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融投资,的部分,也在这一栋大楼之中,甚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大楼之中,有一条直接跟主干的电报网络相连的一条线,只要在这里发报,可以迅速的跟外界相连,在美国,在伦敦,在巴黎,哈比已经布置了30组专业的金融人士,他们按照之前的布置,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分别的建仓,而为了这一切,在橡胶市场收益70%,会一次性的投入这个领域,要知道,哈比在橡胶领域,布局非常的早,等于吃掉了最香甜的一道头汤,加上雄厚的资本,总体的收益超过了5亿英镑,在这个英国第一强国的背景之下,5亿英镑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数字。
君权级的战列舰,一艘的造价才200多万英镑,5亿,几乎相当于的几百艘了,当然了,这样的战舰,不是单纯用钱能够买到的,可是5亿英镑,换句话说,就是50亿银元,1900年,赔款才多少钱,这笔钱如果砸在中国,砸在包头,绝对称得上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美国国家钢铁公司,这样的大公司,也足以建立几个了。
庞大的资金,再加上充分的准备,让杨元钊此时,是胸有成竹的,当抵达了德美公司的总部,杨元钊一下子扎到了的金融投资室里面,任何的决断,一定程度上,都需要讯息作为保证,过去的日子之中,在包头杨元钊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只是一个间接的了解,而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把过去一年时间内,欧美主要金融指数的数据给我拿过来!”杨元钊坐下之后,就开门了当的说道,在上海德美总部人员略微愣了一下,然后把数据给拿出来,秉承着杨元钊和哈比的理念,所有的数据必须落到实处,哪怕是已经过去的数字,这些都被存档了,已备调查,现在正好拿给的杨元钊。
欧美主要金融市场的上百个不同的指数,交易额,大致的价格,都被总结出来,厚厚的超过1万个文件夹,如果随便的堆砌的话,说不定要占用一个房间,为了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杨元钊必须要把这些东西给看一遍。
数以万计的文件夹,最终交织在了一起,杨元钊没有去单纯的了解这些文件夹,只是从这些数据之中去推断,没有现成的指标,只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好在这个时代的数据,没有所谓隐藏或者虚拟的,都是真正的数据,在计算机技术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数据永远是第一手的资料。
杨元钊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微笑,其他的项目,都没有大资金的运作,相反,在棉花的领域,过去的10个月之间,大资金运作的轨迹非常的明显,很显然,列强们丝毫都没有顾忌,毫无遮掩的动用这些资金,他们以为是的隐秘的,但是在特殊的公式计算之下,尽显无疑,列强们对于棉花的动作,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广邀富豪()
张謇是在工厂之中,接到了德美洋行的邀请,他开始以为是德美洋行也要收购棉布,因为过去的半年多,最少有7个洋行在收购大生的棉花和棉布,本来比较困难和耗时的棉纱和棉布的销售,基本上在生产之前,就已经完结了,大量节约了时间,要知道,以前大生的棉纱,会在本地消化大半,剩下的,会运往直隶和东北,现在购买了包头的机器设备之后,生产量大规模的提升了,本来张謇还担心,会出现销售的问题,很早就做了准备,却没有想到,一切都这么的简单。
洋行不但大规模的收购,有多少要多少,而且全是现金,这对于亟待扩大生产规模的大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他甚至想要在今年11月份,棉花下来之后,大幅度的扩张产能,因为棉布和棉纱的价格,最近连连的攀升,这对于他们的大生来说,全部是利好,这代表着他们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会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见到人之后,看了介绍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包头那边的巨头杨元钊来到了上海,此时的杨元钊已经不是2年多之前,那个一文不名的人了,刚刚起步的小商人了,在武汉劝业会崛起之后,杨元钊已经在圈内名声大震的,特别是分期付款这个大杀器,基本上,让所有工厂的规模扩大了3倍以上,再加上包头的东西性能出众和物美价廉,几乎投资是必定挣钱的。
