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哪怕是拥有一体机的杨元钊,也无法改变,跟材料一样,普遍撒网重点捕鱼,不断的投入,大量投入,推动着基础研究不停的迈进,如果运气好一点,出了几个在农业上面比较出色的研究员,说不定就直接可以获得突破。
在杨元钊看来,杨悦,还有他的几个同学,比如约翰,他们都拥有比较强悍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就是让这个理论知识,跟后世的研究方向,眼光,彻底的结合到一起,这样,只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获得成绩绝对是必然的。
如果有飞机略过这个时候的包头,就会看到两条巨龙,一条向东,一条向北,如同在万里河山上面,书画着线条,而在整个包头的腹地,也有密密麻麻的农民,在田地里面,辛勤的劳动,虽然,现在不是佃户,也不是农民,而变成了农场的工人,严格的纪律和管理之下,所有人都记得是谁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所以都勤勤恳恳的耕作着。
四月中旬,所有的棉花温室,开始忙碌了起来,去年的600亩,今年的20万亩,数量上,足足增加了300多倍的,这关系到今年整个种植任务的,甚至还包括了明年的纺织厂的原料,虽然有印度的棉花和美国的棉花,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撑整个棉纺织厂的满负荷运转,可是棉纺织厂继续扩张下去呢,没有一个充足的,良好原料环境,怎么可能获得更高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杨元钊常常提到的居安思危,外国人是靠不住的,一旦印度和美国的棉花来源断绝,棉纺织厂,一定程度上面,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原料,空有这么多的工人,又怎么去占据市场。
棉纺织厂目前的总产量还少,还是在整个西部活动,没有触及到英法的传统区域,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引起对方的重视,可是一旦重视起来,以列强的势力,断绝原料进口肯定是第一个做的,然后就是通过官面的威逼,巧取豪夺了。
杨元钊苦心经营的包头,不可能为他们做下嫁衣,从这方面说,他必须未雨绸缪。
不但杨元钊非常关心棉花的种植,各大的股东们,也经常的参观种苗培育基地,20万亩的种苗培育基地,60万亩良种基地,这些都是为了棉花种苗来准备,特别是后者,3倍于温室大棚,也是采用温室的方法,只不过没有营养钵,也没有更加密集的科学指导,只是按照一定的流程,种植种苗,可能种植出来的,比单独的营养钵的弱一点,可是数量更大。
去年包头销售的少批棉花种苗,已经在整个西北掀起了一场风潮,从包头流出的少量种苗,虽然比不过包垦公司精心种植的,也比他们之前种植的强很多,每一亩地皮棉收获,少则多上七八斤,多则多了十来斤,这可是皮棉啊,算下来,整体的收益,绝对可以称之为极高,一亩地多了两元三元,相反,买种苗的钱才多少。
往年,棉花产量激增的情况之下,或许在往年,会因为丰收或者数量太多而波动,可是自从有了棉纺织厂,几乎是敞开了收,无论丰收还是什么,有多少要多少,甚至棉花的价格还会涨高一点。
中国不乏聪明人,闭塞的地主们,也不都是愚昧不堪的,他们会看,会听,有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情况之下,销售根本就没有障碍,这不,哪怕远在山西和陕西的,都会派人前来收购,只是缴纳了定金的,已经有700万亩之多,哪怕只是这个数字,整个西北棉花的种植面积高达1500万亩,哪怕不能达到包头的产量,以50…60斤皮棉来平均的话,就是9亿斤,这足以支撑明年扩建之后的纺织厂的生产了。
!……章节内容结束……
第二百四十三章 统筹和系统工程()
!……章节内容开始……4月中旬,棉花的种植,在包头是如火如荼的开始了,8万亩的庞大面积,统一的统筹规划,让这个棉花的种植声势浩大,从去年开始准备,包垦公司人员上面,是非常齐备的,之前几乎是扩张招募的人员,此时全部拿出来,甚至动用了入冬时候,招募的两个农场队伍,共计1万6多人。?。。
