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节之上,买东西的不少,除了棉布和肥皂,还有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洋火,一包才1分钱的,里面足足五十根,也就是说,几乎快两个月,不用每天晚上留火,不用早晨生火,用稻草之类的,就可以引燃,早晨做就好了。价钱也不贵,3分钱一包,王三江想了想,还是买下了,每天留火,早晨天不亮,还要起来生火,这都是媳妇干的,有了这个火柴,用干稻草就可以把火给点着,不用扒着灰吹半天。

    王三江给秦氏买了几盒火柴,秦氏也张罗着给王三江买两个手套,看起平常的线手套,价钱也不贵,带着它,就免得干活的时候,划拉到手了。

    这么兴高采烈的购物,结果,当然是预算超了不少,本来只是想要花1元左右的,结果,一下子花到了2元5,可是王三江也好,秦氏也好,都没有不高兴,都是贴心的东西,用的上的东西,价钱便宜不说,东西还好用,最让他们动心的,就是煤油灯,看起来敞亮,可惜价格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虽然也想弄一个回去,媳妇纺纱,或者晚上做绣品的时候,在也不用费眼睛了。

    在一天的购物之中,他们几次三番的听到了包头这个字眼,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包头生产,原来,这个包头不但生产布,也生产火柴,肥皂,香腻子,还有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几乎是包罗万象了,质量好不说,还便宜。

    同样的事情,其实在中国的不少乡镇,都同样的发生着,农民,考虑的问题很简单,哪怕是一贫如洗的农民,都有需求,衣食住行,甚至是某些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些但一来算,不算什么,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让人震惊的市场,中国,正是依托着市场,成为了列强们关注的焦点。

    包头的布,从这一天去,深入了不少的乡镇,包头的布匹产量,每天,大概是在2万匹左右,印染的数量也差不多,庞大的产量,几乎在当时,就转化为了销量,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包头的这些产品,蓝布,青色,黑蓝色和黑色,这些跟劳动人民密切相关,切很实用的布匹,都获得了相当大的销量,原因无他,就是一个实用和便宜,而伴随着这些基础的日用品的销售,包头的名气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外扩张,让越来越多的行商,注意到了包头。(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华制衣() 
年节的包头同样的热闹,甚至说,比往年来说,繁华许多。说实话的,这大半年以来,包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大量织布机开始在包头扩展,仅仅是包头近处的乡镇,就有上万台织布机,还有更多的织布机拓展到了周围的,大同,绥远,甚至是遥远的太原,都有不少的织布机。

    大量织布机的出现,让无数的农民转换成为了织布工人,包头采用的是提供原料,回收成品体系,一匹布的加工费用并不高,对于没有太多经营门路的普通的农民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收益了,不少的村民,或许一年的活钱,也不过是一两块而已。

    勤劳的人们借助这自己的劳动,获得了丰厚的报酬,4个人的一个家庭,每天可以获得1。5甚至是2元的收入,这可是银元,一个月干下来,很辛苦,可45到60个银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曾经只是耕田的农民收入水平来说,已经算是很高的了,要知道,之前的王三江,依靠着丰年,还有棉花的紧俏,才获得了5元左右的额外收入,这样他都满意了,一家四个劳动力,可以获得少则9倍,多则12倍的收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织布的家庭,没有种田的粮食,吃饭的话只能够依靠购买,可是一个月多出来十几元钱,甚至精打细算下来,多出20多元,30元左右,是没问题的。

    农民尚且如此。那些包垦公司,还有整个西北系列的公司干活的工人。最低的标准也是一个月15元,一些比较兴盛的公司。比如是面粉厂,还有砖厂等公司,一些一线工人,可以获得30元甚至是更高的收入,特别是从各地招募而来的技工,他们的工资更高。

    丰厚的收入,普通的人和农民们以储蓄为主,年节的十分,还是会拿出来部分收入。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宽绰的腰包,会带来更强大的购买力,跟其他乡镇不同的是,这里有专门的市场。