不挣钱的东西,上杆子求也不会有人愿意,但是挣钱的东西。不用说自然有人扎头进来,特别是一些影响深远的大家族,依靠着自己的渠道,虽然得不到包头的全部情况,却也知道部分。杨元钊是目前包头工厂群的最大股东,棉纺织厂,印染厂等一系列的工厂,都是有他的股份的,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企业集团,当然了。白云鄂博地处偏远,包头又没有多余的宣传,谁也不太清楚,在包头这里,会有一个世界级的钢铁集团。
换成被人邀请。张謇因为架子的关系,未必会立刻成行,可是杨元钊亲自邀请,他必须要看重了,要想得到足够的纺织机,杨元钊这一关必须要过去,听说现在购买的人很多,虽然包头联合机器厂的生产能力很强。可是越早的获得织布机,就能够越早的投入使用,这对于任何商人而言。是必须要争夺。
“不知道杨会长还邀请了谁!”张謇随手的接过了请柬,表示自己一定回去之后,询问了一句。
负责传讯的人员,老老实实的说着,张謇微微的有些吃惊,都是上海周边。江浙一带,著名的纺织工厂。还有一些行业内的知名人士,甚至还包括张静江这个鼎鼎大名的商人。
以张謇的渠道。不可能不知道张静江是革命党,但是这个时代,就连东南互保都可以确立下来,清廷的威信和影响力,早已经影响不到江南了,只要不来革他的命,其他他也不会去管,说不定,一个善缘结下,对于未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既然是江浙一带的纺织业大聚会,张謇在某种情况之下,就不能不去了,毕竟去的话,未必会有好处,可是不去,是一定没有好处的,不知道为什么杨元钊道了上海,就算是尽一点的地主之谊,他也必须要去,顺带着,要跟杨元钊确定,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机器订单。
同样的匆匆出发的,还有很多江浙一带的大富翁,他们或许通过武汉劝业会,获得了不少的机器,在过去的几个月之中,获得了不少的收益,或者,就是听说过包头的大名,想要跟杨元钊接触一番,短短的几天时间,大量知名人士和大家族来到了上海,远比杨元钊邀请的数量更多。
德美洋行的负责人,德国人施罗德有些皱着眉头的来找杨元钊,人太多了,本来只是邀请了300人左右,居然来了1500人还多,这么多人,对于德美的接待能力,有着巨大的压力,上海目前,没有能够容纳这么多人的会场,这回相当的麻烦。
杨元钊表情平静的听完了施罗德的报告,平静的说道:“统计一下,每个家族或者是势力,出一个人的情况下,会有多少人!”
施罗德看了一下报告,稍稍计算一下,说道:“700人左右。”
少了大概一半,可是人员依然很多,杨元钊问道:“700人能够安排下来么?”
“可是,那剩下的!”
“剩下的,暂时让他们在一边,毕竟这一场会议,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加的。”
杨元钊主意已定,施罗德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作为一个在中国,享受着诸多的特权的外国人,特别是在上海这么一个租界遍地的地方,如果不是杨元钊独特的地位和庞大的财富,他一个外国洋行的高层,是不会这么的和颜悦色和毕恭毕敬的。
德美洋行的反应,着实让不少人不高兴,他们大部分都是一个势力的负责人,或者是一个家族的领导者,在自己的领域,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参加一个所谓的会议,带两三个后辈和助手,在他们看来,这是最低的要求了,可是这个要求都得不到满足,杨元钊和德美不要自视太高了,顿时被激怒了。因为待遇问题,直接离开的,差不多有100多个家族,最终参加的,也就是500人左右,比之前的300人,只是多了200多人的,这样规格的会议,在上海比较的常见,能够安排的地方就多了。
知道了这些人离开,施罗德没有在意,杨元钊知道情况之后,也是微微的叹息一声,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错过了一个机会,
人分三六九等,各自理念也是如此的,关系圈有厚有薄,这500多人的核心,才是真正杨元钊需要看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