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随着库伦买卖城道路的贯通,对于货运汽车需求量明显的降低了,也因此,大批的汽车被收了回来,一部分用于原有订单的偿还,另一部分用于在西北的销售,因为蓬勃的工业生产能力,产生的旺盛物流需求,普通的货车和载重汽车的需求逐步的增加,不过达尔罕庞大的制造能力,还是让产能有了空余,这时候,开始转向其他的汽车。
早在对俄一战开始之前,杨元钊就向研究院下达了一项研究,研发的一款军用的小型多功能汽车,研究院在对俄一战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设计,又结合了对俄一战之中实际要求,进行了改进,直接从杨元钊这里批复的资金,兴建四驱越野车的生产线,只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就设计组装完成,今天,是第一款iche成功的下线的日子。
这一款应用于西北军的多功能汽车,杨元钊基本上是按照二战时候,美军jeep汽车为基础,弄出来的,二战科技,在杨元钊的设计能力和一体机的帮助下,有些不可思议完成了。
对于汽车而言,最关键的是发动机,有多大的发动机,就能够承载多大的性能,原来jeep的大致性能指标是重量:250kg。2。2l发动机,最大功率44千瓦(60匹马力),这样发动机,早在杨元钊刚刚抵达的时候,就可以完成,现在小型汽油机的发动机,西北已经开始挑战的145了,虽然距离宝马999还有相当的差距,可是远高于原产的jeep。
这一款jeep,选用的同样不是极限的发动机,他经过挑选,选择了6缸,3。5l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114马力,这样的发动机功率,绝对是二战jeep的两倍以上,强大功率带动了越野性能的强大,杨元钊对于jeep稍稍的有些研究,把不少几十年之后,才会利用的东西,都应用到了这一款新jeep的身上,整体性能超过1940年的jeep,因为材料方面的关系,自重大一点,却更加的稳定,于这个时代来说,却是强悍的。
四轮驱动,独立的悬挂系统,液压系统,这些东西,有些甚至是的后世才发展起来,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之中,出现在了中国,对于解决远程交通的问题,特别是复杂地面,没有公路战区的通行能力。
p是军用的关系,各种西北的最高科技,材料和其他方面所能够取得的最佳的成果,都被用到了这个车上,可以携带700公斤的物资,或者6名成员和两挺机关枪和一些必要的弹药,在草原,荒漠,还是一些丘陵地带,都可以轻松的开行的,可以把没有公路的劣势,降低到了最低。当然了,通过拖拽,可以对155以下的所有火炮进行牵引,只是必须在公路上才可以,火炮沉重的重量,不具备越野的能力。
这个东西,可以临时的作为后勤补给,但是只有700公斤的运输量,只是能够做到小规模的的运输,或者是一个连队的军火补给品运输,不过,小型的汽车出来之后,很大程度上,让特种部队方便了不少,在拥有汽油的情况之下,特种部队一天活动的范围,从50公里左右,提升到了200…250公里,范围扩大了很多,威胁性也相对比较的增加了。
杨元钊的到来,引发了巨大的热闹,普通的民众都是感恩的,他们清楚他们的一切都是谁带来的,只有更加深入的工作,才能够表达对杨元钊的感激,杨元钊简单的看了一下成品,比实验室产品要略差一些,发动机差不多,量产之后,对几个环节进行了改装之后,性能还略微的有些提升,可是其他的材料,因为批量生产的限制,选择了一些替代品,却减少不多,总体而言,这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汽车,甚至携带了大功率电台之后,还可以作为指挥车存在。
观测了新的军车的下线,顺带,还观察了一下新的军用卡车,对俄一战,几乎调动了西北的大部分的工业能力,也因为这一战,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军用卡车,在复杂路面环境下面的不足,比如说故障率提升,还有一些抛锚之类,这些问题,都一一的汇总过来,交给研究院和工业集团进行解决,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就已经进行了100多项的改进,极大的加强了军用卡车的性能。
战争果然是最好的催化剂,当然也跟西北强大的根基是分不开,4年的时间之中,依靠着传帮带和夜校辅助的帮助,培养了一批初步的研究员,西北的科技实力,比之前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杨元钊的一些想法,甚至可以得到科技的支持,科学研究进一步的细化,从原来粗放,转变成了细致,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
汽车,杨元钊知道的多,可是军用汽车就知道的不多了,在研究院和实际战例的支持之下,西北的军车开始慢慢的改变,比如,在容易破损和损坏的地方,改用比较厚实,或者是性能优越的东西,再比如,为了加快更换的速度,整车开始模块化,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拆卸一台车的情况之下,对其他的车辆进行维修,一个模块之内的问题,可以通过相同的模块进行更换。
这也是军工的一个重要的品质,两个坏的,结合成一个好的,甚至是三四个坏的,出现最大数量的好汽车,便于修理和模块化,绝对是战场上面比较有用的东西。
这一点,无论是新jeep,还是军用卡车,都做的相当的不错。
明面上的杨元钊是,参与新的多功能汽车的下线,可是在参加完了之后,杨元钊没有直接的回到包头,而是选择留下来,在达尔罕郊外,阴山山脉一个山谷,杨元钊驱车赶到,最少经过了10道关卡之后,这才进入到了严密戒备的内部。(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一章 阴山禁地()
ps:看《钢铁时代》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在这个阴山山脉深处的小山谷,算的上是的西北防御最严密的地方之一,早在西北军成立的时候,杨元钊就通过种种方法在其中挑选人员,严格程度上不亚于特种部队,当然了更注重团队性和背景,几乎要检查三代,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团2000人左右,战斗力极强。
从最开始的一个创意,在3年多之前逐步的建立的,当时只是为了试验一些超过这个时代的科技,因为太过重要,所以没有找任何一个外国人,就连特拉斯没有拉进来,哪怕可能因为他而去的突破性进展也不行,单独依靠中国研究院,因为中国的研究力量太过薄弱了的,最初的发展,简直不比小作坊强多少。
不过,从1911年开始,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08年开始的教育,特别是研究所之中的助理学习战略,几乎是填鸭一般的造就出了一大批研究员,是最基础的研究员,只能够按照任务进行基础的研究,没有丝毫的创新能力,这样的研究员,在国外的大型实验室之中,只能够是打下手的,有些连打下手的都算不上,可是在中国,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后世的杨元钊是发动机工程师,熟知各种发动机的结构和形态的,他缺乏的,是把这些创意和想法。转换成真正的产品,一个创意,从提出到生产,中间要走过的东西太多了,杨元钊就是这样。除了少部分的东西,其他的东西,知道的并不多,特别是工业化量产的那种。
也因为如此,杨元钊知道的东西,都在这里的建立了研究所。机动车,轮机,蒸汽机,等等的诸多方面,他都可以指点这些研究员。每隔两个月。他都会来到这里,听取负责人报告所有的研究进度,然后根据进度进行整合,颁布更多的命令,现在西北发动机领域最高的成绩,不是在达尔罕,而是在这里,这里是奇迹的诞生地。
超过400马力的柴油机。超过的700马力的星型发动机,超过150马力的汽油机,超大功率蒸汽轮机。大功率蒸汽机,这些代表着这个世界最尖端科技,甚至是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东西,只能够在这里出现,外界还丝毫不知道,在发动机和蒸汽机的多个领域的。中国已经全面的超越了世界列强,甚至其中的一些成果。在经过了慎重考虑之后,也走出了这里。成功的进入到了西北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还包括了刚刚研发出来的jeep车。
这个时代,甚至是未来二三十年之中,大功率的柴油机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可是杨元钊非常清楚,这是大型机械和坦克必要设备,也是核心之一,没有强大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