    大量工厂的兴建,一个个超级集团的建设,从包垦公司,到棉纺织厂,再到建筑公司。水泥厂,每一个工厂都是一个巨大人力的海洋,还不说一些临时的小厂,大量工厂的建立。产生了一连串的工人,仅仅包垦公司记录的,在包垦公司发工资的工人数量。就达到了15万之多,其中大头是包垦公司和建筑公司。这两大公司,拥有超过10万的工人。接下来,是水泥厂,棉纺织厂,这些拥有着较高收入,且来源稳定的工人,成为了城市化的先锋,也是购买力的代表之一。

    谁也没想到,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这些大名鼎鼎的大城市,是在西北边陲的包头,30多万人城市,仅仅是工人的人数,就惊人的达到了40%以上,这在中国,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以此为依托,衍生出来第三产业,服务业,餐饮业等,让包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商业海洋,15万工人,加上配偶亲属之类的,还不乏一些双职工,这些形成了市场的根基,他们是不断扩张的市场。

    杨元钊是从后世而来的,21世纪中国发达的商业,绝对可以说是一个教科书,虽然,目前的中国,各方面都没有发展,什么都缺,可是在包头形成一个体系化的市场,还是可以的。给工人发放高工资,并不是为了让工人把钱存起来,商业的要素在于,让商品流通起来,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够形成更为广阔的市场。

    杨元钊不是商业人士,最多知道一些基本的商业理念,在一两个月之前,就从报表之中发现,包头的工人工资极高,可是工人的工资之中,大部分都放在了购买粮食上面,除此之外,就是存起来。杨元钊明白简单的商业理念,给工人发放工资,建设一个比较稳固,且富于的中产阶级,才是一个体系稳定的关键,这一批人,必须要有消费的理念,因而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这样哪怕包头 拥有后世那样,强悍的多的生产能力,也会有逐步越来越大的市场。

    为此,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杨元钊把超级市场的系统,引入到了包头之内,因为没有足够的安保措施,超级市场,没有选择后世的超市的形式,是采用了大百货商场的形式,一站式的购置各种各样的产品是商业营销的关键。

    三层的大楼,占地4000多平方,一共上万平方米的营业范围,八大晋商,还有众多的商会,都入住了包头,其中,甚至为了补充货品,兴建了几个新的工厂,主要是关注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其中最大,就是耗费大量资金形成的服装厂。

    在色织厂的另外一段,一个醒目的蓝色建筑物,上面书写着新华二字,这就是这一个月以来,杨元钊在包头兴建的最大的工厂,新华服装厂。

    服装厂,这在后世,是轻工业的代表,衣食住行等,是整个中国兴盛不衰行业,纺织品未来,更多的是落到了服装上面,不是布料上面,自己剪裁衣服,这是一门让人惊叹的技艺,而不是生活的必须手段。

    这个时代,在大城市,或者是比较发达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成衣的店铺,那些店铺,不过是把一些裁缝之类的,集中到一起,然后依靠着设计制造,制作成衣,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后世的那种手工手艺店,要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必须要解决机械制衣。

    这个时代,缝纫机已经出现了,1851年发明的胜家缝纫机,可以代表着缝纫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世纪末的时候全球销量都超过了135万台,电力缝纫机和多种发明,让胜家缝纫机的红色标志享誉全球,甚至在今年,在纽约建立了第一座摩天大楼,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也是标志性的建筑。

    在美国进口的产品之中,缝纫机,只是作为一个门类,被列入其中,并且购买过来,之前的杨元钊根本就没有注意,有了兴建服装厂的打算之后,这才把它翻了出来,仔细的研究缝纫机的结构,基本的缝纫机理很清楚,杨元钊找了一批人,稍稍的改装了一下,用创造性的踏板代替了手摇,解放了双手,裁缝们可以用两只手来控制着缝纫机,极大的增加了效率,这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