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钊以计算器为基础,在一体机之中,弄出来了个巨大的玩意,别的人研究的都是尽可能的缩小,减少体积的方式,在他这里,却是尽可能的放大,用巨大的金属柜子,来隐藏着计算器,也算是一种保护,甚至为了这个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会把这个巨大,重达3吨以上的玩意,整个的固定在整个指挥中心,甚至会派出专门的警卫。包头目前,没有专职的警卫人员,杨元钊直接从军队之中调集的人员过来,荷枪实弹的进行管理,只要有人想要打开这个铁柜子,立刻制止,不听命令可以直接击毙。

    因为整个都用巨大的箱子来遮掩了,显示也没有用液晶或者什么显示屏,计算结果不会在外侧显示,而是通过另外一端连接的打孔机,借助着打孔机,打出来最终的结果,跟打孔的机械计算器比起来。这个计算速度快了很多,速度上面,控制在打孔机械计算机的500倍左右,这个速度很快了,也在接受的范围之中。

    这么一个大家伙。在第二天,被杨元钊安装到了指挥中心之中,当时神秘的把所有人都请出去了,自己带着几个工人,在指挥中心忙乎了半天,焊实了铁箱子。不但铁箱子重达3吨,而且通过50公分直径的钢柱,跟墙壁和另外一个5吨以上的钢锭结合在一起,防护措施,绝对比这个时代的银行保险柜都要严密的多的。加上安全保卫,还有10分钟按铃的自毁装置,严密程度几乎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米哈伊是第一时间听说的,却不能进来,等到他允许进来的时候,看着怪模怪样的铁家伙,微微的有些吃惊,如果不是旁边的打孔机。他甚至认为这就是一个大铁块而已,略带疑惑的对着杨元钊问道:“杨会长,这个。真的可以计算么!”

    杨元钊指着正面的阿拉伯数字,还有函数数字,这是机械按盘,跟下面的电子计算机相连,看起来类似机械计算机,但是实际上。计算的是下面的电子芯片,他简单的介绍了使用方法。也着实简单,只用在上面输入就好了。唯一没有即时显示,错误了,这一次计算就作废了。

    很简单,也很容易,几乎是一说就会了,米哈伊是雷厉风行,立刻命令调度汇报数据,第一时间,目前在开行列车的一连串位置数据,输入到了其中,以往需要几分钟,甚至是十几分钟,才能够计算的结果,在这个古怪模样的东西上面,只用了不到30秒钟就计算出来了,而且还游刃有余。

    又实验了几个,没有仔细的计算,但是米哈伊觉得,这玩意,恐怕比美国的打孔式机械计算机要快的多,出色的反应速度和计算能力,几乎在计算的瞬间,数据就出来了,耗费的时间大部分是输入的过程,米哈伊的手下,几个资深的调度员出身,可以轻而易举的根据这个,事实的指挥着全部的火车的调度。

    第一批的实验,已经进行了起来,小范围之中,应用这个,让列车的发车时间,最少缩短40%,在一个大型的铁路运行图上面,减小40%,就意味着整个铁路的容纳能力,提升了快一倍,要知道,这已经是米哈伊通过信号和指挥系统,调整的结果了,没有达到后世那样,间隔两三分钟的发车速度,却已经超过了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标准了,目前达到了17分钟左右的平均速度的,而且伴随着对机器的熟悉,还有信号灯和各种信号布置完成,相信达到14分钟间隔,甚至更低,完全没有问题了。

    按理说,这个尝试应该继续下去,争取找到最终的极限,小规模的实验还在进行,但是调整就不必了,包头没有那么多的列车,按照现在来说,包头到张家口的铁路,可以减少到17分通行一列的话,那么的包头到张家口300多公里的距离,4个小时算,同时开行的,就在14列,这还没算3条铁路,算上的话,就是42列,这还是一条铁路,加上其他的,保守估计,包头最少要有400多火车头,每一列火车头代表着一列列车,加上一些备用,或者是紧急情况的话,就会是700列左右,现在包头的火车头大大的不足,甚至连车厢都很大的缺口,这时间疯狂的提升的列车间隔距离,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

