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互寒暄,气氛热切,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之中,炼钢炉终于开启了,滚滚的黑烟冒起,大量燃烧的焦煤。在钢斗中,注入到了炼钢炉里面,第一炉钢的配比,由詹姆斯亲自控制,当他把一切做好,合上高炉,黑烟滚滚而去,接下来,就是等待100分钟之后。炼钢的最后结果,成功与不成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之中。
100分钟的时间的,工人们在紧张的监控着各种的数据。现在已经不是一年前,水泥厂在投产时期了,没办法普及最精确的。超过1000度的精确温度计,可是一些特别的合金。还是可以把内部的温度给表现出来,最少。达到某一个的幅度之上,只是这个程度,对于普通金属合金来说,已经是够用了。
材料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杨元钊也没有打算,直接就弄出后世那种,超级耐高温的合金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路要一步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也就是完成炼钢的基本指标,炼钢,看起来那么的困难,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温度,把铁之中的杂质熔炼出来,顺便在其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让材质达到设计的标准就可以了,这其中,都是跟温度相关的东西,一个精确的温度测量,对于炼钢而言,极为的重要,可以说是所有条件之首,这点来自美国的威廉姆斯实验室,早就做了很多研究,也形成了一部分的成果,这些有条件的应用到了钢炉之上。
“元钊,看样子,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侯金盛有些感慨的说道,面前这个看起来还有些青涩的年轻人,一直都是奇迹的创造者,从一年前开始,一举奠定了整个包头的现状,一个以农业,以普通的毛皮生意等著称的边贸口岸,变成了现在,居然是以工业为基础的大型集团,杨元钊的每一步,都是让人无话可说的。
150吨的高炉,这在之前,他们想都没敢想,汉阳铁厂的高炉,最大的也不过是15吨,就这样,还不容易控制,无法满负荷生产,一下子增大了10倍,还顺利的完成,马上就要产钢了,这么一炉子,会有多少,天知道能够制造多少钢产品啊。
其他人也都上前,心中充斥的是对这个炼钢炉的憧憬,重工业投入巨大,可是一旦投入,他所带来的产业和产值的提升,绝对不是轻工业所能够向背的,一个年产量400万吨的钢铁集团,即便是在国外,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集团,中国没有重工业的帽子,从这一刻开始,就可以摘掉了。
詹姆斯全神贯注的看着眼前的炼钢炉,这不是他第一次试运行了,但心中或多或少会有些紧张,这几乎都使用了全新的技术,氧气吹顶,一些起重和控制设备的使用,让炼钢炉的安全性能,提升了不少,环境上面,也比美国本土的要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在一年多的生活之中,对这个包头,对这个位于清国内陆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和希望,或许在这里呆下去,也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选择。
时钟缓缓的走过100分钟,早在一个多小时之前,炼钢炉里面的钢水就已经液化了,通过几个控制,添加了纯净的添加剂,没有人可以看到钢炉之中的状态,借助着温度和一些间接的东西,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整个炼钢的过程非常的完美,出的也是轨道钢,这是最初的试运行常用的,轨道钢在未来的使用方面,非常的多,配比上面也很简单。
“出钢了!”在詹姆斯的命令之下,一个大嗓门的炼钢工人,很有韵律的喊出了这么一个号子,他似乎带了点四川口音,听起来奇怪而舒服,一个个的机器打开,钢水从特制管道喷薄而出,赤红的钢水,就这么的流淌在车间之中,让整个车间的温度,在瞬间,就上升了十几度,秋日的包头,虽然不是数九寒天,白云鄂博这边却是一片荒原,温度早已经降低到了10度以下,可是这沸腾的热气,让大部分人都大汗淋淋的。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炼钢厂最为考验的技术的时刻,必须要在短时间,让这些钢水,进入到特定的模具之中,否则,一旦凝结粘连,轻则堵塞炼钢口,重则会让高炉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称之为事故了。
