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大起来。
这些都是后续的事情,甚至只有立足稳定了之后,才能够做到,对于斯大林来说,首先要做到的是,把军队从中国国内的12个俄罗斯城集中起来,通过运输到达新疆边界,哈萨克斯坦国土庞大,俄罗斯驻军不多,可是要想迅速的攻击下来,就必须要快速调集,时间已经快要到冬季了,布尔什维克军的时间不多了。
这一点,石磊代表中国,答应下来,告诉斯大林,这没问题,百万级别的运输,只要给中国时间,可以在短时间之中集中起来。中国发展的太快了,快到世界各国都没有想到,中国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了,甚至不是8年前的中国,8年的时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占据了广阔的土地,还越过海洋作战,无论是支持澳大利亚作战,还是阿拉斯加登陆,都展现了中国在远程投放方面的能力,这种情况之下,只是让俄军回归,非常简单的事情。
在中国国内,一百多万人的迁移,可以使用发达的铁路,调集一部分的列车,运输后勤物资,剩下运送人员,不可能全部一起出行,会分成几批,最先部队当然是精锐的军队,只有军队在哈萨克斯坦立足下来之后,后续老弱病残才会走,到时候,中间建设力量,就可以在哈萨克斯坦城市的基础上面,兴建起能够容纳一百多万人的聚居点,在最开始的时候,斯大林的一百多万人,肯定不可能占据哈萨克斯坦全境,他们会有步骤的控制一些关键的城市,然后就是鼓动和发展新的党员,让哈萨克斯坦彻底的****和革命。
中国之前,跟俄罗斯接壤的地方太多了,因为中国占据了西伯利亚,让双方接壤的土地大大的减少,以前可是从新疆,一直绵延到东北,接近的朝鲜才结束,上万公里长的边境线,这在后世,对于两国而言,都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太长了,不可能全部防守的住,一旦发生冲突,先动手的一方永远是有利,在中苏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苏联长期在东北边境驻扎坦克兵团,而中国绝大多数的精锐力量,也都被牵制在北方。
这个时代,伴随着西伯利亚的拿下,甚至兵锋直指乌拉尔山口,减少了也一半以上,整个乌拉尔山,从北冰洋到中亚方面,然后就是整个中央乌拉尔山。
目前俄罗斯防卫中国的重点,就在乌拉尔山口,那边俄罗斯驻扎了大军,可是在革命和大量消耗的前提下,俄罗斯的军队有些捉襟见肘,不可能做全面的防御,只能够重点的防御,最多只是看住大股的部队,10万以下的部队,还是可以轻松的穿越的,如果斯大林想要的话,在中国方面的情报支持下,可以分成10个不同的部分,进入到俄罗斯去,到时候直接进入腹地。
斯大林也知道这一点,只不过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俄罗斯的注意,乌拉尔地区,本身也是重兵把守的,虽然在一战爆发之后,乌拉尔地区的兵力已经减少到了相当的程度,可是到现在,还有50万到100万的大军,斯大林相信,经过了2年训练,各方面都达到极限的新军,足以对付这些旧军,可是能不损失还不损失,对于斯大林学过的东西,必须要占据足够的地盘,中亚这边,是最好的选择,越过了新疆,一直到的巴库附近,都是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他们会绕过巴库附近,甚至不接近里海,然后就会转入到俄罗斯国内,对于目前俄罗斯来说,太惨了,就连斯大林的故乡阿塞拜疆,都已经成为了德国的战利品,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中,只要德国不出现变故的话,他都无可奈何的。
这就是弱国的无奈,在面对占去7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在面对占去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德国,俄罗斯都同样没有办法,斯大林目前掌握的实力,跟俄罗斯政府比起来都有不小的差距,更别说打的俄罗斯满地找牙的中国和德国了,等闲他是不敢对付这两个国家。
从中亚绕行,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先立足中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逐步的想欧洲部分靠拢,这样做可能历时很久,说不定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只要有相当的时间,占据了足够的地盘的话,再加上这么长时间培养起来的宣传人员,足以把这些地方变成坚固的根基,变成布尔什维克的海洋,到时候,再从地方呼应中央,就可以了取得政权了。
