,日本有什么大动作,几乎都是一目了然的,大量日军的动向,直接让西北军警觉了起来,再怎么说,日军也是拥有100万的人数,这么一堆人,如果全部的压在任何的一个方向,不小心应对,损失是必然。
西北可以在牢固的防线上,以一打十,甚至是更多,可是在行进中,人数的优势,就会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哪怕是强如蔡锷,率领着强大第一军30万人,跟日本人的百万人在一定区域之中遭遇上,在没有地利可以利用,火炮没有展开的前提之下,只是拼双方的实力,败的一定是人数少的一方,日本的人太多了。
之所以,跟日军保持在50公里左右的距离,也是为了这个,如果太近了,真的日本人冲过来,眼前亏是肯定也要吃的,即便是现在,当日本人大规模动起来的时候,这边也必须要根据动作进行调整,防止日本人针对包围圈的一个方面,倾尽全力的。南方最精锐的10万人,还有西侧20万人,都同样做出了动作,甚至连北洋控制的天津,也坚壁清野,准备防备日本人的进攻。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日本的动作,并不是针对一个方面,孤注一掷,而是向四面八方,同样的都派出了军队,日本人也就是在周围的40多公里活动,针对的也不是他们西北军,而是平民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之中,大肆的抓人。
特种部队在侦查到了日本人的动静之后,对于日本人的心态,已经是了然了,消息汇总到了蔡锷那里,蔡锷几乎要把牙咬碎了,熟悉日本人的心理,并且对于这一抱团的日军很是了解的的前提下,他明白了很显然,日本人看不到逃跑的可能性,居然选择,用民众作为盾牌,想要用民众来要挟西北,达到逃跑的目的。
这里已经是接近天津的地方了,一项是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在1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只是大一点的县城,就有5个之多,每一个县城之中,只有差不多7、8万人,可是加在一起,就差不多是40万,加上县城之外,零零散散的,日本人最少抓走了70万的民众。
70万啊,一想到这里,几乎不用去看,他就知道,在抓住这么多平民的时候,会有多少的罪恶和血腥,可是判断错误的他,没有抓住最好的机会,阻止对方,现在,大部分的民众都被抓住了。蔡锷就眼前发晕,他自问是一个儒将,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