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1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结果,甚至连始作俑者的杨元钊都没有想到,他只是从过去的网路上面,了解到了这些东西,当时还是在美国,美国在西海岸北大西洋区域,大量的投放的海藻,甚至专门用于聚集海藻的那种生物毯,可以有效的提升海藻的生常率和成活率。

    可那也实质实验性的投放,耗费的资金巨大,就算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投入,当然了,迈向海洋是在21世纪,那个时候,不但整个世界的人工成本上升到了可怕的境地,再加上污染和整个海洋的群落都受到破坏,所以投资是庞大到连美国都承受不了。

    可是这不是100多年前之后,在工业还没有彻底的改变整个地球的环境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海洋还没有受到污染,整个海洋生态平衡还没有被削弱,很多地方,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的补充,就可以恢复海生物群落,进而产生难以想象的效果。

    这个补充,让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从缓慢的减弱变成了加强,伴随着一个个海底森林的逐步成型,自然的生态平衡已经形成,除了少部分需要补种之外,只要的监控就可以了,当海底的藻林,达到了60%密度以上的时候,每年会以5%的速度增长,会向外扩张,这种扩张就如同森林自然而然的扩张。

    这种扩张非常可观,特别是当海藻群落到达一定程度,超过50万,甚至是100万的时候,每年5%可是相当于每年铺设5万平方公里的海藻,这样的效益提升的很庞大,海藻面积增加5%,并不是鱼获增加5%,鱼获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越是好的环境,吸引的鱼类也就多,其中不乏一些珍稀的,就连鱼类的总量也会提升许多,海藻所能够承担营养任务,是整个海洋,甚至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因为这些收获,中国海藻种植,已经从中国内海逐步的向外扩张,在去年开始在南海种植,相对于三大内海,加起来才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可是中国南海却是350万平方公里,虽然大陆架的面积,并不是全部,却可以种植大量的海藻的,虽然大部分的海藻都是在大陆架生长,可是深海之中,未必没有植物,南海的大部分比200米的大陆架深,却没有达到最深处,可以种植海藻地方更加庞大。

    中国有不是只有四大内海,在占据了东南亚,澳大利亚之后,大陆架的面积广大,特别是1917年,中国尝试着在北海道附近,开始种植。

    这是一个创举,即便在后世,北海道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是更多的是依靠洋流的交互形成的渔场,如果有足够海藻种植,可以的让鱼类形成比较稳定的食物结构,增加鱼类的聚集,增加渔场的鱼群密度。

    其他地方也在种植之中,东南亚星罗密布的海岛,拥有的大陆架的数量就更多了,这里本身开发的就较少,在种植了大量的海藻之后,一定会提升一定的档次,他们会成为大洋之中,鱼类的聚集地之一,吸引从深海而来的鱼类,甚至独创一个生物群落。未来这个种植会扩张到大洋洲和太平洋的诸岛,在海藻为基础的动植物群落之中,会逐步的形成一个完胜的生物带,增加海洋的生成的机会。

    面向海洋的道路,并不容易走,这一点,中国也是清楚的,以中国目前超过世界上其他工业国几倍的工业产值,每年从各国获得了海量的资金和原材料,依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哪怕现在已经获得了收益,每年仅仅是三大内海的渔获增长,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的增长,可是这个增长如果能够持续10年,10年的鱼获增长,可能只是整体投入的二分之一,这还是不再继续投入缘故,如果继续的投入进去,未来回收成本的时间就会继续的增加。

    到了中国这个经济体,怕的永远不是利润低,而是一个资金投入的方向,这也是这一个计划得到贯彻和实施的根本原因,20年能够收回成本,看起来每年的收益只有5%,可是这个绝对的收入非常的可怕,最关键的是,中国计算的只是的绝对的收益,只是计算鱼获本身和海藻收割的收益,并没有计算因此而衍生出来,比如一些中国没有意识到的海藻的价值,后世一些研究者从海藻之中提取出有益的成分和药品,甚至还有海藻提取石油的研究。

