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1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本上败在了这么一款武器的手中,可是,他为什么这么小呢?

    美国人很快确认了这应该就是对付坦克的那种武器,可是转而之下,就把目标转到了为什么武器会这么的强悍,在美军捡回来的残骸之中,最大的只有40毫米不到,最小的,却只有15毫米不到,这么小的口径,却有这么大的威力,到底日本人掌握了什么秘密武器。

    特别是询问弄了那些美军士兵,这部分的残骸大部分已经变形了,可是考虑到他的威力,在贯穿了整个坦克的护甲之后,在干掉了四五个七八个人之后,他依然保持之后差不多的样子,这已经足够人震惊了,从这些细小的变形和碰撞之中,可以想象,这一款武器有多么的强横。

    很幸运的是,一位士兵带回来了一枚完整的残骸的,这个残骸应该是没有击中任何的目标,在飞行的过程之中逐步的失去了速度,最终落入到了土里面了,因为没有穿透任何的装甲和人体,这一枚弹头保存完整。

    机枪子弹的样子,口径只有12。7毫米,比他们之前预料的口径都要小很多,金属的样子和硬度,跟之前测试过的一模一样,可以肯定,这是同样的子弹,独特的设计,是专门为穿甲来设置的,可某种程度上面的,他比目前美国陆军所有的高硬度合金的硬度都要大,这个就是他威力的一部分,只有这么强悍的合金材料,才可以在速度的推动下,轻而易举的穿过的坦克护甲。

    按照美军所调查出来的其他侧面信息,这么一款武器,在攻击的时候,最初是没有任何声音的,也就是说,声音会晚于子弹到达,按照声音每秒钟400米的速度,这个穿甲弹的速度非常的惊人,硬度和速度结合,难怪可以轻松的穿过的这些坦克。

    情报收集越来越多,美军越发的感觉到这种武器的强悍,当底层军官把所有询问出来的线索,汇总到一起,交给高层的时候,美军司令部的高层谁也不敢相信,他们之前想过,这一款对付美军坦克的武器,或许是小口径的,可这不过是想而已,一款巨大的武器,也可以达到这么小的口径,40毫米还可以这么做,12。7毫米要怎么做,可以想象,在一个跟155重炮口径差不多火炮之中,在十分之一的位置,开一个细小的,只有1。5厘米的空,不说这样浪费毫无意义,就说这个重量,也是难以想象。

    一个近乎155毫米,甚至加上外径可以达到18厘米,甚至是20厘米的圆棒子,他的重量是多少,就拿炮管是2米来算,他的重量也接近500公斤,这会对一个火炮的重心,造成巨大的影响,就武器学上面,这完全是得不偿失的,没有任何一个武器专家,会这么的设计。

    不同于155口径的火炮,大口径火炮有足够的空间,加厚炮管就好了,小口径火炮如果加厚炮管,加厚到大口径的火炮的程度,这等于是得不偿失,一门火炮跟100毫米以上火炮差不多的重量,口径却只有40毫米,甚至15毫米,这完全没有意义。

    可是要回过头来,认为日本在一款不足的15毫米的机枪上面,完成了这么一个武器,这就更加难以置信了,因为这款武器对于材料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变态的程度,美军即便在155毫米火炮上面,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强度,要在普通机枪上达到,那就更难了。

    在朱诺前线,没有多少武器专家,却也有一些武器方面的工程师,维修人员,他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就知道了这么一款武器大致的初速度,1000米不过是贸然估算出来的初速度,可是这个初速度,对于美国而言,简直是的难以想象的,开玩笑,一款武器如果要达到这样的初速的话,对于爆炸的提升会达到一定的程度,先不说那么小的炮弹之中,能否装入这么多的火药,单单要承受这样的这么强大的初速度,这个炮管要强到什么程度。(未完待续。)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材料科学() 
可是不止一枚没有受过任何损伤的弹头,明白无误的证明了,这一款武器的口径就是这样,别说不可能,也就是说,武器先进程度上,日本已经从超过了美国,虽然美国人很清楚,这一款武器背后的主人,不可能是日本人,日本虽然这些年发展很快,可是一手支持日本,甚至在日本的政府和民间,非常有影响力的美国,很清楚的知道,日本之前的生产力水平,连得到了英国技术的美国都远远不如,更别说是现在的美国,美国有这个自信,在各种科技上面远高于日本。

