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铁路,这一条铁路,对于中国而言,并不是毫无意义吧。
之打个比方吧,中国的重型工业基地,基本上都分布在内陆,虽然在向沿海地区转移,但是这个转移的速度很慢。中央的工业区,是多年建立起来,资源丰富,人口丰富,经过了中国打造的铁路网,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工业区了,没有必要放在沿海,这种情况之下,运往中东的物资,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包头附近生产,然后运到上海或者广州,再坐船前往巴士拉。
如果欧亚大陆桥修建完成,只是从包头到上海,节约双倍里程就超过了2000公里,更别说从火车转成海运,海运再转成火车耗费,每一次转运,哪怕中国使用了大量机器设备,让从火车到船,从船到火车的效率大大的增加了,不再像是过去,完全用手工,一艘万吨级的货轮,可能要半个月才能够装卸完毕,可是即便这样,一艘超过万吨的巨轮,一次装卸,也最少需要3天时间,一天准备,一天装卸,一天离开和调配,这样算下来,在出海和入港,最少需要6天的时间。
如果从海运的这个时间来看,6天的时间应该不错了,比之前半个月的时间,强了不知道多少,可是真的跟铁路比起来,1万3千公里的铁路,如果以120公里的平均速度来说,110个小时就能够从一端到另外一端,这能节约多少时间,这是不足5天的时间,运到的还是德国,而不是巴士拉,比起海运来说,快了很多,这在和平年代,没有什么要紧的,在战争年代,时间就是效率,就是胜利。
有类似的装甲突然出现的事情,只要侦察机发现,完全不用步步后退,争取时间,这边起运,用最快的速度的话,可能四天就能够抵达德国,在关键的时刻,这种速度足以扭转一场的胜负,况且,有了欧亚大陆桥的话,不代表海上的航线就放弃掉,一些大宗,没有那么重要的,不太适合用铁路运输的,完全可以用海上运输,这从一个侧面,增加了输送到欧洲的物资数量,哪怕是3b铁路没有余暇,放在土耳其,慢慢的向欧洲扩散也是好的,这也是增加输送量的方面。
最终,外交部方面得到了批示,杨元钊的意见很简单,欧亚大陆桥,是贯通欧洲和亚洲的交通要道,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不但可以加强中国跟阿拉伯半岛飞地的联系,也可以加强同同盟国之间的联系,这个可以兴建,不过有一个前提,这个地,要土耳其自己打下,中国在中亚,将恪守领土的原则,不迈出一步,如果土耳其能够把领土跟中国连接起来,那么,中国可以承担起这一条铁路的修建,甚至可以提前垫付资金。这一点是中国重点说明的,因为中国知道,土耳其没有钱,本身向中国这边发送公函,带着的,就是这个目的,让中国出这笔钱。
出不出这笔钱,没什么大碍,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好事,对于土耳其来说,天文数字资金,对中国来说,不是什么大事,首先,修建铁路来说,中国有很多先进的工具,比如说,铁轨铺设机,可以相当于200倍以上的人力,铺设铁轨,枕木铺设机同样的,其他诸如推土机,挖掘机这样的,在先进的技术之下,对于人力的要求可以降低,机器是吃油的,以后世的油价,尚且能够支撑起来,更别说这个时代,比起人力,不但速度快捷了好多倍,成本也在降低。
至于枕木和钢轨,一方面,中国早就淘汰了木质枕木,用更加先进的配方水泥,只要模足够的多,就是钢筋和水泥的配比,规模大起来,单位的成本是在降低,至于钢轨,本身就是中国最拳头的产品,中国的钢铁产量之中,很大部分,就是供应铁路的,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兴建了超过70万公里的铁路,加上复线和为国外修建的,这个数量更多,近乎所有的铁路都是干线铁路,也就是说,每根钢轨超过55公斤的重型铁路,这些消耗的钢铁巨大,随便均一点出来,就够修建欧亚铁路了。
看起来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可是3b铁路这是建好的,中国国内,从海边到新疆,甚至是西伯利亚的铁路,这也是建好的,就是中间的这么一节2500公里的,按照修建3b铁路的速度,尽可能的增加修建铁路的难度,也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修建完成,这几乎对于中国的工业来说,没有多少影响,可带来的,却是对于一个区域的影响力,中国不必承担恐怖袭击的后果,却可以把手深入到中亚。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不占据领土,不代表中国的影响力不延伸过去,这些本来有资源,却贫瘠的地方,原因就是交通不发达,现在有了一条发达的铁路,他们的物产可以用较快的速度运出去,那么会跟谁交易,不一定是中国,却很大可能是中国,因为中国给的起钱,价格永远是国际工业原料收购的一个关键原因,特别是出口在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前提下。