    这些都是远景收益,甚至从海藻改善生态环境,获得氧气和其他的收益算上,这个收益绝对不低,就算不算衍生的,一个投资超过5万亿中华币的项目,哪怕是5%的收益,这个绝对数值也会超过2500亿,这是任何一个大型国企或者集团,都很难创造的,更别说养殖业是百年行业,只要海藻平衡起来,未来不用投入,就可以持续不断的获取收益,几十万平方公里,甚至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5%的扩张速度,仅此一项创造的连锁效益,就让整个盘子在增加,不说最终的收益,只是从一个5万亿的盘子,每年增加5%,这就又是2500亿,这样也不错。

    只不过三大内海都投入了5万亿,南海起码是三倍以上,日本附近,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澳大利亚附近,西南太平洋群岛,这些大陆架的范围远在中国内海之上,全部投资下来,可能要是三大内海10倍,甚至是20倍以上。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钱多到一定程度,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关键是物资,人力,甚至是资源,这些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变出来了,哪怕是强如中国这样,也只能够一步步来,1917年在南海开始,并且在北海道试水,东南亚,澳大利亚,甚至是太平洋的大陆架,只能够作为试点,重点投放比较有价值,剩下的只能够徐徐图之,保守估计要20年到30年时间,才能够全部投入完毕,至于维护和更新,在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

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战鹰起飞() 
中国关于海洋的投入,是一个持续不断,且一直都坚持的行业,环境让中国在后世吃了大亏,并且影响到了中国的发展,这个时代,陆地上面的环境,中国非常的注意,海洋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来说,是绝对适合,海洋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让海洋之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水生生物比陆生生物成长的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更别说相对于陆地,海洋面积更大,广阔的海洋,如果利用起来,不但在能源动力等诸多的方面很有好处,在养殖业上,也是分外的出色。

    海洋是未来,是远景,是中国把积累的资金应用起来的一个方面,可是此时此刻,关注点还是在美洲,当阳光过了午后,夏季的太阳,照的人的身上暖洋洋的时候,樱花机场正忙碌一场,庞大的机场到处都是奔跑的人群,机器设备和机动车辆,整个机场4条跑道上面的,都是忙碌的机器和人群。

    一加加巨大的铁鸟,从机库之中出来,庞大的机身,在牵引车的牵引之下,缓缓的停靠在的跑道的尽头,今天出战的,一共是60架战略运输机,除此之,还有120架各种战斗机,那些飞机一小部分是在樱花机场,可是更多的是在别处,因为这一个樱花机场虽然庞大,能够起降战略飞机的跑道只有两条,其中一条还是临时的,起降的效率并没有发挥到最大,要起降60架飞机,已经相当困难了,所以这些飞机没有在这么一个机场起飞。

    这里拥有3500米以上的跑道2条,如果用不同的轮次起飞,60架飞机,只用个30轮次就可以起飞,事实上,军事训练之下,并不用全部都清场了之后再起飞,在最好的跑道上面,起飞间隔可以减少到30秒,另外一个跑道上面,则需要1分钟,平均每分钟起飞3架飞机,60架飞机,最多20分钟就可以起飞完毕。

    这也是军用机场的好处,战略运输机,在满载的情况下,标准的起飞距离是3200米,可是军事驾驶员,可以保证在2800米之内完成起飞动作,这种情况之下,3500米跑道的最后700米就可以应用,按照200米左右一架,是可以布置3架飞机的,这样在错落之间,一个跑道上面,在相对距离之中,就有3架飞机可以依次起飞,相互不做干扰,这也增强了跑道的应用。

    当然了,也只有军机才会使用这样的作战方法,这也是作战的一个基本的科目,民用飞机绝对不回这样,因为对于民用飞机来说,时效性永远不是最关键的,安全才是。

    当第一个批次的飞机开始起飞的时候,巨大的轰鸣声,在跑道上面响起,所有人员,无论是空勤还是地勤,也都全部到位了,军机就是军机,中国的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