    可惜这一点,并没有体现在战争上面,在阿拉斯加,美国一直都在吃瘪,明明科技远高于对手,可是在战场上表现上,除了常规武器,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日本都是压着美国。

    那么,背后的目标就唿之欲出了,中国人,只有在几年前,整个一战都没有爆发之前,就生产出15寸舰炮,创造出幻想级这么一款到现在,都是最先进的战列舰的中国,才是背后的目标。

    说实话,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的面目就隐藏在迷雾之中,他强大,他的科技水平,他的各种新式武器,以往,美国也不相信,幻想级是中国制作的,他们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德国早有准备,提前转移了生产力,在中国设置了大型船坞,这一点美英最开始都相信的,因为谁也不会相信,在10年前,甚至是5年前,还一穷二白,连火柴,坯布都要进口的中国,一下子拥有了跟他们同样的工业能力。

    实际上,英美都犯了错误,在跟中国对上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幻想级就是中国的,虽然其中吸收了德国的技术,可是就连德国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办法复制出幻想级就可见一斑,可能是在一种情况下,就一如英国向美国转移技术一样,中国获得了德国的部分技术,在其中青出于蓝,最终制作成功的幻想级。

    忽略了中国,这是协约国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疏漏,被中国支持德国,拖住协约国的前提下,悄无声息的发展,形成了目前一个庞然大物,美国高层甚至面对中国有一种无力感,不但是跨越太平洋的无力,还有中国领土的无力,一个比美国和加拿大加起来都要大的大国,还是世界人口第一强国,这简直是美国和俄罗斯的综合体,甚至在人口上,远远高于这个总和。

    一个人口如此庞大,幅员有如此庞大的国家,哪怕拥有了跟美国相近,甚至是差一点的工业能力,也会成为可怕的压路机,更别说,他在一定程度上面还要超过美国,虽然美国一直都不愿相信,可是就目前得到的数据来说,还真的是如此。

    高层的想法,军方若有若无的知道,甚至很多战术和武器,明知道中国在身后,也都没有提及,中美之间,早已经是战争状态,这个时候争论这个没有一点的作用,还是回到武器上面,这个武器到底是什么,虽然有了弹头,知道这个材料很厉害,可是他的本体呢,是枪还是炮呢,炮的话,明显不符合的设计理念,可是枪的话,也太可怕了,技术人员简单的根据现有的数据,分析出如果使用枪的话,哪怕再怎么的增加重量,他对于材料的要求,也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程度,这比美国高出太多了吧。

    事实上,美国人不知道,中国的高射机枪,还真的达到了这种强度,材料上面,本身就是中国最强大的地方,一体机之中,每天一万种材料,特别是有了分析能力之后,中国的材料学突飞勐进,在现在,早已经不是随便的随机材料,这样下来,可能诞生精品和划时代的材料的几率大大的减少,可是普通材料的强度,却在以整个世界难以想象的速度在飙升。

    对于杨元钊来说,宁愿这种有序的,推动稳定和有序的发展,也不愿意在无数机会之中撞大运,就拿中国辉煌瓷器史来说,在漫长的史长河之中,诞生过无数的精品,这些精品无不是窑变出来的,这个窑变,就是不可控的选择,可能100次,1000次,甚至是上万次,才可能产生这么一个,而且这种东西没有复制性,甚至他本人都未必能够重演这一切,这对于艺术品来说,会诞生价值难以估量的精品,可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技底蕴来说,这完全没用,一件钧瓷精品跟100万件农具,在睿智的皇者眼里,孰轻孰重,肯定是后者远远大于前者。

    中国就是这样,在二十一世纪的部分材料,在一体机之前的累积,加上这个时代的材料技术,共同构筑了中国材料学的根基的中国的材料,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