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站之上。一列崭新的列车,停靠在站台之上,一共15节。这是以后客车标准,第七节是餐车,不过暂时而言,包头开行的都是短途列车,哪怕最远的太原,也不过是300多公里。70公里的平均时速,也不会超过5个小时。没有必要做餐车,至于卧铺车厢。也是如此,短途没必要,未来包头的铁路继续延伸,更长的情况之下,这些东西会陆续的上来,现在的15节车厢,本来应该全部都是硬座车厢,可是杨元钊思考过来思考过去,最终还是按照后世的情况,安排了一部分的卧铺车厢。
散发着油漆的味道,相对比较的刺鼻,整个车厢都是装修完毕,为了迎合这个时代,杨元钊没有拿出来后世那样的卧铺和软卧,采用了这个时代的设计,只有是硬座,才采用了后世的设计,这样比较接近与这个时代,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坐火车的人员不多,第一列的客车,是发型从包头到太原的,400公里的距离,其中停靠7个车站,总计运行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这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让人轰动和无法相信的,包头的这些晋商们,第一次感觉到,居然如此的近,这不是说,可以早晨出发,下午抵达,办完事情,还可以回去,比不上一上午的速度,却也比之前快的多。
按照分发的车票,上面清晰的写明车厢的和位置,这个是参考后世的车票,几车厢,几号的位置,都写的非常明白,这些或许未来推广了之后,就有些困难,一些不识字,或者是不认识阿拉伯字母的,有些困难,可是在包头,完全不成问题,各种教育方面普及,加上夜校教育,一定程度上面的,解决了包头文盲问题,包头在车票这个问题上面,不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可在整个中国的范围之中,文盲占据着世界的大部分的人群。
每个人都按照着列车员的指引,按照车票上面指示的车厢,进入到了不同的列车之中,这一次的尝试,整个15个车厢,拥有一个餐车和两个行李车厢,剩下的包括了5个硬卧车厢和一个软卧车厢,剩下的都是硬座车厢,整个列车,荷载之下,容纳的人员是接近900人,其中差不多有700人进入到了硬座车厢,剩下的,不到100个人,进入到了卧铺和软卧车厢,用了不到15分钟的时间,所有人都做到了应该坐到的位置之上,整个列车随时都准备出发。
此时,整个车,还是货车,都进行了超过的20次的实验,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都经过了一连串的实验,超过100组的货车客运人员,都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这一次,整个包头开行的第一班列车,经过了一系列的挑选和选拔了之后,都是最精英的人员。
列车在做开行之前的最后一次准备,杨元钊也坐在车厢之中,见识到了后世的动车之后,这样的快速列车,已经不如他的眼的,要知道后世的普通慢车,最高时速都在120公里以上,80公里的速度,真的是慢车之中的慢车,可是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一个开创性的。
第一次跑,只是加挂了6节普通的硬座,足足挂了6节的卧铺,因为只有6个小时,没有人会睡觉,宿营车也没有了,所有的车厢都布置成了,可以容纳40人卡座形式,总计超过的700人乘坐这这一届的车厢,想要享受一下5个小时,穿行接近千里的神话,虽然从包头到太原,只是不到400公里左右的旅程,带大部分马帮运行之下,最少也是3天,甚至是4天的路程。
詹天佑也在车厢之中,当一挂10万响的鞭炮在车头响起,挂着彩的车头,缓缓的离开了车站,巨大的蒸汽向着天空喷薄而去,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强大动力,开始缓缓的推动这这个庞然大物的,快速的向前移动,超过3000马力的机车,第一次在整个中国的大地上面,展现着他们的力量,强大的蒸汽机,正牵引着15节的车厢,快速的向前移动。
巨大的轰鸣声,震慑了每一个人,而铁路在脚下延伸,在站台之上,还有一些通道上面,看着列车缓缓的前行,初期也到罢了,后面,列车的速度越来越加快,即便是肉眼,也可以看到列车快速的穿行之下,所有人都呆住了,火车,用一个让人无法想想的速度,快速的向前移动。
8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而言,都适应不了,一些人甚至有了晕车的反应,不过这个时代,能够此时坐上列车的,非富即贵,即便是硬座,也都是家丁,保镖之类的,哪怕有了晕车的反应,一定程度上面,也没有去呕吐,这样杨元钊准备的很多的塑料袋之类的东西,都没有使用上来,这多多少少的会让杨元钊感觉到失望