斯大林也没有想到,整个苏联革命会那么的快,从开始到布尔什维克掌权,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到时卫国战争比较的长,特别是在亚洲,被日本侵占的地区,那可是好多年的时间,这个时代,只要中国不打过来,恐怕卫国战争是否会出现都成问题,只不过要应对俄罗斯旧贵族的反扑,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突发奇想的募捐()
经过了最后的讨价还价,斯大林成果斐然,从中国和石磊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接下来,就是要兑现承诺了,他也算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既然认准了,未来的方向是在俄罗斯,是在布尔什维克,哪怕在中国更加安逸,权势更大也放开。
布尔什维克作为*,他的组织结构相当的严格,而在异国他乡,虽然不是秘密制,却也有密切的上下级联系,在斯大林一声令下之后,整个城市开始了迁移之前的准备,虽然走掉的,只是12个城市的六分之一不到的人口,可是剩下都是俄罗斯人,他们之间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面对着同胞即将远赴俄罗斯,准备为建立一个新的国度而奋斗的时候,可能此次相见之后,就是天各一方,甚至是天人相隔,这种情况之下,原来的邻居,同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都走上街头相送,场面分外的热闹。,
突如其来的相送,还如此的热闹,让移民的人有些措不及防,以往没有多少交道的,甚至话都没有多说几句的人,现在却亲热的打着招呼,甚至有些提着酒上门了,依依惜别之下,平日里关系不太熟悉的人,也变得知己了起来。
斯大林对于城市的控制相当的到位,哪怕临走的时候,即将要跟中国人交接的时候,地下的任何动静,都会第一时间,汇报到他的案头,正在为前途担心,虽然中国很大方,给了不少的军火,是半卖半送的,可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根本无法坚持下去,劳力输出是一个方面,可是除非是罪大恶极的,不思悔改的,斯大林并不想要送到中国来,这一次出兵中亚,众多的国民不肯跟随就是一个明证,真的送来的,可能就是收获个三五年的工钱,苛刻点每年可能有100美元,只有数量到达一定程度才有用。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石,俄罗斯贵为远东压路机,远近就是近乎海量的人口,一亿多接近两亿的人口,让俄罗斯动员能力轻松在1500万以上,这在热武器的初期,绝对是一股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可是现在,在中国的搜刮之下,只是在中国就有5000万的俄罗斯人,他们为中国人劳动,并且要加入到中国国籍,再送过来,那不是让俄罗斯本就积弱的人口,向更少迈进么?
不到万不得已,斯大林不会走输出人口这条路,即便走,也会到中亚其他国家搜刮一点,不会把俄罗斯人送过来,可是除了人口输出,还真的很难找到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难不成把钱花光,就只能够回到解放前么?
这是斯大林不愿意看到,已经享受了丰富武器带来的战斗力,重新回到用人命来拼的程度,那么斯大林宁可选择劳务输出,最起码5年的时间,几百美元,足够装备一个班的全副武装的士兵了。
在这个时候,剩下俄罗斯人的热情报到了斯大林这里,一般人在这种热情之中,或许会看到,这是淳朴的俄罗斯人表达的情感,斯大林却看的更加深入,虽然他们因为安逸的环境,因为中国更加和平的氛围,不愿意去未知的俄罗斯冒险,可是除了个人之外的东西,却可以支援,那么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募捐。a href=女儿洼/a
思想的闸门一旦开启,无数的念头就浮上心头,募捐是一个好办法,留在中国的近千万俄罗斯城的民众,哪怕一个人一美元,就是千万美元,更别说整个中国5000万的俄罗斯人,不求他们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之中,仅仅是要求他们以力所能及的方法,支援俄罗斯革命而已,这点代价,他们应该是愿意付出的吧!
很快,斯大林下达了命令,整个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工具开始宣传了,并没有直接描述