能够参加这个试运行的,当然是最训练有素的工人,他们都听从指挥,在每一个部位完美的配合在一起的,力量,团结,在钢花之中,迸发出来,差不多用了几分钟的时间,通过远程控制,把钢水引入到了特定的区域,而热轧也跟着开始,让不规则的钢水,或者是还没有完全凝固的钢水,在力量之下,压成了不同的样子,最多的,就是钢轨,12米长的重轨,每米的重量超过37公斤,这即便在世界上面,也是难得的重轨,配方选择的是美国最出色的重轨配方,其中又加入了杨元钊的一些研究,在硬度,承重能力和耐磨性能上面,要提升一个层次。
一次性出炉150吨,换算成12米的钢轨来说,就是400以上,其中会浪费一部分,这都是加工之后必然的损耗,最终,当半个小时之后的,热轧成型的轨道钢从这个车间被运出去,做后期的处理的时候,整个炼钢的过程全部结束了。
其实按照规则,100分钟的炼钢时间,当钢水出笼之后,会快速的处理,降温之后迅速的填充材料,这个按照训练有素的结果是20分钟到30分钟左右,钢炉会再一次的运转,一天持续不休。
好在,这是试运行,有是第一炉,清理是按照规程进行,可是填充材料就不必了,詹姆斯等研究员,会对各项的数据,进行一连串的分析和汇总,最终,记录在案。
炼钢是生产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从第一炉出钢,到持续的运转,都需要一连串研究,或许是配方,或许是生产方法,都会做一些微小的调整,经验就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之中,慢慢的累积,这些都是教不出来的。
大概4小时之后,经过了完全的处理,特别是表面打磨之后,成品的钢轨,被摆放在了所有的股东们的面前的,黝黑的,带着还未散去的烟火气息的钢轨,平静而沉稳。
股东们看着钢轨,没人多说,大家都看向了詹姆斯,这个外国人,在一年多的时间之中,也学会了部分的中国话,上前敲打了检测之后,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很好,一流的产品!”
一流的产品,那就意味着,从炼钢的过程,到最后的成品,甚至是后续加工,都非常的完美,这个钢轨甚至可以直接的销售出去,在座的虽然不精通铁路,却也知道,铁路是一项投资巨大,切效益非凡的行当,一直以来,中国的铁路,大部分都是进口国外的钢轨,现在,终于有了生产钢轨的能力了。
钢炉的实验,圆满的成功了,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之中,以每天5炉钢的速度,又分别进行了冷轧钢,热轧钢,螺纹钢,钢筋等一系列生产和实验,当然了,最多的还是轨道钢的,跟其他的钢材不一样的是,轨道钢几乎是立刻需要的,这些实验都是成功的,白云鄂博的钢铁,就在众人都不知道的前提下,缓缓起步,从一片不毛之地,发展成为了未来,庞大的钢铁巨兽。(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包头风潮()
9月底,本就是通达数省的武汉三镇,迎来了一股股的热潮,总督陈夔龙在原来的劝业场的基础上面,一手推动的全国性质的劝业奖进会,也在艰难之中迎来了开幕的曙光,几次延期之后,终于有了确定的消息,10月9日,劝业会就会开幕,期间会持续的展出两三个月的时间,包括整个中国的工业产品,艺术品,丝绸茶叶之类的,当然了,也会有国外的产品,陈夔龙通过努力最少邀请了近百家的国外公司。
市井之中,也都流传着这些消息,特别是茶楼之上,南来北往的商人,以往讨论的都是风花雪月,最近,关于劝业会的事情,说什么的都有,最多的就是什么中国产品大战洋鬼子的。
今天,照例如此,茶博士今天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茶肆之中,照例是满的,南来北往的,各种方言,各种话语,不过,悲观的居多。
武汉劝业奖进会,在劝业场的基础上面,又兴建了一些场馆,摆放的产品,还不到一半,有大半都是外国产品,中国的产品,无外乎是一些手工产品,丝绸,茶叶这样的,天津是如此,武汉也是如此,最多因为武汉镇守在南国的要冲,江南的,甚至是四川也派出了团队,让丝绸和茶叶的种类多了不少,特别是一些四川的老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