人上一万,浩浩荡荡,更何况是快13万人,可是撒到万亩的土地之上,一亩地只有不到一个人的时候,立马就如同一把沙子洒在海里,看不到踪迹了。
棉花植株的培育,只能够利用人工,有温室大棚的存在,种植的期限,可以从四月上旬开始,一直持续到四月下旬,一共二十天左右,接近万亩的棉苗培植区域,会种植属于包垦公司的8万亩土地的棉苗,至于其他,已经下达订购的,由另外的种苗区域进行培育,暂时只能够依靠几千人来慢慢的种植。
好在,当这一批人员把属于包垦公司的棉苗种植下去之后,就可以抽调出来大部分,用于种苗培育区域紧急种植,这个区域,哪怕是6万亩,每一亩种植的种苗,也远没有之前的万亩种植的多,算下来,加上腾出来的温室,大概能够培育18垦公司目前的两倍多一点。 距离包头一百多公里之外的白云鄂博,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工地。建筑公司最少调集过来3名人员,连尉明也在这里兴建了一个大型的烧砖窑,同时兴建了1个。月生产能力超过了4万,这是尉明在包头之外兴建的最大制砖厂。共同施工之下,又抽调了大量的人力过来,不到1天的时间,砖窑全部建好,在烧砖师傅和制砖机的帮助下,4万块砖。几乎是在一周的时间之中注入到砖窑之中,然后,到下个月这个时候,砖窑就能够为工地提供4万块砖。
一般而言。没有一个砖厂会这么干,这等于是下半个月的时候,所有的烧砖师傅都会闲下来大半个月。杨元钊一直都在催着工期,丰厚的利益之下,尉明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按照整个钢铁联合体的蓝图上面,最少要兴建7万平方米的建筑,不乏高层的建筑,特别是一些高档次高炉专用砖,更是需求量巨大,对尉明而言,只是目前的规模,就够他干上一年了。 土地平整的工作,节约了差不多个月的时间,整个钢铁厂的计划,就进入到实质之中了,杨元钊一直在催促着效率,工程师们也一样,他们远渡重洋,来到清国,如果不是看在丰厚的报酬之上,又有几个,会甘心留在这里,预付的报酬,还有标的额度已经确定下来了,每节约的时间,就代表着他们能够早点回归美国。
在美国的时候,就预计到,这么一个4万吨的炼钢厂,怎么的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这是比较快的了,他们有这个自信,他们是整个美国最快的,可是看了包头的效率,他们发现,似乎这个时间还可以提前。
统筹的研究,在这个时代,只有数学家才会研究,系统工程的理念,也是刚刚才出现的,可是在后世,是刻在骨子之中的,在之前包头的建设之中,很多方面,杨元钊不自然的带出来,也应用到了炼钢厂。
委托威廉姆斯所做的计划之中,曾经详细的列出了每一个阶段的顺序,那些最重要,那些不重要,杨元钊不懂炼钢,有专家把这些全部都给列出来了之后,会召集一批人进行计算,从最基础的人工,到机械的效率,细细的计算出来,把一些耗费时间的工程,放在后面,把闲余的时间尽可能的压缩,几乎每一个工人,都会在上工之前,接到一张任务表,这个任务表之中,详细说明了,他今天需要做的什么,他会按照要求把这个做完。
这个时代,只有杨元钊一个人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做的完美,尽可能的减少重复作业和空闲,是可以做到的,这也是詹姆斯最惊奇的一点,除了各种机器,没有感觉这里的工人效率到底有多高,在集中使用机器的平整过程之中,节约了个月左右的时间,接下来开始真正奠基的一个月的时间之中,机器的使用量少了很多,詹姆斯惊奇的发现,工程进度又提前了,完成了往常3个月,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工程量。
“神奇的东方!”不止是詹姆斯,其他人的心中,也不知不觉的就冒出了这个念头,可以说,包头的这个炼钢厂,是他们做的最舒心,也是最顺利的一向工程,没有看到高强度的施工,每天固定地点,有时候,甚至分成两班,可是工程量却骗不了人,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不停的在完成着,不知不觉之下,又节约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杨先生,按照这个速度,第一个炼铁炉和炼钢炉的组合,会在一个月之后树立起来!”
“一个月!”杨元钊沉吟了一下,这不是一个比较慢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