    眼下,只是按照现有的火车头,进行安排,让火车运行的区间更加的稳定,更加便利的,这样就行了,未来,伴随着设备的够用,这个火车的开行密度还会提升。关于指挥统筹等诸多方面,米哈伊都提供了合理的意见,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在各个信号灯和信号塔没有到位的情况之下,铁路的运输效率大大的提升了,而且非常的稳定,大量的资源,和产品被运进运出,仅此一项,整个包头就增加了巨大的效益,这是一个极大的数字,也是一个交通的进步,便利的交通,就从这一天开始,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包头的一切,要想富先修路,想成功修铁路,这个成为了包头民众耳熟能详的名言了。

    计算机在这里显现的威力让米哈伊惊叹,米哈伊甚至想要研究,这个机器到底是什么,本身走入到死胡同之中,因为人员等的协调和指挥的问题,无法继续下去的解决方法,现在已经完美的解决了,从这个上面说,他之前的思路也是对的,只是没有考虑到机器的问题。

    出色的机器,可以引发一场革命,当年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如此,从蒸汽机,到改良各种纺纱织布,用工业化的大生产,代替传统的手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英国也因此,而站上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足足几百年的时间,成为了所谓的日不落帝国。

    从这个机器上面,米哈伊看到了很多的东西,用计算来帮助机器,用精准的数字解放人的工作,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跟那一次工业革命异曲同工。

    听到了米哈伊的见解,杨元钊除了吃惊,就还是吃惊,他没想到,米哈伊居然真的看的这么远,以材料和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本就是二战之后,也是几十年之后,整个世界发展的重点,米哈伊能够提前这么久看到,恐怕也是计算机带来的震惊吧。

    杨元钊当然不会告诉他,这玩意是超过这个时代的东西,最起码要超过这个时代几十年,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子计算机,在后世,哪怕只有几十块钱,却也是在各种材料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美国耗费巨资,跟曼哈顿计划几乎是同样档次的电子计算机的项目,投入了数以亿万美元的巨资,但是最初的成品,每秒钟的计算能力,只有5000次,就这样,已经超过数万人,而这个简单的函数计算其,他的计算速度,远远的超过了第一代计算机。

    这玩意,就计算机本身而来,还不是杨元钊的手中更好的东西,不说一台车载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就算是那个山寨版的苹果,哪怕是山寨的,在过去不怎么值钱,也是实打实的八核四g,这玩意,计算速度,已经不能够跟最早的计算机相比了,每秒钟的计算速度是数以亿计的,多现成,多处理的东西,是真正的高大上的玩意,这玩意拿出来,会让无数人惊呆。

    暂时,在材料和计算机科技,没有上升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之下,杨元钊不会,也不可能会拿出来这玩意,即便在未来,科技方面拥有了足够的底蕴,包头拥有了自己可靠的研究人员的时候,会向着这方面进行倾斜,现在,这玩意,注定是要埋藏起来,一直到有合适的人出现的那一天,暂时先用这个的计算机,帮助米哈伊解决调度的问题,真的不够了,大不了再增加几台。

    事实上,还真的是不够,后来,杨元钊又增加了6台,分别进行不同区间,不同位置的计算,最终通过6个绘图员汇总,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的状态,更快的计算和效率,让列车调度更加的精准,整个包头列车运行状况,高于了米哈伊之前的预期,达到了试验中11分钟的间隔水准,一旦包头的铁路延伸开去,并且拥有足够的车厢和火车头,包头铁路所展现出来的运输能力,超过世界上任何一条铁路,甚至是除以二都高高在上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米哈伊的价值() 
米哈伊对于包头铁路的调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没有感觉到更多的变化,客运列车,因为特殊的原因,考虑的更多的不是效率,而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特别是后者,经济性才是最重要的方面,50吨的车厢,提前一天到,这会带来庞大的利益,包头商品的质量,让所有商品都不愁卖,越快的抵达,越快的销售出去,就能够越快的获得收益,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