一个欧亚大陆桥,连接了德国和中国,土耳其可以忽略不计,他提出的欧亚大陆桥,就是为了在其中获得好处,他自身的工业能力,根本无法消化这些工业原料,卖掉是最佳的选择。
工业附加值的增加,代表着可以承受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基础的加工业,比如说生铁,当铁矿石价格涨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值得,如果选择价格昂贵的原料,会大幅度的亏损,后世中国也出现了几波几个风波,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钢铁业诸多浮动,直接造成了大量钢铁厂的亏损,这几乎形成了一个波动,影响深远。
钢铁厂生产普通的钢铁,面临着价格危机,会出现问题,可如果你的钢铁厂是生产特钢的呢,他的价格损益点肯定要比生铁厂高,这就是科技对于普通的原料带来的附加值,当然了,技术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当众多的企业都迈入这个门槛之后,特钢的利润会被压缩,可是再怎么的压缩,也比普通的生铁强大很多。
更别说高端的特钢,比如说,甲板钢,特种钢,甚至是155重炮所使用的钢铁,他的损益点就更高了,就拿155火炮来说,他的价格是普通钢铁几870倍以上,虽然更多的是技术和加工的成本,可单纯原料上面,远比普通的钢铁承受度要高很多。
155重炮,只不过是中国特种钢铁之中的一种,甚至他也不是原材料倍率最高,舰炮才是,还有一些飞机和大型蒸汽轮机的发动机,他原材料成本会更大,有了这些打底,中国对于原材料价格的涨幅,承受能力远比世界其他国家强得多,只要欧亚大陆桥修建完成,中国确实是最有可能获得最大量原材料的。
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影响控制()
材料学和科技的进展,带来了对于原材料的更加深入的应用,这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规律,更加高端的材料,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这就是世界科技发展站的客观规律,同样是一块铁,用在不同的地方,他的价值也截然不同。
就跟未来,世界产业结构分级来说,站在最高端的国家,永远可以利用科技的手段,来收割低端的国家的劳动力和财富,在整个产业链条上面,同样的劳动力和时间,所产生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世界的分工,这样的世界分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低端的分工甚至的会根据劳动力的成本的变化,自主的决定和变化的。
在真实的史上面,中国在20世纪的**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原因,成为了世界工厂,用巨大的人口,产生了人口红利,在长达30年的时间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春节,甚至不单单是中国的黄金周,开始逐步的演变成了世界的黄金周。
这还是在整个产业链的中低层,后世的中国,掌握科技产业链,大部分都属于是中低层的,这样的科技产业链,就足以支撑中国获得的足够的资本,更别说上层的,可以轻松的借助着科技的碾压,获得难以想象收益,有些世界大公司,只是收取专利权这一项,就足以赚的钵满瓢满。
打个比方吧,后世几乎走入到千家万户国产手机,号称是国货自强,可是实际上,手机最重要的基带芯片,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中国到21世纪,都没有彻底的解决手机的芯片问题。类似的还有汽车,国产的汽车,完全自主的几乎为零,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部件,大部分是进口,中国能够生产的,只是外观而已,更别提圆珠笔,这种日常生活之中,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