火车头带动着后面的列车,70公里的平均时速,峰值达到了110公里,这已经超过了预定的时速,一定程度上面,这是包头的胜利,快捷的运输,不但增加了地域和地域之间的联合,当原来要一周才能够抵达的地方,现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这对于整个地方的凝聚力,不是一般的强悍,包头,即便是实力再强,也不可能拥有工业化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种情况之下,地域和地域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超级大城市,在目前是一种风潮,可是到了后世,所造成的一切影响,几乎让整个世界头疼,可是局势已经形成,要想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杨元钊进入包头,最初就是以包头为中心,建立一个大型的工业城市,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可是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出现,让他可以以包头为中心,兴建一大批的工业带,在这些工业带之中,借助着黄河水运,借助着的络,沟通周围的所有地市,这才是最终的成功。
目前,以晋商们的背景,在整个包头,绥远,大同,太原,甚至是张家口等城市,包头商会都拥有极大的势力,一些批发市场,已经开始在这些地方兴建的,包头只用跟他们进行联系,这样,可络的合理和最大范围的利用。
包头正在以别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快速的发展,不但是重工业的,也在于影响力和发展途径上面,而这些的起点,就在于包头的铁路的贯通,就在于火车头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之上,发泄着自己的力量,拉着超过800人的列车,在很快的时间之中,通过了庞大的包头车站,沿着快速列车的方向,向着东方快速的行进,前方,第一个要停靠的车站,正是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大同车站。(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八章 庞大规划()
米哈伊顺着车头和车身,注意到了下面,就连铁路本身也跟之前的铁路完全不同,钢轨不是轻型钢轨,而是重型钢轨,轻型钢轨和重型之前的区别,就在钢轨本身的重量上面,铁路本身的规格差不多,真正决定重量的就是质地,听声音,看质量,这个重轨不简单。
米哈伊在30多年的铁路经历之中,很清楚铁路什么最重要,车头和车辆只是一个方面,有了更好,最重要的,还是钢轨,重载铁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的干线铁路,美国的铁路,拆除废旧的铁轨,每年都在几千公里的样子,可是主线铁路,一直在提升,基本上都没有拆过,从每米15公斤开始,美国铁路走过了几次发展的旅程,现在,已经达到了35公斤了,这样的钢轨,足以承担50吨以上的载重量,这也是美国人一直都比较骄傲的地方,也是美国重载铁路的骄傲,之所以能够达到超过1000吨级的列车,重载铁路必不可少。
可是现在,中国似乎诞生了更重的,粗壮的钢轨,上面没有特殊的印记,一定程度上面,辨别不出来,这到底是那个国家生产的,他蹲了下去,对钢轨进行了一番鉴定,可是通过敲击和检测,米哈伊知道,这个钢轨的质量极好,应该是达到,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重轨,什么时候,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轨铁路的生产公司,难不成,离开了铁路1年之后,对于铁路所知道的。一切都改变了,美国已经不是铁路上最强的国家了。跟着米哈伊一起来的人员,注意到了米哈伊的目光之后,也都凝重了起来,说句实话。他们来到中国之后,对中国的印象极差,落后中国,麻木不仁的民众,这些都不可能支撑一个大规模的铁路公司,可是对方为了他们40多个人。最少付出了超过50万美元预付款,这笔钱已经作为安家费和部分的投入花掉了,谁会付出这么大,为的只是骗他们前来,他们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
可是这个张家口车站。还有联络着前往包头的铁路,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似乎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